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有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觀音林場 甘肅 天水 741038)
小隴山林區天然林保護工程正式啟動以來,進入了以生態林業建設為主的發展新階段。嚴格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工作方針,狠抓森林資源管護,著力進行公益林建設,加強對工程資金的管理,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經過20多年的努力,天保工程的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生態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2006年,小隴山林業實驗局評為國家首批天然林可持續經營實驗示范點單位,2007年成為國家級林業科研基地,小隴山天然林保護模式逐漸形成,但是天保工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多部門的協調合作,在實施工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需要進行細致的研究和分析,確保天保工程的順利進行。
1.1 公益林建設投資缺口較大。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物價上漲很快,勞務費用、農藥、化肥、苗木等各種商品的價格比以前提升了好幾倍,這使得公益林的建設成本大幅度提升,工程建設的資金壓力很大,已經建好的工程也缺少資金進行維護。如在公益林的建設中,過去已經把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塊進行了優先造林,目前,造林的地塊距離較遠、立地條件相對較差,造林成活率低,用工量大,有的地段甚至要進行3次補植才可以達到標準。同時苗木、管護費用、物料費、勞動力工資等費用都大幅度提升,這就使得天保工程資金缺口越來越大,導致造林質量難以保證,嚴重浪費了林地生產力。
1.2 營林樹種單一,混交林數量較少。用于營林的樹種比較單一,常用的有油松、刺槐、側柏等,有的林場為增加經濟效益也適當的增加了一些樹種,但是從整個林區的發展來看,樹木種類還是較少,甚至有的林場沒有做到適地適樹,不利于森林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人造林中混交林所占的比例較低,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不高;可利用的造林地塊減少,造林的難度加大,甚至有的林場沒有適宜造林的地塊。
1.3 管理人才匱乏。由于天保工程的實施,林場的職工出現富余人員,一些被分流上崗,一些自愿進行了一次性安置,促進了林業局和諧發展。但是,林業局專業人才引進較少,使得職工老齡化嚴重,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差,不能適應林業建設的發展,完成造林任務相對較困難。
1.4 政策的差異影響天保工程的核查。對于天保工程的公益林建設,國家對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都有明確的規定,如刺槐林規定每畝培育220株,但隨著苗木的成長,密度就顯得過大了,但是又不能隨意減少,否則就不能達標。近年來,國家制定了新的技術標準,對人工造林的密度和封山育林的封育對象有了新的規定,使得公益林的建設更加合理和科學,但是有的林場在造林核查的時候還是按照原有的工程標準來進行,這樣就對核查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1.5 效益監測存在缺項。天保工程項目多、范圍廣,是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對其管理的過程中,各項規劃、各個環節都要按照計劃實施,然后還要通過科學的監測評估指標來進行檢驗。目前,工程建設的效益監測體系和分析評價體系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沒有全面開展定量、定點的觀測和分析,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天保工程是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后代的生態事業,以前國家批準的投資標準多年不變,沒有考慮物價的上漲、工資的增長、森林面積的變化等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投資不能適應天保工程的發展,因而要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增加資金投入,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天保工程的管護。同時,要加強科研投入,積極推廣科研成果,進一步提高森林經營、森林生態恢復、天然林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
2.2 加強鄉土樹種的培育。天然林雖然是可再生的資源,但是不能消極的進行保護,要把保護和發展有機的結合起來,要根據天然林的分布規律,因地制宜,因林施育。尤其是要做好鄉土樹種的培育,增加營林品種,提高樹種的適應性,提高林區內生物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提升森林對病蟲害等的抵御能力,提高林地的生產力。
2.3 嚴格管理制度,健全監督檢查體系。自從天保工程實施以來,省委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如《甘肅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森林管護管理細則》 《甘肅省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復查技術操作細則》 《甘肅省公益林認定核查細則》 等,為天保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政策性保障。政府管理部門還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使天保工程的實施和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要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層層簽訂責任狀,工作落實到人,要強化天保工程的年度考核制度,及時進行復查、核查工作,確保天保工程的社會化、生態化、經濟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