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斌 劉群 趙斌
產前發熱是影響新生兒窒息、死亡的主要因素,對母嬰結局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孕婦由于胎兒在體內生長,身體的負擔較重,如果免疫力下降則會導致各種病原體的侵襲,如果孕婦有呼吸道疾病則會引起一系列的感染問題,進而出現宮腔感染、胎膜早破、羊膜炎等情況,該類現象也是引起產前發熱的主要原因[1,2]。有研究指出,母體在產前體溫過高,則會引起胎兒在宮內缺氧,胎動的速度便會減慢,進而發生不良結局,因此孕婦在產前若發現有發熱等情況應該立即就診,且定時監測溫度變化,給予積極的處理,必要時終止妊娠[3,4]。本文回顧性調查了本院產婦的臨床資料,其中有40 例產婦出現產前發熱情況,本研究將40 例產前發熱產婦與40 例未發熱產婦進行對比,分析影響產前發熱的因素,并對比兩組的妊娠結局,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19 年6 月本院80 例妊娠足月分娩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將產前監測體溫>37.5℃的40 例產婦納入發熱組,將體溫正常的40 例產婦納入未發熱組。發熱組產婦年齡24~40 歲,平均年齡(32.20±3.05)歲。未發熱組產婦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1.85±2.9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兩組產婦的的臨床資料,將年齡、產次、保胎史、妊娠期糖尿病、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感染、羊水性狀、縮宮素使用、前列素制劑使用情況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分析。
發熱組產婦采用物理降溫法、抗生素進行治療,如果產婦體溫>39℃則給予地塞米松,治療期間嚴密觀察產婦的胎心、胎動情況,監測感染指標,若無剖宮產指征則等待自然分娩;如果產婦體溫>38℃,在治療6~12 h 無明顯緩解時則立即給予終止妊娠。在胎兒娩出后給予藥物敏感試驗、細菌培養,新生兒娩出后轉入新生兒科進行觀察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妊娠足月產前發熱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年齡、保胎史、妊娠期糖尿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發熱組產次為1 次、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感染、羊水污染、縮宮素使用及前列素制劑使用產婦占比均高于未發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足月產前發熱的影響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初產婦、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感染、羊水污染、縮宮素使用、前列素制劑使用是產前發熱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2。
2.3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 發熱組剖宮產發生率75.00%、產后出血發生率30.00%、新生兒窒息發生率17.50%均高于未發熱組的35.00%、7.50%、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妊娠足月產前發熱的單因素分析(n,%)

表2 妊娠足月產前發熱的相關因素分析

表3 兩組分娩結局比較[n(%)]
胎兒生長于母體內,給母體帶來了諸多的負擔,使母體的免疫力下降,一旦母體被病原體感染后則會出現體溫升高的情況,也會導致宮腔內的溫度升高,且不易退散,該現象的發生會導致胎兒的生長發育受到損害,胎兒的呼吸會受抑制,則會引起胎兒窘迫、胎死宮內、流產、胎兒畸形等一系列的問題[4,5]。
從本文研究中可知,初產婦、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感染、羊水污染、縮宮素使用、前列素制劑使用為產婦產前發熱的獨立危險因素。呼吸道疾病以及生殖道的感染會引起上行感染或者是下行感染,導致胎膜早破,胎膜的完整性被破壞后則會使羊膜腔受到侵害,進而會使胎兒受到侵害,因此可知胎膜如果保持的時間越長,則宮腔感染發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產前發熱的幾率也就越小,因此如果有生殖道感染或者是呼吸道感染的情況應盡早治療,應用抗生素,以便降低病原體對母體的侵害,進而降低體溫[6-8]。另外初產婦也是產前發熱的危險因素之一,由于初產婦的產程較長,經陰道檢查的次數較多,增加了感染了機會,使得寄生于陰道、宮頸管等的內源性細菌發生逆行感染,因此在給予初產婦檢查時需要嚴格無菌操作,以便降低感染的發生幾率[9,10]。縮宮素的使用會增加炎性介質及前列素E2的分泌,前列素E2是一種調節體溫的介質,作用于下丘腦,通過較為復雜的細胞信號使得調節體溫中樞的體溫調定點上移,引起母體發熱[11]。如果產婦分娩時接受硬膜外麻醉,則應該考慮麻醉用藥及劑量,因此接受硬膜外麻醉后產婦發熱時,或是產婦使用前列素制劑時,應該將產程積極推進,減少使用縮宮素的劑量,以防發熱因素的疊加,增加發熱的程度[12]。如果產婦發熱程度較輕,無其他的伴隨癥狀則給予物理降溫,選擇合適的抗生素等進行治療,且在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胎兒的各項情況。如果產婦體溫升高明顯,則除了根據情況積極對癥治療外,還需將剖宮產以及終止妊娠的條件放寬,使胎兒盡快脫離受感染的環境,避免對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產生影響,進而導致胎兒畸形。另外產婦在分娩時需要有新生兒科的醫生在場,做好新生兒搶救的準備,準備好新生兒急救的藥品及設施,待分娩時積極進行新生兒搶救。新生兒一旦發生窒息問題則需要立即搶救,通過面罩給氧、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依據產婦羊水污染的情況給予新生兒后續治療。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發熱組剖宮產發生率75.00%、產后出血發生率30.00%、新生兒窒息發生率17.50%均高于未發熱組的35.00%、7.50%、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產婦出現產前發熱會影響母體本身,增加產后出血、剖宮產及新生兒窒息情況,這就要求產婦要重視產前發熱的現象,積極治療原發病,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運用抗生素,另外醫生要為產婦分析治療的利弊以便于降低不良結局的發生。
綜上所述,初產婦、呼吸道疾病、生殖道感染、羊水污染、縮宮素使用、前列素制劑的使用均為產婦產前發熱的影響因素,對產婦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感染,嚴格控制縮宮素用量,對于應用前列腺素制劑的產婦進行嚴密監測,以減少不良結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