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些年來,科技圖書的發展非常迅速,日新月異,出版周期也越來越短,但圖書質量卻參差不齊。本文總結出了數學物理類學術圖書中常見的幾類差錯,希望引起科技圖書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數理;科技;學術專著:差錯
學術專著出版是科學知識傳播的主要載體,是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傳播和普及的重要媒介,對學科發展和國家建設有重大的貢獻和推動作用。因此,出版高質量的學術專著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本文簡要分析了數學和物理專著出版中的幾類常見差錯,并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淺談避免的方法。
一、科學性錯誤
科學內容是科技圖書的根本,但我們經常會在稿件中發現一些科學性的錯誤。比如將“美國《科學》雜志”寫為“英國《科學》雜志”,將“得克薩斯州”寫為“德克薩斯州”,“同濟大學原校長”寫成“原同濟大學校長”,“洛倫茨”統改為“洛倫茲”,在傳記性書稿或者介紹人物生平時人物出生或去世年份錯誤等。下面我們就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分析要如何避免類似的錯誤。
洛倫茲與洛倫茨這是兩個人名,并且都很頻繁出現在物理類的專著中,有時候一本書上兩者會同時出現,甚至分子折射率公式的另一個名字就叫做洛倫茲-洛倫茨公式。這給很多物理相關的編輯造成了很多困擾,我見過個別編輯,被指出所編輯書稿中的“洛倫茨”應該為“洛倫茲”,然后就簡單進行了全書統改,從此以后只要遇到“洛侖茨”就改為“洛倫茲”。雖然“洛倫茲”老先生是一位特別著名的偉大物理學家,但是“洛倫茨”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科學家。以下我們對這兩個人名進行一些介紹和區分。
首先從翻譯前的原名入手,“Lorentz”翻譯為洛倫茲,“Lorenz”翻譯為洛倫茨,這是全國名詞委員會給出的規范翻譯,務必看清楚中間有一個“t”的區別,所以如果所在書稿中標注了原名的話,就不會再考慮其他的,直接翻譯為對應的中文即可。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洛侖茲”這個詞,這個詞在名詞委沒有做規范之前,普遍的出現在很多物理相關書籍中代替“洛倫茲”有時候甚至也代替“洛倫茨”。
二、專業名詞不規范
(一)歐拉和歐勒
歐拉(Euler),在物理學界曾習慣譯為“歐勒”,但在數學界叫作“歐拉”??紤]到他主要是數學家,所以后來其譯名隨數學界譯名而改為“歐拉”,與數學界的用法一致。這是遵循了服從主科的原則,就是多個學科對同一個外國科學家譯名不一致,而譯名又都基本合理時,應考慮該科學家在哪個學科方面貢獻最大、知名度最高,譯名就由該學科來定。
(二)不確定[性]原理和測不準原理
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原來曾譯為“測不準原理”,易誤解為與“測量”有關,實際上是量子力學的一個基本原理,由德國物理學家沃納·海森伯于1927年提出,是指一個微觀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動量、方位角與動量矩、時間和能量)不可能同時具有確定的數值,其中一個量越確定,另一個量的不確定程度就越大。從中可以看出并沒有“測”的意思,都是“不確定性”的意思,所以為了準確表達這個名詞的科學內涵和本質屬性,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決定改稱“不確定[性]原理”。
(三)普朗克常量和普朗克常數
常量即在某一過程中數值恒定不變的量;常數,顧名思義是固定不變的數值。普朗克常量記為h,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在量子力學中占有重要的角色,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研究物體熱輻射的規律時發現。普朗克常數的值約為:h=6.6260693 (11) ×10-34J·s。
這些不規范的詞條在時時提醒著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編輯業務修養,多積累業務知識,不僅僅局限于通讀書稿。遇到拿不準的詞去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的網站查詢也是一個非常高效的辦法??傊坏淙桓渌匀?,只有這樣才會記得牢固。
三、錯別字
(一)汽與氣
經常在稿件中看到“水蒸汽”“碘蒸汽”等將“汽”與“氣”混用的作者。加工編輯在改稿的過程中也是亂改一氣。其實只要分清楚這兩個字的本意,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皻狻笔莻€象形字,就像云氣升騰的樣子。它是指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流動的物體,如:煤氣、沼氣、氧氣等?!捌笔莻€形聲字,形旁是“氵(水)”,說明“汽”和“水”有關。它是液體或固體受熱變成的氣體。這種氣體就像水蒸氣一樣,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可以看到氣體升騰的樣子。
(二)黏與粘
這是另一對經常出現的易錯字。“黏”字讀nian,表示能夠把一種東西附著在另一種東西上的性質,近似于形容詞。“粘”字讀zhan,表示黏性物(或用黏性物)把物體連接起來,是個動詞。名詞只用于姓氏。明白了這兩個字的含義再改正起來就很容易了:黏滯、黏附、黏著力、黏性、粘連、粘貼物。
(三)漸近線與漸進線
漸近線的定義是:如果曲線上的一點沿著曲線趨于無窮遠時,該點與某條直線的距離趨于零,則稱此直線為曲線的漸近線。這里的“近”是從無限接近而來,只要掌握了這個詞的物理內涵就會清楚此“漸近”非彼“漸進”。
此外有一些是由于輸入軟件所引起的錯別字,比如會將“續表”打成“繼表”,“矩陣”打成“矩陳”;有一些是排版錄入人員的手誤,比如將“閾值”錄成“閥值”將希臘字母“X”錄成“X”。這時平時練就的“火眼金睛”就發揮了作用。對任何一點自己沒有把握的問題,都要核查或向作者提問。還要經常利用工具書和手冊,如《現代漢語詞典》和我社出版的《作者編輯手冊》等,利用百度和谷歌上網查找答案,一般也能找到滿意的答案。
四、圖表中的問題
在物理等相關的科技類專著中,豐富的圖表可以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但是這也給編輯帶來了更多的工作,在加工書稿的過程中,要把圖表的說明文字即正文中的文字對應圖表進行仔細地對照加工。例如,有時候會出現百分比數據之和不是100%;書是黑白印刷,但圖上很多彩色的標注,直接打印成灰度無法區分;正文和圖表數據對應不上;圖表序號錯誤;還有圖表中的符號變量單位不統一,如電阻值有的為“1Ω”,有的為“1k”;表頭中變量的單位有的用括號,有的用斜杠,表示形式不統一等。這些錯誤非常普遍的存在,作者也很容易忽視,這就要求編輯一定要重視起來,這些問題不是很難解決,但是確實很容易遺漏。
以上僅僅是本人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做的一些淺顯分析。除此外,政治內容是圖書的生命線,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嚴肅對待。地圖問題尤其是島點錯和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將重視程度提高到怎樣的級別都不為過。此外還有結構性問題,前后文不一致,圖表和正文不一致,計量單位,公式中的符號和數字等也都是在數理專著中很容易出現差錯的地方。
總之,我們要端正工作態度,提高質量意識。要在工作中加強積累,對于錯誤觀點和偽科學要保持高敏感度;同時,遇到不懂的或者不確定的問題要勤查勤問勤記,擴大知識面。如果作者交上來的是璞玉,就要通過編輯的工作打造成精美的玉器。
參考文獻:
[1]汪繼祥,作者編輯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
[2]孟壽萱.機械類圖書中常見的編校差錯[J].科技與出版,1997(5).
[3]董青,編輯專業譯著的幾點體會[J].科技與出版,2013(5):63.
[4]金月華,論圖書出版質量的提升[J].科技與出版,2017(12):65-69.
【作者簡介】魯永芳,博士,清華大學出版社策劃編輯(中級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