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醒情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技術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高校教育之中,這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當前,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體優勢實現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結合,成為高校教育中亟需關注的重要課題。本研究結合新媒體特征,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機遇與挑戰進行客觀論述,并對如何更加有效地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進行了探析,希冀能夠為創新教育理念、繁榮教育發展提供新的契機。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
引言
新媒體技術是以數字技術、互聯網絡技術、移動通信技術等新技術為依托,向受眾提供信息服務的新興媒體。其與傳統媒體相比,在信息傳播的多樣性與便捷性上都有了顯著進步,成為了吸引大學生群體的重要原因所在。這一現象也為在新媒體視域下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帶來了機遇。因此,如何充分的利用新媒體技術以實現對于思政教育內容與方式的創新,成為當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既是發展的必然,又是創新教育的需要,唯有有效應對,才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與創新性。
一、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戰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內容是大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及包括在此基礎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新媒體視域下,各種信息自由傳播,其中難免會充斥著一些低俗、落后的負面信息,如挑戰道德底線的“優衣庫事件”,給大學生良好品德素養的形成帶來消極影響。多元化價值觀念與不同意識形態在新媒體中的廣泛傳播,無不干擾著大學生對生活方式與理想追求的判斷,無形中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與壓力。
另外,新媒體環境的虛擬性也沖擊著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在微博、微信、QQ等新媒體的虛擬環境里,學生都是以匿名的方式進行交流,因為缺乏有效監督與道德約束,往往使得學生在交流之中百無禁忌,沉迷于虛擬世界而與無法真正的去判斷真偽,甚至與現實世界相脫節,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作為思政教育主體的高校,在改革創新的步伐上卻并沒有趕得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頻率。
二、新媒體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機遇
新媒體環境下的技術優勢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更加自由與開放的便利渠道。
首先,豐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在傳統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融入了網站、微博、微信等傳播載體,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有針對性地實現師生間的直接交流,這是教學方式的進步。其次,創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時空開放性,主要表現在不同區域的教師、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媒介實現對某一論點的直接交流和討論。同時,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通過收看視頻、音頻的方式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第三,新媒體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既有利于思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有區分的加以借鑒,提高教學吸引力,又有利于學生自身利用網絡資源充實自身,有效地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新媒體技術使得師生雙方地位在交往過程中趨于平等,有利于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坦誠相見,暢所欲言,從而為教師了解學生真實想法,進行有針對性指導提供良好契機。
三、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工作創新路徑分析
新媒體時代,推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徑的創新,既要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又要掌握方式方法,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關系,真正使新媒體發揮應有的積極意義,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努力。
(一)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的與時俱進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廣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清教育形勢,以平等的姿態融入思政課堂的工教學中。可以通過新媒體手段,如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為班級學生搭建公眾交流平臺,在做好正面教育引導的同時,及時掌握學生們思想狀況,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學生政治品德水平。除此之外,要鼓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領新媒體陣地,做好輿論引導工作,積極宣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社會輿論主流思想,讓人們在耳濡目染中獲得精神層面的洗禮,弘揚社會正能量。
(二)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首先,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做到與新媒體發展的與時俱進。具體而言,要通過學習提升自身對于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掌握能力,能夠在新媒介中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培養和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思想政治理論素養、熟悉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規律又能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的復合型、專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其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做好服務管理,形成領導團隊。要充分整合高校各類教育資源,完善制度建設,加強監管作用,切實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為廣大高校大學生發展成長提供服務。
(三)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媒體素養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外界信息時,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要特別重視對高校大學生自身媒體素養的塑造。首先,作為大學生本身,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水平,來應對變化著的外部環境,要培養辨別是非的能力,辯證的看待新媒體環境下的各種信息,達到真正了解新媒體、使用新媒體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通過設立相關課程來推動大學生媒體素養的養成。實踐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可以通過知名專家講座或親身參與的方式,讓大學生在學習中感受真知,在調查中認識社情國情,在鍛煉中增長才干。另外,大學生自身應具備積極引導思想輿論的動機,讓參與者在交流中朝著健康方向發展,從而為優化新媒體環境貢獻力量。
(四)主動發揮新媒體優勢
和傳統媒體相比較,新媒體具備傳播迅速、形式多樣以及輻射深遠等優勢。只有做到優勢的充分發揮,才能更好地為高校思政教育服務。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進中,一方面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提高認識,能夠理解將新媒體思想納入思政教育工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并在行動上重視起來,研究探討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傳統,實現與新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通過完善計劃、綜合考量,實現工作方法上的優化,切實推進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鄭磊.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創新探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2630
[2]張水蓮,張飛.新媒體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契機[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3(05):146448
[3]馬雙雙.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路徑研究[J].學理論,2015(03):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