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偉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隨著我國鐵路網建設以及規劃工作的推進,鐵路項目工程規模也越來越大,工程管理難度在不斷提升,這對鐵路項目驗工計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鐵路項目驗工計價與變更設計計價的特點對持續推動鐵路項目工程計價管理效率和鐵路建設進度有重要的意義。
驗工計價根據合同類型可以分為單價承包合同計價、總價承包合同計價、工程總承包合同計價。其中單價承包合同計價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采用工程量清單方式來進行驗工計價,期間需要以合同中所約定的單價以及實際的工程數量為依據,工程數量還需要經過監理單位驗收合格;總價承包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采用合同總價下的工程量清單方式來進行驗工計價,期間需要以合同中所約定的單價進行計價,如果工程在清單范圍以外的,例如建設單位對建設方案、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建設工期做重大調整的工程,或者是因人力不可抗力造成重大損失補充合同的工程則需要按施工總承包約定的單價進行計價,還有一些其他工程需要按驗工工程量進行計價,不得超過承包合同的總價,當工程項目全部驗收合格以后,再將剩余費用一次撥付給施工總承包單位;工程總承包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采用合同總價下的節點式計價方式來進行驗工計價,其中計價節點的確定和相應費用根據項目情況總承包合同的約定設定,依據工點及工程類型的工作內容以及工程量將總費用分配到各節點,如果是工程在清單范圍以外的,例如建設單位對建設方案、建設標準、建設規模、建設工期做重大調整的工程或者是由于人力不可抗力造成重大損失補充合同的工程,則需要簽訂補充合同,在批準費用下計費[1]。
合同清單內驗工計價依據合同附表《工程量清單》項目、計量單位、綜合單價、總報價的款額進行驗工計價。執行程序為按照季度、年度完成經由監理工程師審批的實際工程量,再按照工程量清單實施計價。由于鐵路項目驗工計價資料較多,要求嚴格,因此,需要整理好鐵路項目分部工程、總工程的報驗資料[2]。為了確保資料收集齊全,建議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每完成一項工程,及時整理相關資料,并將資料傳輸給監理工程師檢查審批。
不同合同計劃方式的驗工計價時間安排不同,鐵路項目一般要求每季度末驗工計價一次。
關于鐵路項目工程價款的結算,可以采用預付、季度、年度、末次驗工計價等方式進行結算,尾款需要一次性清算。
2.2.1 月結款
依照業務下達的季度計劃和上報的月度施工計劃,在施工單位上報完月度計劃后,每個月5 日前結算完月度工程款。施工單位如果能按照合同約定完成月計劃,并上報工程驗工計價報表給業主,即可以及時獲得月付款。如果未能按照規定完成施工,業主可以在預付下月工程款時,扣除本月未完成部分的工程款。
2.2.2 季度結款
季度結款在每月的23 日前后,根據施工單位上報的《驗工計價表》,由業主根據驗工計價程序審核計價,確定計價表符合合同約定的計算清單時,施工單位向業主財務上報《工程價款結算單》,業主審批后在下一季度首月20 日前可獲得季度款的結款。
2.2.3 年度結款
年度階段程序與季度結款程序相似,按照規定的審批程序在完成第四季度的項目進度后,在第四季度做驗工計價結算。第四季度驗工計價與年度驗工計價可以一起審批,一起結算工程款。完成驗工計價審批后,施工方可以在31 日前獲得年度驗工計價的工程款。
2.2.4 末次驗工結款
