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凡

日前,在2020北京798藝術節上,一個名為“生聲——中國當代生態藝術展”的主題展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22位藝術家的40余件作品,以豐富多元的創作,致敬抗疫英雄,弘揚抗疫精神,并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題,呼吁關注自然、關愛生命。
每年金秋,由798藝術區管委會主辦的798藝術節都是北京的品牌文化活動,迄今已成功舉辦13屆。此次展覽作為2020北京798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北京798藝術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北京央美文化藝術中心承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偉擔任學術主持,孫菁、韓琳聯合策展。
周璇《生生不息》
綜合材料 尺寸可變
這件裝置作品的靈感是白衣天使們的后臺——休息室,這里是他們戰場的背面,以另一個角度記錄著他們的繁忙與辛勞。藝術家將諸多如行李箱、白大褂等帶有疫情記憶的物品置于其中,以此表示對那段時光的銘記。
張筠《驚蟄系列》
毛氈 尺寸可變
“驚蟄”是大地蘇醒、萬物萌生的開始。作為女性,孕育生命給藝術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感受,以及對于生命律動最直接的體驗。被這種力量所震撼,藝術家將生命、孕育、繁衍融入驚蟄系列作品中。柔軟輕薄的材質經過千百次錘煉,被塑造得既厚重堅實又細潤溫和,既樸素無華又圣潔大氣。就像生命從無到有的過程,在無數的雕磨中漸趨純粹。
王怡然《向生》
口罩、鐵絲等
300厘米×100厘米×10厘米
口罩是我們日常防范病毒的第一道防線,“白衣天使”——醫護人員是疫情防疫過程中的第一道防線,他們的無私奉獻和辛苦才有了我們今天“新冠戰‘疫”的勝利。藝術家用了4000多個口罩,結合了天使翅膀的形狀做了這件名為《向生》的作品,以表達對生命的向往。
談及這次展覽的初衷,孫偉在開幕式上說道:“本次展覽‘生聲的主題并不難理解。生命共同體‘生而又生,不斷演化,不斷創造新的生命。中華文明既肯定自然的‘生生事實,又賦予其價值,如‘天地之大德日生。以生命共同體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不僅意味著對自然‘生生事實的肯定,而且蘊含著‘生而又聲,以‘生而不息,聲而動人的藝術語言去發聲,表達對自然、對生命‘生生不息的歌頌。這也是本次展覽主題‘生聲的由來。”
據介紹,該展覽從疫情記憶人手,從自然生態出發,分為“重生”“原生”“再生”三個單元,集結張筠、周思曼、鄭路、田禾、鄒亮、宿志鵬、馬秋莎等22位藝術家的40余件作品。這些藝術家創作形式多樣,涵蓋布面繪畫、紙本繪畫、雕塑、影像,以及為本次展覽定制的主題為《向生》《生生不息》的兩件裝置作品。透過這些作品,人們可以看到,藝術家為當代藝術輸入的有關生態藝術的觀念。
本次展覽策展人孫菁表示,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經歷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后,讓人們重新思索生命的意義,更加珍視生命的延續,深刻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走進“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開闊視野。“在‘生聲的引導下,我們此番呈現的是中國當代的生態藝術。將自然生態作為藝術最充實、最豐饒的創作土壤,推動著藝術界發出最真誠、最動人的聲音,并將這些作品以展覽的形式進行呈現。”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2月7日,期間將開展豐富多彩的在線講座、導覽、兒童環保工坊等公共教育活動,讓人們近距離地感受藝術,共享藝術成果。
(注:本文圖片由北京孫偉藝術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