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鐵犁
摘要:為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推動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發展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但是由于受到諸多限制因素的影響,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應用過程中普遍存在管理會計組織架構定位模糊、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管理會計信息化工程系統性建設較差、管理會計體系有待規范與完善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限制了管理會計的進一步發展。文章以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現狀為研究對象,從管理會計內部應用基礎環境的視角,分析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實踐積極探索推行管理會計實施的有效對策,主要包括:加強管理會計基礎建設,明確其在組織架構中的地位;從培訓、考核、激勵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升管理會計綜合素質;統一內部管理標準,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性建設;以全面預算為抓手,運用績效考核反饋,積極推進全面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文章創造性地提出全面深化推進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實施策略,對積極促進財務管理工作轉型升級,在中小企業實施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關鍵詞:業財融合;管理會計;中小企業
在我國市場經濟迅猛發展過程中,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盡快完成經濟管理轉型升級的需求,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競爭環境。這對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的發展提出全新要求。
一、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的相關概念及其職能
(一)管理會計的概念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財務會計工作重點是核算與監督,而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礎上,運用管理工具方法,參與企業的規劃、決策、控制、評價活動等,為企業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推動企業戰略目標實現。
(二)管理會計的職能
相對于傳統核算會計,管理會計更注重“管理”職能,具體包括:經濟活動預測、運營過程控制、運營結果分析報告、對異常經營狀況預警等。管理會計職能需要在深度業財融合過程中實現,它要求管理會計深入參與公司的各個運營環節,堅持戰略導向、深度融合,積極建立適應企業自身需求的管理模式。
(三)業財融合的概念
業財融合是指把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各項業務工作在財務管理的支撐下高效開展。將財務工作前移至企業全業務流程,對業務工作的管控體現在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評價等環節。業財融合還要加入信息技術,它是業務、財務、信息三位一體化的管理。
二、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的意義
在業財融合趨勢下,中小企業積極推進管理會計既有企業自身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有財務部門職能轉型升級的現實意義,具體分析如下:
(一)發展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是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為適應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各中小企業積極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管理轉型升級。財務部門相比較其他職能部門,天然具有獲取資料信息便捷、全面的優勢。管理會計依據對運營數據分析,綜合企業所處行業環境、國內政治經濟政策、全球經濟形勢等信息,結合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等手段,合理測算市場空間,控制目標成本,實現目標利潤,為企業決策者提供精準管理支持,實現經營活動的科學管理,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
(二)發展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是優化企業資源配置的合理保障
中小企業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必然要時刻關注市場環境變化,充分實現企業各類資源有效配置。在傳統管理模式下,中小企業的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相對脫節,部門間會形成一定壁壘,相關信息在企業內部及時流通與共享非常困難。管理者決策的準確性及實施過程中部門間相互配合都會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企業管理效率。發展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促進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深度融合則可以有效解決部門分工造成的缺陷,確保企業資源優化配置。
(三)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是財務職能轉型升級的必然發展方向
隨著人工智能等IT技術發展,傳統核算型會計工作受到巨大沖擊。傳統核算型會計工作一大特點就是重復性工作比較多,而處理重復性工作正是IT技術的長項。核算型會計工作被人工智能機器人替代的風險正逐步增加。從傳統核算型會計模式轉變為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模式,實現財務管理創新,成為財務部門職能轉型升級的必然發展方向。同時,IT技術發展為財務部門職能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條件。
三、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發展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傳統核算型會計,管理會計發展相對滯后,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實踐應用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管理會計應用基礎環境不完善,在組織架構中定位模糊
發展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是企業財務管理升級的必然發展方向。一些中小企業管理者對此缺乏清晰認識,容易停留在經驗管理層面,缺乏開展管理會計工作的組織結構保障。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只有23.44%的企業設置專門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更傾向于對業務、技術等部門的關注,財務部門工作還停留在核算與稅務等基礎工作。管理會計在組織架構中定位模糊,導致財務在經營活動中基本沒有發言權,嚴重影響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例如,企業在實施預算管理時,普遍安排財務部門僅負責資料的整理匯總,財務部門沒有權利、更沒有積極性深入配合業務部門進行業務預算編制,容易導致企業預算管理粗放,一定程度上會危害企業預算目標的實現。
(二)管理會計人員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
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對企業運營管理成敗至關重要。傳統核算型會計轉型為管理會計面臨著嚴峻的人力資源挑戰。從社會外部層面來看,我國缺乏管理會計應用方面的系統化培訓,尤其是結合企業實際運營管理方面的培訓。從企業層面來看,管理會計很難深入企業管理相關環節,將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有機結合。目前中小企業財務人員還只是滿足于傳統的核算型會計定位,缺乏深入各業務環節的積極性,對企業產品的工藝流程、市場前景、行業技術發展等缺乏必要了解,即使對一些經營數據分析,也是停留在數據層面,更談不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管理會計必須針對企業發展狀況摸索設計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絕不能簡單模仿其他企業的成功經驗。這對管理會計的知識結構、職業素養、企業所處行業發展信息等各方面技能提出較高要求。
