張圣群
(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動物衛生監督所 河北 滄州 061000)
近年來,生豬防疫面臨的疫病防控形勢日趨復雜,基層生豬防疫工作面臨許多新的困擾和挑戰,如何更好完善生豬防疫體系,提高中小規模生豬養殖戶疫病防控水平成為影響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
1.1 防疫認識不足,人員專業化程度不夠。當前受多方因素影響生豬養殖行業波動較大,基層防疫人員薪資水平較低,工作環境沒有得到提升,并且受到轉產停產等問題,人員流失轉崗加劇。防疫情況局限于場戶所有人自身意識,防疫投入遠低于需求,行業標準、飼養管理、免疫流程落實均受到限制,極大地影響了防疫效果和積極性。防疫隊伍老齡化嚴重,防疫知識水平欠缺,認知存在誤區,專職生豬防疫職業程度化不高,沒有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行業準則和評審體系,現有生物安全防控水平不能滿足日趨復雜的疫病環境,既擠壓了場戶自身發展空間,也給地區生物安全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
1.2 免疫落實不到位。基層較多數防疫工作仍停留在免疫階段,但免疫落實各環節還存在很多不足,相應設備老舊不全。疫苗領取末端環節仍存在塑料袋加冰等簡易方式,光照、溫度都沒有達到生物制劑合理保存的條件,疫苗效價失衡。不重視養殖技術、免疫技術學習,疫苗使用精準度不夠,存在注射后滴漏、注射不完全撒漏、飛針等情況。同時疫苗免疫過程中未根據豬群健康、豬只日齡等因素加以詳細區分,應免未免、應停未停。錯誤的執行免疫程序,導致生豬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等疫苗免疫應激反應頻次增多,場戶輕視部分疫苗的免疫和抵觸新疫苗免疫規程,存在以治療為中心的誤區。同時使用弱毒活疫苗前后,飼喂注射抗菌藥物都成為了導致免疫失敗的原因。
1.3 管理落后。資金用于擴產增能,配套設施落后,通風和采暖難以兼顧。豬群滿欄滿圈密度不合理,引種疾病發生時無法做到有效隔離。糞污處理流于形式,蚊蠅滋生環境臟亂。部分地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和養殖保險銜接不夠,養殖戶上繳積極性不高,并且對于收集車和收集點生物安全環境都有憂慮情緒。外來人員和車輛消毒措施不完善,豬場封閉性不足,場戶存在麻痹大意的現象。消毒方面量少質低,沒有專用的消毒設備和“廣譜、高效、低毒、無腐蝕性”的消毒藥物,消毒配比不合理,未能有針對性的按照消毒對象、條件、目的和藥劑本身特點等方面規劃合理的消毒制度。圈舍無法做到深入空置消毒,帶豬消毒不徹底、消毒效果不佳,飲水消毒濃度使用不當,單一消毒產生耐藥性,混用亂用消毒藥等盲目消毒情況時有發生。
2.1 加大政策扶持,保障防疫工作穩定運行。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提高生豬防疫行業的頂層設計和行業水平。從根本上提升基層防疫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細化相應的從業能力標準和考核制度,逐級逐步提高防疫人員的待遇標準,讓基層防疫人員能夠更好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完善提升防疫機構設施、設備和人員物資保障,尤其是要加大實驗室環境和設備的投入,保障地區疫病監測能夠做到實時全方位。強化防疫制度培訓,保障疫苗使用穩定高效。
2.2 積極宣傳,正確引導。按照不同規模生豬生產水平設定相適應的防疫條件和防疫指南。提高防疫機構和防疫人員綜合診治判斷的能力,做好生豬防疫宣傳。正確引導生豬場戶建立新的養殖模式,加大對防疫資金的投入,促進生豬養殖場戶的防疫升級,倡導“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科學飼養理念。積極利用廣播、電視、新媒體、會議、專家講座等方式宣傳科學免疫、科學消毒、科學飼養管理知識,幫助場戶做到配合防疫、認識防疫、主動防疫。
2.3 嚴格監管,重點監測。實行生豬生產行業全方位監管,把流入市場前的每一個環節疫病隱患消除,做好溯源管理,完善生豬生產各環節檔案記錄,用看得見的文字反應真實的防疫狀況。對場戶周邊區域進行風險評估,及時反饋,對存在的漏洞和風險點及時指出并要求整改。實施生豬販運過程消毒,嚴格實施檢疫工作,做好最后流入市場的安全保證。實施疫病上報和排查機制,及時統計飼養狀況、檢查疫病情況,建立區域內生豬養殖場戶疫情聯動,提高整體防控水平。
基層生豬防疫任重道遠,要充分認識到基層生豬防疫水平對區域整體防控水平的重要性,對于從業人員流失嚴重、免疫和飼養管理技術落后的問題,必須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的應對措施,促進保障生豬養殖產業健康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