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新媒體的語境之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步增長。為了有效充分地滿足人們的新聞需求,新聞敘事的模式也應當繼續深化改革與創新發展,有效吸引大眾的關注,提升新聞敘事的可讀性以及趣味性,充分發揮和利用新媒體傳播工具的各項優勢。本文基于以上現狀為出發點,針對目前新聞敘事的不同模式展開分析,同時給予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創新優化的應對措施,以期為新聞事業的快速穩步發展提供相應的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新聞敘事模式;新聞報道;創新路徑
傳統新聞報道普遍都是單一化的,而且主觀性比較強,人們在接受信息時通常較為被動,單純根據傳統媒介報道新聞的方向來進行思考。然而,現如今隨著社會發展步入了全新的新媒體語境時代,新聞傳播的主體也不局限于記者和主持人等,社會大眾對于新聞傳播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媒體工作者必須要摒除原本傳統落后的思想理念,積極通過網絡以及科技的優勢,優化創新工作的具體方式,用更好的工作狀態來完成新聞報道工作,有效擴大新聞信息傳播的范圍以及提升新聞傳播的效率。本文主要針對新媒體語境之下新聞敘事的集中模式展開具體分析,同時給出一定的創新優化的策略措施,以供參考。
一、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的幾種模式
(一)蜂巢型模式
蜂巢型模式主要是針對通過多種分散的要素,報道具體新聞事件的發展事態。一般當突發性的新聞事件還沒有相關的定論和查明具體原因的情況下,都會運用蜂巢型敘事模式。比如,當馬航事件發生時,中央電視臺具體報道該事件時,先報道了關于航班失聯的實際人數和航班航行的主要路線情況,之后通過后續追蹤報道進行相關信息的補充。比如有關航班飛往的具體地點、飛機的型號、中國乘客的數量、乘客的名單等等細節信息,這樣的新聞報道就是一直緊跟事件發生發展的過程持續進行跟蹤完善的,具體呈現的信息相對而言有碎片化的特征,所以需要新聞工作者及時深入地跟蹤挖掘詳細的信息,不但要吸引大眾的關注,更要有力推動整個事件的完滿解決。
(二)菱形模式
菱形新聞敘事的模式其實是要求具體報道新聞事件和其主要信息時,通過網絡、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平臺來加入相關新聞互動和定制的不同模塊,有效收集整理觀眾的看法評論和意見建議,增強新聞傳播的廣度以及傳播效率。菱形報道的模式,不但可以更廣泛地了解到大眾對于當前新聞事件的實際認知,還可以增強人們新聞互動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推動新聞事件的快速傳播。
(三)鉆石型模式
鉆石型模式,其實就是新聞工作者為了有效提升新聞報道的附加價值,通過一些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結合的方式,來全方位系統性地報道新聞事件,這樣的模式可以充分提升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增強新聞報道的信服力,有效吸引大眾的注意力,讓大眾更加完整地了解到關于新聞事件發展的整個過程。
二、新媒體語境下新聞敘事模式的創新路徑
(一)創新新聞傳播方式
傳統新聞媒體報道,基本上都呈現較為嚴肅的風格,同時傳播的方式也非常單一,盡管它們都具備滿足新聞報道的權威性特征,然而還是難以有效提升大眾的關注度。近些年隨著新聞報道的娛樂化特征逐步強化,大眾都希望能夠在了解新聞事件時可以用非常輕松愉悅的閱讀體驗來了解掌握新聞內容的基礎信息,這其實也是新媒體語境的重要特征。所以,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學會通過微博、微信、網站等各類平臺,不斷創新優化新聞報道的具體方式模式,通過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感,來及時獲得更多的有效反饋。比如,人民網官微當時就完全通過自己的表情包開辟出了屬于自己的發展路徑。具體在報道一些新聞事件的時候,它會搭配一些非常有趣的表情包,這樣圖文結合的模式,也可以充分有效地吸引到年輕人的關注度,增強年輕人參與新聞互動的熱情。本身微博這個社交媒體的用戶群體主要集中在大學生以及年齡在35歲以下的年輕群體,人民網就是充分把握到了主流用戶群體的基本需求,通過有效增強新聞報道的趣味性而快速發展起來。這一點非常值得各個新聞網站參考借鑒,不單只有微博平臺,一些媒體也通過微信的公眾號平臺來推廣一些新聞信息,這樣的方式完全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可以在具體新聞事件發生之后就快速地把有關信息傳播給大眾,讓他們可以快速了解實時訊息。比如,《齊魯晚報》所運營的官方公眾號,就屬于非常權威的新聞推送的一個新媒體平臺,它的新聞報道中大多數內容都來自于濟南人民的日常生活,新聞的時效性非常強,可以保證快速高效地把娛樂以及社會新聞傳遞給廣大受眾群體,從這一點來講可以被稱為新聞媒體的微信公眾號中的榜樣平臺。