(三)企業內部標準不統一,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性建設較差
管理會計的分析與判斷要建立在企業整體大數據基礎上。有些中小企業的統計數據繁多,各部門根據自己需求整理數據,與財務管理需要的維度、統計口徑完全不相關,兩者之間缺乏必要關聯,直接影響分析工作的準確性,嚴重影響企業管理決策水平。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都推行信息化建設,實現財務電算化核算、推行OA辦公系統、生產過程ERP管理等,但是大部分企業不重視管理會計技術創新,沒有建立完整、系統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企業內部各部門的信息處于相對獨立狀態,缺乏協調與共享。如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缺乏統一信息管理系統,業務部門很難及時獲得財務部門關于應收賬款、客戶授信額度等方面的管理支持。
(四)管理模式均衡性差,管理會計體系有待規范與完善
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中都有廣泛應用,如會計信息精細化管理、日常費用管控、采購預算管理等都受到普遍關注。企業容易根據短期、局部管理需求,采用某種單一或某幾種管理工具。以河南企業為例,根據相關統計數據,企業管理會計應用主要集中在預算管理和成本管理方面,具體管理技術在企業中應用比率:固定預算83%、彈性預算和滾動預算66%、量本利分析75%,而作為促進管理會計水平提升的考核與激勵管理技術應用較弱,如360度績效、股權激勵計劃等技術應用占比普遍較低。中小企業存在配套管理不均衡的問題,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容易造成主次不分,輕重不分的錯誤。管理會計系統建設有待進一步規范與完善。
四、業財融合趨勢下管理會計發展的應用策略
針對中小企業管理會計發展現狀,深入分析研究管理會計推廣所遇到問題及其影響要素,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改善對策,供相關管理部門參考。
(一)完善管理會計應用基礎,明確其在組織架構中的管理地位
在中小企業推行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業財融合管理會計理念,尤其是企業領導要帶頭樹立科學管理會計理念,清晰認識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的重要作用。在企業治理層面組織架構設置過程中,充分考慮管理會計因素,明確管理會計的組織地位及與之匹配的工作職責,為管理會計工作開展提供組織基礎。實踐中,企業應逐步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并設立專門職責的管理會計崗位,構建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小微企業管理會計職能可以由財務部門兼任負責,也可由財務部門負責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共同組成跨部門管理項目小組,負責行使管理會計職責。
企業推行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必須打破原來部門間的隔閡與壁壘。管理會計要重新梳理原有業務流程,深入企業管理的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企業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把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緊密結合起來。新的業務流程重塑后,與流程配套的相關制度也要一并完善,形成系統完整的管理體系。
(二)進一步提升管理會計綜合素質,做好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針對目前中小企業管理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問題,制定一套提升管理會計素質的方法就非常必要。企業要從培訓、考核、激勵三方面入手。在專業技能培訓方面,企業須適當安排專項培訓資金預算,要做到“3個1”,即每一人,每一個季度,至少接受一次培訓。企業可以采取業務專業的培訓與外部聘請專業管理公司培訓相結合。根據管理會計工作職責,企業要建立適當考核機制。企業依據管理會計合理化建議質量、工作態度、工作效率、合作服務意識等方面工作業績,按不同權重比例、采取自評與集體評價相結合方式,對管理會計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在實施激勵制度方面,企業要實施物資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正向激勵與負向激勵相結合、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提升員工綜合素質,逐步優化管理會計隊伍建設。
(三)統一內部管理標準,加強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性建設
企業要立足長遠發展,統一內部管理標準,全面統籌考慮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建設。企業可以通過整合、改造現有信息系統或新建適合企業自身需求的新系統等途徑,及時高效地提供管理相關信息,實現信息共享,推進管理會計快速發展。
在管理信息系統構建中,應重點關注財務與業務的融合,以企業價值鏈為切入點,價值鏈上的各個節點都是企業推行業財融合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重點。價值鏈思想的關鍵是打破價值鏈各個節點單獨管控的局限性,整體考慮價值鏈相鄰節點、上下游的價值增資活動,減少內部消耗,實現價值鏈上各個節點增值的協同效應,進而實現企業整體價值增長。管理信息系統構建實施過程中,各業務部門都要積極參與進來配合財務部門,打破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壁壘,按照相關流程、控制節點綜合考慮整體效益,將企業日常的業務管理、內部控制等嵌入到管理信息系統中,實現業務流程與管理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業務數據的財務管理系統性需求轉化,進而指導各業務部門工作效率提升,為管理會計發揮管理職能提供信息系統保障。
(四)全面預算與績效管理相結合,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全面預算是指企業為實現預定戰略規劃和經營目標,按照一定的程序編制的、在預定期間內經營活動的總體安排。全面預算的特點:全面覆蓋、全程控制、全員參與,與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要求形成天然的契合。運用全面預算管理為抓手,可以快速實現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工作全面落實。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關鍵點是財務預算對經營預算的指導及經營預算對財務預算的反饋,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避免兩者相互脫節,要將編制業務預算責任落實到具體業務部門。企業實施預算管理要把企業總體預算細化到業務流程各節點上,分解過程要充分考慮各節點間的互動關系,最大程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經營效率創造企業價值。
績效管理通常要與全面預算管理相配合。企業要以預算目標為導向,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績效考核要與業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匹配,注重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并重。根據業務流程特點,企業設定適當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綜合運用平衡積分卡、關鍵指標法等方法,對全面預算管理實施考核評價,實現激勵與督促的作用,逐步促進管理會計體系規范與完善。
五、結語
推動業財融合型管理會計發展是中小企業管理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是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中小企業推進管理會計應用,應充分完善其應用基礎,進一步提升管理會計綜合素質,以企業價值鏈為切入點,業務與財務深度融合,實現管理會計信息化系統性建設,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等技術結合,實現財務管理與業務管理的全面融合,逐步完善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形成企業管理優勢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叢夢,王滿.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應用與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9(07):16-19.
[2]劉魁,王亞麗.管理會計在中小民營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研究[J].中國市場,2019(15):153+155.
[3]張永旺,雷淑琴,陳冠汝.業財融合視角下管理會計技術的應用研究——基于河南企業問卷調查的分析[J].航空財會,2019(04):63-67.
(作者單位:北京家圓醫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