鐵路項目竣工后組織工程驗收,并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數量、綜合單價、承包價總值及批準的報價外的工程費進行核定,施工單位根據工程量上報《末次驗工計價表》及相關資料,報監理工程師簽字確認,經由業主核定后作為竣工結算的依據。與《末次驗工計價表》一起提交的資料還包括竣工驗收報告、第三方檢測的資料、《中間檢驗認可書》、分部工程驗批的資料等。所有資料由監理工程師審批后簽字并加蓋公章,作為施工單位向業主報批計量審核的重要依據[3]。
2.2.5 尾款結算
末次驗工完成后,按照結算價款3%的比例預留尾款。當末次驗工價款不足3%時,可以提前扣除尾款。除尾款外,其余工程款應該全部結清。
2.3.1 材料費
材料費=∑[工程量×∑(定額材料i×材料預算價格i+其他材料費用)]
材料預算價格=(材料原價+運雜費)×(1+采購及保管費率)
2.3.2 稅金
項目驗工計價主要產生的稅金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為營業稅的附加稅。營業稅為含稅建安工程造價的3%。城市維護建設稅分為3 檔,分別為7%、5%、1%。教育費附加費率為3%。
稅金=含稅建安工程造價×綜合稅率=不含稅建安造價×[綜合稅率/(1-綜合稅率)]=不含稅建安造價×折算稅率
綜合稅率=3%×(1+城市建設稅率+3%)
2.3.3 單項概預算的計算公式
單項概預算價值=(及其工料機費+雜運費)+基期至編織期價差+施工措施費+特殊地區施工增加費+間接費+稅金=∑(預算工程量×分部分項工程定額基價)+雜運費+價差+(基期人工費+基期施工機械使用費)×施工措施費率+(編制期人工費+編制期機械費)×特殊地區施工增加費率+(基期人工費+基期施工機械使用費)×間接費率+(直接費+間接費)×綜合稅率。
2.3.4 設備購置費
設備的硬件所附帶的軟件應與硬件一起列入設備購置費。
設備購置費=∑[設備數量×(設備原價+設備運雜費)]
2.3.5 工程造價增漲預留費
工程造價增漲預留費是指編制鐵路項目建設概預算總額時,由于工程造價因素變動出現的上漲而要預留的費用。該費用依據國家鐵道部公布的工程造價年上漲指數計算。計算公式如下[4]。

鐵路項目變更設計分為Ⅰ類和Ⅱ類。Ⅰ類變更設計應符合以下條件中的一項或多項。1)變更鐵路建設規模、技術標準及重大方案。2)變更初步設計主要批復意見。3)變更重點工點設計原則。4)變更設計運輸安全、運輸質量、運輸能力的內容。5)變更設計一次追加投機超過300 萬的。Ⅱ類變更設計主要包括施工圖變更設計及除Ⅰ類變更設計以外的變更。Ⅰ類變更需要經鐵道部審批通過,Ⅱ類變更需經業主單位審批通過[5]。
變更設計計價具有難度大、程序多的特點。除了參考原有的合同約定外,對變更設計引起的相關費用,還需要做設計概預算編制,由鐵道部批準后按照審批意見,再結合合同約定執行變更設計計價。Ⅰ類變更設計與Ⅱ類變更設計費用處理規定不同。Ⅰ類變更設計費用按照審批金額進行驗工計價。Ⅱ類變更設計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綜合單價計價,費用應在風險包干費用的范圍之內做處理,對超出包干的部分不作調整。特別是Ⅱ類變更設計中關于聯合操作的項目,季度、年度計價時只能根據投標時工程量清單做驗工計價,施工中變更增加的費用不參與驗工計價,因此增加了施工單位的風險,如圖1 所示。

圖1 鐵路項目驗工計價流程圖
隨著鐵路建設規模增大,工程承包合同的工程數量增多,設計的款項復雜,傳統的驗工計價方式難以滿足當前繁雜的驗工計價管理。為了確保鐵路項目工程價款階段及時完成,有效地推進鐵路項目施工進度,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及管理技術,實施鐵路項目工程計價管理。整體來說,鐵路驗工計價的合同形式不變,合同內清單驗工計價的執行時,工程量強度的終極及報價通過管理平臺管理,按照月、季度完成階段性計價。驗工計價時間安排及計量參考文中的內容。發生設計變更時,按照變更設計的Ⅰ類、Ⅱ類分項,進行驗工計價及費用結算。以上是對鐵路項目驗工計價及變更設計計價管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