(二)善用評論,增加與受眾的交流
單向傳播信息的時代已然遠去,當下的社會大眾已經不再適應被動接收新聞方式,他們已經轉而成為了新聞事件報道的重要參與者,而且主動性積極性非常強。就連老年人、小學生都已經玩轉手機了,他們可以快速點擊瀏覽網頁、微博、微信等各種平臺來查看一些新聞信息,這樣的大背景下,新聞發布的平臺以及工作人員也必須跟上發展,設置評論、點贊或者其他不同形式,促進和大眾的互動溝通,為他們提供有效的自由表達個人想法見解的平臺,讓他們可以自由探討交流。比如,《新京報》就曾經專門報道了有關全球氣候變暖或導致北極熊滅絕的一則新聞,該報道中有提到因為全球氣候變暖而導致北極地區的氣溫不斷升高,北極熊能夠進行活動的范圍也在逐步縮小,然而灰熊的活動范圍迅速擴張,這樣使得新的物種灰白熊誕生了,這些熊類其實就是由北極熊與灰熊雜交而產生的新物種。之后,該篇新聞報道中還具體分析解讀了關于人類工業發展以及人口增多導致氣候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時融入一些煽情的語言表達,展現出北極熊當下非常艱難的生存環境。當時這個新聞報道發布后,很多的網友開始積極反思因為不合理的人類活動而導致的這一問題,并自發的將主題引入到環境保護的理念之中。后來在新聞報道的第二天,有網友表示反對,并給出反對意見,指出該環境變化和物種的滅絕并非全是人類的行為導致的,與地球運動的自然規律也有關聯。該事例充分體現出網友其實還是很理智的,他們可以結合新聞事件的發生來總結出個人的觀點看法,還會通過相應科學理論來加以佐證。所以,新聞工作者也要積極根據大眾的認知和看法防止出現煽動性的新聞傳播,保障新聞報道的真實有效性。
(三)挖掘身邊的新聞信息
新聞并非單純是關乎于政治、軍事、娛樂等,社會新聞也屬于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對過去的新聞敘事模式分析而言,一些新聞工作者常常會把社會新聞的重點都集中在一些關于殺人放火違法違規的重要新聞事件方面,反而容易忽略身邊常常發生的一些細小事件。當下的社會現實,人們其實更希望看到更多溫暖有愛的新聞報道,慰藉自我的心靈。所以新聞工作者也要懷著赤誠之心來發掘關注身邊溫暖有愛的小事,并把它們系統化的傳播給大眾。比如,網易新聞就曾經報道過一則新聞,題目叫做《給環衛工免費早餐,他堅持做了11年》,這條新聞中具體介紹了重慶市的一個餐飲企業,該企業免費給當地的環衛工人供應各種早餐,不圖回報,堅持了整整11年。這個新聞報道之后很快引發大眾熱議,他們紛紛贊揚該企業的溫暖行為,同時也在積極反思個人平時看待環衛工人這個普通群體的態度和眼光,很多網友在這則報道下的留言區分享感慨和領悟。所以,點滴溫暖的身邊小事對于社會穩定,新聞資源的利用,以及人們的關注度都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新聞工作者也要主動打開眼界和關注范圍,主動發現事實,客觀展示事實,細膩有溫度的表述能夠收獲到大眾的認同,推動傳播效率和效果的更好實現。
結語
隨著當下網絡科技的快速發展普及,新媒體語境之下,使得傳統新聞報道的敘事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戰和影響,所以,新聞媒體工作者必須通過借力不同的新聞敘事模式,滿足大眾的需求,推動社會互動和傳播,有效激發受眾的參與度,提升新聞的傳播廣度與深度。
參考文獻:
[1]雷雨甜,周江江,淺析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3):182.
[2]李剛.論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理論觀察,2018(01).168-170.
[3]王蓓露,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5年第16期.
【作者簡介】田萍,韶關市廣播電視臺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