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華東 陳詩燕 鄧玲靈
慢性心衰作為常見心血管病,于老年群體中呈現出發病率顯著性特點。于早期階段此類患者對于心衰系列癥狀往往無法察覺,并且在實際診斷期間較易發生漏診現象,使得最佳治療干預時機受到延誤,對疾病預后產生影響,更為嚴重情況下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傷,表現出不可逆現象[1-4]。針對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時機加以明確,對于治療效果與生存質量提升表現出顯著價值。需要秉持盡早治療原則,充分提前病情診斷,最終確定有效方法展開慢性心衰疾病針對性診治意義顯著。本文針對慢性心衰患者采用心臟超聲診斷的價值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 年4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63 例慢性心衰患者作為診斷組,另選擇同期63 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診斷組女23 例,男40 例;年齡最小47歲,最大89歲,平均年齡(65.42±15.13)歲;其中30 例冠心病,15 例心臟瓣膜病,12 例高血壓性心臟病,6 例擴張型心肌病。對照組女22 例,男41 例;年齡最小48歲,最大90歲,平均年齡(65.49±16.1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5]:①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后獲得確診;②患者基礎交流能力正常,對于護理配合可以完成;③對患者實施心功能評級,結果≥2 級。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疾病;②在溝通能力方面較為缺乏。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展開心臟超聲檢查,合理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7 MHz。檢查前,需要對總增益以及分段增益補償進行合理調節,對于灰度及對比度進行合理調整,保證心臟近遠區域可以充分顯現。將探頭放置于被檢者胸骨旁,了解心臟區域后將探頭放置胸骨上窩,并將被檢者肩部適當墊高。于被檢者胸骨左側3/4 位置放置探頭,測量左心室長軸切面,明確胸骨旁大動脈加后利用儀器探查短軸切面[6]。調整探頭位置,確保其放置患者胸骨左緣3、4 肋間,探查左心室短軸切面及胸骨旁二尖瓣水平。將探頭放置劍突下方,掃描患者心尖四腔切面。將探頭放置胸骨上窩位置,掃描主動脈弓短軸以及長軸切面。針對患者心臟組織結構厚度及大小,合理應用超聲心動圖掃描,充分檢查患者的心臟內部結構、內部形態。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內徑及左室射血分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診斷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內徑均大于對照組,左室射血分數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對比()

表1 兩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室內徑、左室射血分數對比()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對于慢性心衰疾病,其主要因為患者患有高血壓以及冠心病等系列心血管疾病導致,并且此類病癥集中于中老年人群中多發[7]。在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嚴重情形下,導致慢性心衰患者比例顯著增高,并且對于慢性心衰患者治療徹底性無法做出充分保證。當前在研究治療方案期間主要體現為穩定病情以及控制病情等,并且需配合護理干預使得患者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
與其他心血管疾病進行對比,發現慢性心衰患者住院率較低,死亡率較高,從而證明慢性心衰患者預后較差。對此對于慢性心衰患者早期診斷做出保證,以實現疾病有效治療、預后效果提升、病情改善意義顯著。針對慢性心衰患者表現出系列心臟指標加以有效明確意義顯著,以充分實現患者有效治療方案依據提供以及預后效果科學判定,從而使得不良事件發生幾率獲得降低,將患者生存期有效延長,使其充分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綜合狀態[8]。
針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傳統診斷,對于心臟功能無法做到全面分析,從而表現出誤診率以及漏診率較高,并且諸多檢查呈現出創傷性特點,無法使得慢性心衰患者診斷配合度顯著提升,從而難以獲得理想診斷效果,對于慢性心衰治療方案準確提供無法做出充分保證,診斷價值有限,對此確定更為有效方式展開慢性心衰疾病的針對性診斷表現出顯著價值。
在醫療水平逐漸提升情形下,慢性心衰患者診斷技術獲得顯著性提升。具體在診斷期間以心臟超聲檢查方法獲得廣泛運用,通過對患者心臟系列指標進行檢查,可就患者當前血液流動情況加以充分了解,對于患者心臟搏動以及心臟結構現狀能夠進行有效明確,使得以往診斷創傷問題獲得徹底改變。并且完成診斷后對于患者心臟結構、大小以及心瓣膜功能等能夠有效獲知[9]。此外心臟超聲診斷有效實施能夠就患者心臟功能進行全面檢測以及掌握,從而凸顯診斷的實用性以及無創性特點[10]。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診斷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55.69±5.49)mm、左室內徑(47.39±5.13)mm 均大于對照組的(41.49±5.13)、(22.29±2.52)mm,左室射血分數(35.79±3.65)%小于對照組的(62.39±12.6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發生慢性心衰疾病后,使左室舒張末期內徑以及左室內徑呈現出一定程度增高,左室射血分數呈現出一定程度降低,通過心臟超聲檢查能夠就上述特點加以充分反映,可獲得準確診斷結果,從而可為慢性心衰實際病變程度加以充分明確,分析此種原因為心臟超聲方法的有效運用,針對患者心臟內部結構血液流動可以充分明確,針對患者心臟搏動情況加以充分了解,從而獲得確切效果,診斷期間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現象[11-14]。具體診斷期間對于患者心臟瓣膜功能、心臟大小與心臟結構可以準確呈現,對于患者全方位檢測能夠做出充分保證,并且表現出便捷性、無創性以及實用性特點[15]。此外超聲診斷的有效實施可確保心臟功能具體運行狀況獲得充分了解,從而通過超聲參數分析使得心衰治療方案研究獲得有效依據。此外心臟超聲表現出可靠性以及精準性較為顯著,充分證明心臟超聲診斷方法運用于慢性心衰疾病診斷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采用心臟超聲對慢性心衰患者進行診斷,其可全面反映心臟功能,最終實現慢性心衰患者的早期確診及及時有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