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興+王新玉
摘 ? ?要: 民間文學讓我們感受燦爛的地域民間文化,認識和接受歷史文化蘊涵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教益,保護和承續區域群體人們代代相傳的文明基因、精神特質、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守護一方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因此,保護傳承民間文學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從分析宏觀上的民間文學研究現狀,山東省魯中地區民間文學生存和發展現狀出發,探討新形勢下民間文學的創新發展路徑。
關鍵詞: 非遺視角 ? ?民間文學 ? ?創新路徑
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歌謠、童謠,經過了上百年的時光淘洗,純粹,美好,朗朗上口,啟蒙滋潤著我們人生最初始的階段。
萬建中在《民間文學的現實意義》中提出:“我國傳統道德思想,相當部分存在于民間文學之中,并借助民間文學得以傳播。”黃萍在《民間文學藝術衍生作品的獨創性研究》還提出民間文學不僅是藝術的、情感的、鑒賞和審美的,更是歷史的、社會的、民族的和傳統的。可見民間文學在當代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一、關于國家級、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民間文學項目的研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內容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美術、民間舞蹈、傳統技藝、傳統中醫藥等十個項目,民間文學位于第一項。筆者依據國務院公布的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和山東省第一、第二批非遺名錄內容,特制《山東省魯中地區民間文學非遺代表性項目表》如下:
由上述可以看出,第一,民間文學盡管在非遺名錄中位居第一項,但是所占比例總體上并未達到各類非遺項目的平均水平。第二,自2006年至2014年期間,民間文學項目的總體比例是呈上升態勢的。第三,在國家級項目中,山東省作為文化強省、文化大省,民間文學的占比優勢不明顯。第四,魯中地區民間文學在省級乃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上成果明顯,成績突出。
因此,我們須繼續認真搜集、整理和挖掘魯中地區優秀的民間文學素材、口頭故事和傳說,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同時注重實踐和研究,多方合作,深入探索,不斷開拓思路,創新路徑,為推動魯中地區乃至全省全國民間文學的優質持續發展努力。
二、我省魯中地區民間文學的生存現狀
我省魯中地區有豐富的民間文學資源,如已申報國家級非遺名錄成功的《孟姜女傳說》、《牛郎織女的傳說》和《泰山傳說》等,再如省級非遺名錄民間文學項目中《閔子騫孝親的故事》、《顏文姜傳說》和《公冶長傳說》等,還有濟南關于逄丑父的傳說,濰坊關于范仲淹、李清照和鄭板橋的傳說,萊蕪關于伍子胥的傳說等。
首先,八十年代以來,各地編輯民間文學“三套集成”①,發掘和整理出的民間故事數以萬計,我省魯中地區除1981出版的《泰山故事大全》,1998年出版的《萊蕪民間故事精選》,2005年出版的《淄博民間故事大全》,2010年出版的《濟南民間傳說》、《東營民間文學》,2011年出版的《濰坊民間故事》,至此,魯中地區“三套集成”的工作基本完成,但這些已公開發行出版的故事集銷量和流傳度并不盡如人意,并且通過搜索引擎,這些書籍大多只能通過孔夫子舊書網購買和了解。
其次,我省民間文學編纂整理工作沒有形成強大合力,各地區民間文學集出版時間有早有晚,陣線太長,故事內容有重復冗余,成果也參差不齊。對于民間文學文本和素材的宣傳、整理和介紹,只有零散的網頁信息,并未建立省市級專業系統的網站和規范有序的搜索引擎,這在網絡文化盛行的當下十分有礙民間文學的繼承和傳播。
再次,在民間文學領域沒有典型具有代表性的傳承人。將民間文學素材進行采集整理的多是一些愛好民間文學的志愿人士自籌經費的義務勞動,沒有報酬和補償,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從事這項工作的多為年逾古稀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很少,這就使得民間文學在傳承上存在很大的隱憂[1]。
三、山東省魯中地區民間文學發展現狀
2012年山東畫院組織“美麗的傳說——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中國畫展”工程,將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41項民間文學故事以中國畫的形式直觀形象加以展示,通過畫展,推廣民間文學。濰坊市也推出“濰水流韻——濰坊民間傳說年畫大展”,以年畫形式展出濰坊地區的民間文學故事內容。諸如此類的大型活動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民間文學的發展。
