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坤
(江西服裝學院 服裝設計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草木染技藝歷經時代科技的發展。我國染織企業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競爭下,逐漸被取締,非物質文化遺產草木染技藝的傳承迫在眉睫。目前,我國草木染技藝在研究和運用的群體主要有一些染整專業學者和專家,在研究色素的提取和面料染色色牢度方面,紡織專業的學者專家將草木染的傳統紋樣及染色技法的傳承創新運用到紡織設計中。在云南、貴州、四川、湘西、新疆等地區,也有少數民族堅持在生活織物上繼承和應用傳統草木染技法并代代相傳。一些設計師強調回歸自然、綠色生態環保的設計理念,堅持手工染色突出產品的內在文化價值及弘揚我國的傳統工藝。一些工作室、民間染工坊提供扎染的手工藝特色體驗活動或傳統工藝作品展會、民俗活動、旅游活動體驗課程等。本研究從服飾的角度探討草木染的傳承與創新應用,針對服裝設計市場做出市場調研分析[1-4]。
高級定制品牌ü 楚和聽香由設計師楚艷所創立。2013年,主題為“天物”的楚和聽香·楚艷時裝發布會在北京飯店金色大廳舉行。這場時裝發布由“聽香”“問茶”“論玉”“念花”4個系列構成,用植物染色的絲、麻、羊毛等天然材質展現各種樸素自然的色彩漸變。發布產品的部分面料采用了中國傳統的草木染技藝。這一古老工藝的復興讓品牌極具韻味,服裝形制以傳統服飾文化傳承與創新為依據,色彩豐富,堅持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傳承,營造出具有中華審美哲學的意境。
“生活在左”個性設計師品牌2018年春夏發布會在中國時裝周T臺751第一車間舉行。主題是藍書色彩,以青色為主,涵蓋藍色、緇色、綠色。榮華綠是秀場色彩的特點,是傳承人研發30年得到的新成果。眾多深淺不同、色相不同的服飾演繹了中國藍從青青子衿到雨過天青的歷程。面料是絲綢、麻料等天然纖維,染料全部都是植物染料,由傳承人人工染色而成,不是復制傳統而是讓傳統更時尚。據品牌介紹,本次展演90%投放市場,部分產品已經上架天貓旗艦店。
印象草原是廣東印象派服裝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色彩定制·藝術羊絨”品牌,堅持將天染時尚進行到底,潛心鉆研植物染匠心工藝,探索永不停歇的植物染精神,為世界展現天染的魅力。“印象草原”于2019年3月以“2019/2020植物染色彩流行趨勢發布”亮相中國國際服飾博覽會。顛覆傳統,破舊立新,詮釋簡約知性的時裝風格,獨特的色彩讓產品煥發更加優雅的魅力。
知名品牌女裝ΠStyle的植物染色服飾運用植物染料給織品上色的方法,呈現出意想不到的自然靈動美,將大千世界植物草木的顏色、內在的色澤、含而不露的氣韻和時間沉淀出的精華展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自己品牌的與眾不同。
ICICLE之禾品牌女裝推出了2016春夏植物染色系列流行色彩服飾,以傳承千年的植物染為織物上色,收獲清雅自然的色澤,借此表達ICICLE之禾的價值:舒適、環保、通勤。在快速發展的當下,耗費時間和人力的植物染顯得尤為珍貴與獨特。ICICLE之禾期望以植物染為媒介,呼喚人們回歸到自然中,體悟造物主的無私與偉大。
我國地大物博,植物染料種類豐富,生長分布在全國各地,民間染坊對草木染料的使用也有千百年的歷史。由于種類繁多的染料品種和染色工藝技法,而且中國古代沒有化學集色,大部分染色都是草木染制而成,呈現的顏色純樸雅致、淡然隨性、靈動秀麗,擁有自然、柔美的特性,令人賞心悅目。對于草木染的傳承,色彩是決定最終視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繁多的色彩名稱和含義值得研究和傳承。
草木染除了單一的染色外還有成千上萬種精美的圖案,經典常見的就是梅蘭竹菊等植物紋樣,龍鳳、虎鹿、飛燕、鯉魚等動物紋樣,鬼神、戲子等人物圖案紋樣,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紋樣,還有波紋、回紋等幾何紋樣,擁有豐富的故事傳說和美好寓意及民族特色,對草木染圖案文化的傳承意義重大。
傳統草木染的染色工藝技術很多僅存于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和個別設計師群體。天然染色植物的染色方法很多,主要有媒染法、復染法、套染法、氧化還原法等,讓染材創造出豐富的色彩,除了單純的萃取色素染色外,還有扎染、蠟染、云染、潑染、干拓染、敲擊染、煎煮染、生葉染、制靛染、紫色草染等,都是從古至今流傳的染料提取和植物染色的工藝。這些染色技藝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傳承的精華和靈魂所在。
草木染服飾除傳承之外,還需深入挖掘傳統印染技藝的文化底蘊,呈現出具有生態美學價值的產品,樹立現代人生態的時尚理念和審美價值取向,尋找文化基因傳承如生物演化一般不斷積累與進展,透過自然選擇的演化機制而保留有價值的特殊性和區域性文化成果。如何在傳承中創新成為研究的難點。
理念創新指的是將草木染技藝運用到服裝設計上。現代服飾的設計理念包括“實用”“審美”兩大類,隨著人類意識的覺醒,注重設計以人為本,提倡綠色環保可循環等。草木染技藝不論染料還是工藝都是綠色健康的,符合現代服裝設計理念,但是要突破創新,超越設計的追求,滿足社會背景和流行文化等因素不斷變換的時代需求。
我國服裝市場有很多植物染色的服飾,大多體現為民族風、國風、復古風等,草木染的應用在服飾風格上相對狹隘。其實,傳統的技藝也可以靈活運用到當下流行的款式中,從時尚、簡約、休閑這些購買群體人數相對較多的服飾風格尋找契合度,根據不同風格的消費群體進行創新,滿足相對應風格定位的人群,形成別具一格的服裝風格形象,達到創新的效果。
20世紀由于合成染料工業引發了一場化工技術革命,合成染料迅速發展,生產品種和產量劇增。而傳統草木染工藝都是純手工制造,無法大規模批量生產,大部分都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只有云貴川一帶的少數民族地區在使用,傳統工藝急需突破創新。目前,將植物染料和天然助劑配合的工藝技術結合工業機械的微波、超聲波裝備使用,不僅可以對常見的棉、天絲、莫代爾等進行染色,還可以對完全無氯漂生態加工的亞麻、黃麻等進行染色,既能保持纖維天然的特性又能保持色彩的艷麗。將傳統的工藝技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在提高生產效率和品質的同時,既解決了傳統工藝存在的弊端,實現草木染的工藝創新,又有助于實現傳統工藝的復興。
結合草木染的應用現狀,通過實際案例和研究的傳承與創新的方向,提出可從色彩文化、圖案文化和染色工藝幾個方面進行文化傳承,通過設計理念、款式及工藝進行創新得出以下結論。
草術染不僅是我國代代相傳的智慧結晶、染色工藝的藝術瑰寶,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因為諸多因素,逐漸被工業染取代,傳承與創新迫在眉睫。要讓這項傳統工藝得到復興,就必須立足草木染現狀,深入了解存在的問題,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進行優化和革新,運用到實用、環保、流行的設計要素中去。找準方向、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加強宣傳,創造出更大的價值,愿草木染的應用能重獲新生,回歸大眾的視野,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