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小麗
輸卵管妊娠屬于一種異位妊娠,約占95%以上。近年來,受婦科炎癥患病率高、人工流產次數多的影響,異位妊娠的發生率在逐年增多。通常情況下,臨床根據患者的生育要求實施針對癥治療,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一般采用腹腔鏡下輸卵管切開取胚術進行治療,此方案雖然有效,但止血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1]。垂體后葉素屬于一種處方藥,該藥物對子宮的作用特點是:對子宮體可產生強烈的收縮作用,且對子宮頸的收縮作用小。實驗選取144 例輸卵管妊娠患者,對比治療方案,旨在進一步探討垂體后葉素應用及推廣的必要性,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婦產科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44 例輸卵管妊娠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23 歲,最大37 歲,平均年齡(27.03±3.33)歲;停經時間最短39 d,最長57 d,平均停經時間(46.25±4.31)d,血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00 U,最多15000 U,平均血β-HCG(4521±3494)U。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22 歲,最大38 歲,平均年齡(27.14±3.63)歲;停經時間最短38 d,最長59 d,平均停經時間(46.69±4.11)d;血β-HCG 值最少2100 U,最多16000 U,平均血β-HCG(4574±3809)U。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存在腹痛及陰道不規則流血的癥狀,均符合手術指征,排除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肺心病者、心腦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下輸卵管妊娠切開取胚術治療。觀察組先于患者妊娠病灶基底部注射垂體后葉素后行腹腔鏡下輸卵管妊娠切開取胚術,具體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膀胱結石位,對皮膚常規消毒,經臍部置入10 mm Trocao 并形成氣腹,然后取患者頭低臀高位30°,經臍孔將腹腔鏡置入至腹腔,壓力為12 mm Hg(1 mm Hg=0.133 kPa),另外兩個操作孔分別位于左中腹外側和麥氏點,均為5 mm Trocao。鏡下觀察,若患者有粘連,需先松解粘連,將盆腹腔積血洗干凈,利用無創傷抓鉗夾患側輸卵管,鏡下確保輸卵管妊娠部位充分暴露,使用硬膜外穿刺針進入患者患側子宮角部,同時用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10 ml 垂體后葉素稀釋液6 U 于患者輸卵管妊娠部的系膜處,對輸卵管用單極電凝鉤切開最膨大游離緣達管腔[2]。經妊娠物及凝血塊用分離鉗清理干凈。此外,檢查患者絨毛大小、有無典型絨毛,最后利用氯化鈉液反復沖洗盆腹腔,做好止血,于子宮直腸窩引流,取出穿刺套管及操作鉗,術畢。并于術后3 個月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以及術后3 個月的生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0.26±2.13)ml 少于對照組的(51.27±2.19)ml,手術時間(61.03±0.18)min 短于對照組的(89.67±0.21)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生殖情況比較 術后3 個月進行隨訪,觀察組術后患側輸卵管通暢率97.22%、術后宮內妊娠率97.22%、不孕率2.78%均優于對照組的83.33%、80.56%、19.4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術后生殖情況比較[n(%)]
總結臨床發現,臨床上異位妊娠發生的部位有卵巢、腹腔、闊韌帶、子宮角部、子宮頸及輸卵管等,其中輸卵管部位妊娠比較多見。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陰道B 超和血β-HCG 檢測的大力應用,對絕大多數輸卵管妊娠患者能夠盡早診斷并實施處理[3]。而腹腔鏡技術的大力發展,同時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數量日益增多,為異位妊娠的保守性手術提供了重要作用。腹腔鏡手術的應用,能夠有效保護患者術后輸卵管的生殖狀態,實現患者再孕的目的。此外,腹腔鏡手術具有諸多優勢:無創性、手術時間短、手術視野開闊、術中出血量少等[4]。但由于妊娠者囊胚生長發育時絨毛向輸卵管肌層侵蝕,加上輸卵管肌層部位的血管非常豐富,一旦滋養細胞活力較高,實施輸卵管切開取胚后,患者囊胚附著處出血的幾率相當高,而臨床多采用兩種方案進行止血,即縫合止血和電凝止血,這兩種操作都會對輸卵管內膜造成損傷,大大降低了輸卵管的功能,甚至會影響術后生育功能。所以,利用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同時,如何保護輸卵管的功能成為臨床一大問題。
垂體后葉素的主要成分是由豬牛腦垂體后葉中提取的一種水溶性成分,其中含有油加壓素和催產素,其中催產素的主要作用是對子宮平滑肌有選擇性,其強度取決于給藥劑量和患者子宮的生理狀態[5]。對于妊娠子宮而言,在妊娠早期不敏感,而妊娠后期其敏感性不斷增強。而輸卵管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卵巢動脈走行至輸卵管系膜內的細小分支和子宮動脈的輸卵管支,對妊娠者局部注射垂體后葉素后,其血管收縮強烈,能夠快速降低血流,從而實現減少術中出血量的目的[6]。此外,臨床有研究發現,對妊娠者使用垂體后葉素,不但能夠減少輸卵管切除率,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保護卵巢功能。結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10.26±2.13)ml 少于對照組的(51.27±2.19)ml,手術時間(61.03±0.18)min 短于對照組的(89.67±0.21)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妊娠者行腹腔鏡輸卵管妊娠切開取胚術時,應用垂體后葉素,可有效縮短手術操作時間,并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這些有利因素,會對術后卵巢功能和輸卵管功能的恢復有積極作用。此外,術后3 個月進行隨訪,觀察組的術后患側輸卵管通暢率97.22%、術后宮內妊娠率97.22%、不孕率2.78%均優于對照組的83.33%、80.56%、19.44%,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輸卵管妊娠切開取胚術中應用,可明顯提高妊娠者患側輸卵管通暢率、增加術后妊娠率,從而滿足生育要求。但是,由于垂體后葉素中含有的抗利尿素,可使尿量減少,同時可產生收縮毛細血管,引起血壓升高的反應。因此,臨床在應用時,對于高血壓、肺心病、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務必禁用。實驗對妊娠者應用時,用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10 ml 后,大大降低了垂體后葉素的濃度,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保護輸卵管功能的同時,明顯減少了副作用的發生率。另外,胎位不正、有剖宮產、對本品過敏者也要禁用,以免引起其他危害。
綜上所述,對輸卵管妊娠患者應用腹腔鏡輸卵管妊娠切開取胚術治療時,先注射垂體后葉素,可有效保證手術效果,提升患者術后生育能力,因此,方案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