各地區還做了很多相關的嘗試,如臨沂市的民間傳說集錦網站和瑯琊網文化視頻欄目《瑯琊故事會》,濰坊日報數字報刊連載濰坊本土民間故事,魯中網論壇刊載大量張店民間文化故事,煙臺膠東在線網對城市民間文學專題進行數字化整理等,由此,筆者整理了《山東省魯中地區優秀民間文學素材及傳播途徑調研統計表》。
山東省魯中地區優秀民間文學素材及傳播途徑調研統計表
四、山東省魯中地區民間文學創新發展路徑探索
1.重新審視非遺時代民間文學的文化屬性
魯迅說:“時數草昧,庶民樸淳。心志郁于內,則任情而歌呼;天地變于外,則祗畏以祝頌,踴躍吟嘆,時越儕輩,為眾所賞,默識不忘,口耳相傳,或逮后世。”(《漢文學史綱要》)西方民俗學的引入使得國內對民間文學的定位出現了“差錯”,但我們堅信“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是不同時代里以滾雪球的方式不斷積累疊加起來的一種文化,應著時代的需要,不斷的淘汰,不斷地疊加,它跨越人類不同社會階段而代代傳習下來,并依然在民眾生活中發揮著文化的功能,那就理應是我們當代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
2.注重發掘民間文學精華及其作為根文化的當代意義
民間文學蘊含豐富的文學價值、歷史價值和認知價值,文學價值是其根本價值。民間文學最根本的特點是集體創造、集體傳承、集體消費,在這一過程中,它最大限度地吸納了底層民眾的思想觀念、倫理意識、情感好惡、生存智慧和審美趣味,它活潑自由、擁抱生活,它吸納了民眾的精神元氣[3],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和頑強的生命力,它維護了文化的多樣性,也維護了人類精神生態平衡的高度。
3.促進民間文學與當代科技和文化建設的融合
民間文學的發展發展需要與時俱進,更需要合作共建,將帶有鮮明地域民間文化特色的民間文學加以改編加工,建立民間文學博物館或主題公園、民間文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或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間文學的現代性元素,尋找傳統與現代的契合點[4],與其他文化產業,如繪畫、剪紙、皮影戲、現代技術和新媒體相結合,以歷史文獻為依據,對故事的歷史文化背景,做適當整理加工,編成專題紀錄片,改編成繪本、動畫、影視作品、網絡文學,既可以提高大眾流傳度,又可以對當前群眾文化建設起到不可小覷的作用。
4.積極挖掘民間文學內涵正能量的當代道德教化功能
以民間文學為素材,開發兒童啟蒙繪本、讀物和動漫產品,擴大民間文學的少兒受眾群體;挖掘民間文學優秀的道德教育素材,開展中小學生德育教育,提高民間文學在思想教育領域的正能量。對于具有啟蒙教育意義,內容淺顯,哲思巧妙,適合少年兒童欣賞閱讀的民間文學,可以改編為兒童讀物、動畫片和動漫作品,如《二十四孝》圖文故事書、動畫片《牛郎織女故事》。蘊含山東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和道德精神品質的民間文學作品,如各地區流傳下來奇聞軼事、名人事跡—逄丑父為人的忠義、鄭板橋治政的機智、顏文姜侍親的孝順等,都可充分搜集挖掘,作為對中小學生和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美育教育的素材。
5.重視民間文學的國際化發展探索
我們應重視地區民間文學的國際交流和國際化發展,要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當前國際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跨國文化交流也越發緊密頻繁,我國孔子學院在全球開展漢語語言文化推廣和交流,我省教育廳和地方高校致力于推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民間文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應在漢語言文化國際化發展的大潮中一顯身手。
五、結語
筆者希望通過對民間文學生存現狀與發展路徑的研究,第一,能夠引導公眾以科學辯證的態度對待民間文學,理性看待植根民間的民間文學,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積極傳承民間文學沉淀下來的優秀民族文化內涵;第二,能夠推動搶救保護瀕危的民間文學,并尋找傳統和現代的契合點,整理編撰加工出優秀的民間文學作品,重新激活民間文學的強大生命力;第三,希望以此為契機,對民間文學中具有正能量的德育、美育資源進行挖掘和利用,輔助兒童啟蒙教育、中小學生道德教育和大學生文化審美教育,推動當代教育事業發展;第四,能夠豐富國家文化交流項目內容,推動民間文學走向國際,讓其他國家和民族了解我們的民間文化,繼而喜歡我們的傳統遺產,也歡迎和接納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注釋:
①20世紀80年代后,中國內地進行大規模采錄并陸續出版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
參考文獻:
[1]米海萍.非物質文化視野下對民間文學文本的傳承與尊重——以青藏地區民間文本為例[J].青藏高原論壇,2013(4).
[2]劉錫誠.21世紀:民間文學研究的當代使命[J].民間文學,2013.1.
[3]陳友康.中國民間文學研究的現實困境與未來出路[J].河北學刊,2009.1.
[4]甘露.民間文學現代性的升華[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