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賢
(凌源市瓦房店鎮農業服務站 遼寧 凌源 122515)
棗樹作為經濟林果樹品種之一,在凌源地區的栽植面積逐步提高,然而幼齡棗樹在冬季易受到極端低溫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凍害,制約了當地棗業的大發展。基于此,筆者總結了凌源地區棗樹抗寒栽培與管理的關鍵技術,以期解決棗樹幼樹凍害問題,提高大棗產出效益,促進凌源地區棗業快速發展。
建園應選在背風向陽、排灌便利且具有較強通氣性和滲透性的沙壤土(pH6.5~8.0)區域,倘若建園地段具有較大的坡度,則需整修為坡式梯田(內低外高),并且結合本地主風向,加強防護林建設。
當前,凌源地區主要栽植的棗樹品種是具有抗寒、抗旱優良特性的大平頂棗。該品種栽植后結果早,4月下旬萌芽,9月底果實成熟,且果實品質優良,豐產穩產性好。選擇苗木的標準為:①苗木無病蟲害且健壯;②苗木高度≥1m,主根長度及主根莖分別≥0.2m、2cm;③苗木根系發達,根須多,側根數量4條以上。
3.1 園地深耕前施入腐熟的農家肥,深耕厚度以25~30cm 為宜,深耕結束后耙平園地,同時根據株行距(2m×3~4m)挖長寬深分別為1m、1m 和0.8m 的栽植坑,并分開放置表土和底土。
3.2 定植時可在栽植坑中心挖長寬深各為40~60cm的栽植穴,結合凌源地區氣候條件,4月下旬至5月初為最佳栽植時間;生產上,2m×3~4m 的株行距以每公頃栽植1665株或1245株為宜,提倡科學密植。
3.3 定植后要及時澆透水并覆膜,灌水量以栽植穴內回填土壤水分飽和最佳;樹盤覆蓋地膜能夠減少水分蒸發和保持適宜溫度,有助于棗苗生長。
4.1 園地土壤于秋季進行深翻,同時園地每年要進行3~5次中耕除草、松土保墑。
4.2 棗樹基肥施用時間以9月底果實采收后為宜,以施用有機肥料(堆肥、圈肥)為主,在樹冠投影內由內往外挖放射狀的施肥溝,溝內充分混勻土與肥料后覆土灌溉。基肥施用結合深翻,能夠促使棗樹根系生長以及樹體儲備營養,提升棗樹越冬抗寒能力。
4.3 棗樹追肥分下述三階段:①萌芽前。通常在4月上中旬追施速效氮肥0.5~1.0kg/ 株。②幼果期。通常于6月上旬追施果樹專用肥、速效氮磷鉀復合肥。③后期追肥。通常在8~9月追施磷鉀肥,結果大樹每株施用1kg 磷肥,坐果多的棗樹加強后期追肥有利于果實膨大和上色。追肥采用穴施方法,在樹冠下挖10~15個深約10cm 的施肥穴,穴內施入速效肥,施肥量以50~80g/ 穴為宜,施入肥料后蓋土。根外追肥可在棗樹發芽展葉期噴施氮肥,可噴0.2% ~0.3%尿素;開花期噴施0.3%硼砂;幼果期和果實發育后期主要噴施0.3%磷酸二氫鉀和0.3%尿素。
4.4 棗樹要適時灌水,遇澇要及時排水。萌芽期、開花期以及幼果期是棗樹需水的關鍵時期,萌芽期澆一次水能夠促進棗樹抽枝展葉,有助于花蕾形成;開花期適度澆水一次,能夠保持土壤濕潤,增加空氣濕度,幼果期棗樹需水量最大,該時期結合施肥灌水,能夠確保幼果正常生長,提高坐果率;秋施基肥時配合灌水1次,能夠促使有機肥腐熟分解;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3d 灌水1次。
棗樹樹形主要培養成主干形、中央干明顯,根據樹勢和栽植密度確定主枝數量,一般主干上著生6~12個主枝;幼齡棗樹修剪通常不疏枝,旨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枝量,盡快進入結果期,達到早產、豐產;主枝背上萌發的徒長枝要及時疏除;著生部位不合理的枝要及時在生長前期進行技術(抹芽、摘心和拉枝)處理;棗樹結果期后,修剪要確保骨干枝的延長生產,重點培養結果枝組,維持樹體結構良好,并且調整好各類枝的從屬關系,增強棗樹通風透光性。
主要蟲害包括紅蜘蛛、棗尺蠖和桃小食心蟲等,病害主要有棗瘋病、棗炭疽病和棗縮果病等。冬季清園減少病蟲源,果園增設生物殺蟲燈,推廣應用粘蟲板;選用內吸性殺蟲劑防治棗桃小食心蟲,噴施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棗尺蠖,使用農用土霉素防治棗縮果病、棗瘋病,70%多菌靈800倍液防治棗炭疽病。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采取農業、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措施,強化棗樹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