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根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服裝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實驗教學是提升服裝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高校擴張體制的實施使人才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為強化服裝專業學生的適應能力,使其畢業后能在工作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高校要重視實踐教學,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1]。服裝實驗室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平臺,做好實驗室設備的管理工作,方能協助服裝專業學生更有效地完成實踐項目,提升專業能力。
服裝實驗室設備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穿插于設備選購、安裝、使用、維保、修理、整改、報廢以及更新等各個過程中。最終目標是通過精心維護、謹慎檢查等,盡量使設備能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維持良好的運作狀態,高效地迎合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首先,做好實驗室設備管理工作是保證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物資基礎,有效扭轉了傳統實驗室設備管理中側重于配置、更新有限設備的局面,給予維保工作較高的重視,還可以避免實驗室內骯臟、凌亂等問題,并保證水、電、氣等能源資源使用過程的安全,為服裝實驗項目順利開展提供優質服務[2]。其次,做好實驗室設備管理工作能協助高校取得更大的效益,減少設備重購、檢修等費用。最后,構建良好的管理模式及機制并認真落實,有助于培養教育者嚴謹的工作態度,為學生打造優質的學習氣氛,為高校服裝專業發展貢獻力量。
高校服裝專業“重理論教育、輕設備管理”的現象較為普遍,很多領導者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實驗室設備管理的必要性,未能充分認識到設備管理在服裝專業的發展、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面起到的作用。設備管理隊伍人員素質、技能水平等參差不齊,管理人員短期內頻繁調動,外加政策引導不足等,很可能造成設備管理干部長期沒有設定明確的工作目標、方向。實驗室設備管理骨干流失現象較為嚴重,不利于提升設備的管理效果。
當下,我國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在思想理念、體制要求以及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相關規章體制不完善,沒有為服裝專業的發展及改善實驗室管理的現狀作出調整,現存制度執行效果整體偏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設備賬目混亂的局面,例如高校在較長時間內沒有對實驗室設備進行定期檢查、審核及注銷,削弱了設備賬目設立的現實價值,賬物不符、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等現象屢見不鮮。
部分高校在添置新設備前期,沒有對實驗室現存設備資源予以摸底檢查,也沒有調查服裝專業發展對添置設備提出的要求、作出的規劃,很少進行論證,統籌規劃嚴重欠缺,未能科學預測服裝專業發展水平及方向,以致設備采購計劃缺乏科學性,甚至為達到教育部門設定的評估標準,而在設備購進環節片面追求數量與財產價值,沒有綜合分析設備的擁有、應用狀況,就加大精密儀器的購進量,導致部分設備的利用率偏低而后期維修成本高,以致設備資源出現較嚴重的浪費[3]。
服裝實驗室設備故障可以細化為早期、突發老化故障期及報廢期3期,針對不同時期的故障,應實施對應的管理措施。
工業平縫機是服裝實驗室中常見的設備類型,在設備運作早期,因為生產及調試環節可能存在各種問題,故障發生的風險偏高,以斷針、斷線或線跡較差等較為常見,這一時期通常不會超過2年。歷經數次檢修、調整后,大多數早期故障會被清除。隨即設備步入正常運行階段,歷時為5~8年,該時期故障發生率偏低,一般是因人員操作不規范或零部件嚴重磨損而形成的一些突發故障,以螺絲松動、針桿或皮帶斷裂等較為常見。大部分設備運行壽命為10年左右,多數零部件磨損嚴重,故障發生的風險明顯增加,維修費用也有增長,這預示著設備已步入老化故障期,確認故障以及磨損程度嚴重時,應及時對設備進行大修整及更新[4]。
明確服裝實驗室設備故障發生的規律,結合不同時期出現的故障擬定相應的管理制度,這是優化設備維保工作質量的重要基礎,不僅要全面落實管理制度,還應確保相關內容的全面性、緊湊性。當下,高校服裝實驗室設備管理制度的適用主體為實驗室師生。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實驗課課前課后全面檢查設備性能的習慣,及時發現問題并上報。以上舉措的落實,不僅能保證設備隱匿性故障發現的時效性、降低損耗、提升設備運行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自覺樹立愛護設備的意識,延長設備的使用年限。其次,教師不僅要做到按時檢查設備,還要督促學生嚴格按照制度要求檢查、維護設備。再者,實驗室教師還應具備維修設備的基礎技能,主動承擔相關責任與義務,例如在實驗項目教學前教師組織學生檢查即將使用的設備,傳授他們正確辨識設備異常狀態的方法,針對簡單故障要求他們能及時進行常規的維修處理。最后,加強對實驗室設備的維保力度。三級保養制度是高校服裝實驗室設備管理慣用規程,包括日常保養、一級及二級保養[5]。
3.2.1 日常保養
日常保養的對象以平縫機、碼邊機等常用設備為主,保養內容有清潔、潤滑、緊固容易松動的螺絲、檢查零部件結構完整性等。該項工作通常由操作學生及教師完成,每天均要進行。
3.2.2 一級保養
一級保養通常是以日常保養為基礎開展的,除涉及日常保養的設備外,養護對象拓展至整熨機、釘扣機、鎖眼機等部分特種機。操作的專業教師為主要保養員,特殊情況下維修人員參與。保養內容:對設備進常規擰緊、清潔、潤滑以及局部調整。建議在每月或設備持續運轉500 h后保養1次,通常需停機8 h。
3.2.3 二級保養
二級保養的規模比較大,對保養技術也提出較高的要求,通常在設備使用到一定年限、一些零部件性能開始老化后予以保養。保養的內容除一級保養的內容外,還新增了局部解體及檢查修理。二級保養又被叫作年保,檢查時需停機32 h。
將網絡技術用于服裝實驗室設備管理領域中,能提升設備的整體使用效率,也推動了設備管理工作科學化、現代化的運作進程。高校應定時研究及總結實驗室設備的類型、數目及使用狀況,構建數據庫。把各種數據上傳網絡,在現代化手段的協助下科學管理設備。在網絡環境下,設備資源共享效率明顯提升,高校主管部門能動態查詢實驗室設備經費使用、設備購置、使用頻次及運行狀態等,為實驗室設備管理決策提供可行建議,并加大對閑置、待報廢設備的管理力度,充分挖掘其再利用價值,從根本上管好實驗室設備,為服裝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優質、可靠的服務。針對實驗室設備的管理情況,學校應派遣專員定期檢查,將檢查結果上傳網絡,作出公示、評比,對設備管理技能高、責任心強、管理到位的人員給予表揚,并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通過年終集中考評,選拔出實驗室設備管理的先進典范,充分發揮楷模作用,激勵全體教職工參與到實驗室管理、維修及養護等工作進程中,齊心協力,共同優化設備管理效果。
高校應認識到加強服裝實驗室設備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從操作學生及教師到專業檢修人員,均要給予該項工作一定的重視,在實踐中不斷探究設備故障發生的規律,認真做好設備的日常保養工作,定期開展一級及二級養護活動,構建并實施設備計算機網絡化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設備管理的合理性及成效,將零部件磨損率降至最低水平,維持設備性能,延長使用年限,為高校服裝專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奠定可靠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