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肖華 王花文
摘要:隨著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國家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發展、增加地方就業機會和提高百姓收入水平,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以達到刺激經濟發展的目的。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省煙臺市調研時曾提出“地攤經濟”是地方政府穩定就業的重要舉措,同時,2020年兩會期間“地攤經濟”也成為廣大代表們熱議的話題。本文通過對疫情過后地攤經濟出臺的背景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地方政府發展地攤經濟的必要性。
關鍵詞:疫情;地攤經濟;必要性
一、“地攤經濟”理念提出的背景
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通過穩定就業來促進百姓增收及保證民生,以刺激經濟的方式來帶動百姓消費能力的提升,并逐步恢復各地方由于新冠疫情而造成的文化、旅游、餐飲等第三產業有序地復蘇發展。2020年兩會期間,“地攤經濟”也被廣大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們所熱議,提出了在規范城市管理的基礎上,有序地釋放“地攤經濟”活力,增加當地百姓就業機會及可支配收入,并促使外地游客增加旅游支出,帶動地方政府搞活經濟。兩會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問時提出了某個城市依靠“地攤經濟”拉動城市10萬人就業的例子,并強調了地攤經濟對于穩定就業及帶動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李克強總理對地攤經濟的認同、評價不僅是為地方政府發展地攤經濟提供了支撐,還指出了地方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重點關注問題。在兩會之前,“地攤經濟”被冠以臟亂甚至是影響城市美觀的名詞,多數的城市對“地攤經濟”曾采取了嚴厲的控制措施,一些地方城管工作人員更將擺地攤人員叫做“小販”。而就地攤經濟的實質來看,地攤經濟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低端經濟行為,從市場經濟與經濟規律的角度出發,商販通過販賣商品以實現經濟利益不違反國家法律及行政法規,政府不應對地攤經濟給予過多的歧視。同時,從城市治理的邏輯方面來看,地攤經濟與臟亂是不存在必然聯系的,它不但不會影響到城市的美化,還會給城市帶來一定的活力、人氣,提高城市的文化生活水平。我們以泰國某城市為例,該城市的周末集市已經成為世界文明的旅游景觀,它不僅增加了當地百姓的就業機會,還大大增加了城市的旅游收入,成為吸引外國游客的一張名片。因此,地攤經濟不僅不會對城市美化進行抹黑,還會以低門檻、方便靈活、價格低廉等優勢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在方便當地百姓的同時,吸納更多人就業及創業,能有效提高地方的經濟實力。與此同時,也有利于保民生促發展,讓城市就業生活更便利,讓城市根據人間煙火氣,讓城市更富活力與親和力。也正因如此,在成都出臺“五允許一堅持”城管新政,為“地攤經濟”松綁之后,“一夜之間有10萬人就業”,李克強總理大加贊賞,其他城市紛紛表態跟進。
二、疫情過后,地方政府發展地攤經濟的必要性
為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中央文明辦提出今年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讓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在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一)發展地攤經濟將促使地方文化與旅游業進行深度融合
在2020年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我國各地方政府大力加強六穩、六保工作,“地攤經濟”一方面承擔著增加就業及提升經濟發展的職責,另一方面牽動著地方城市管理的水平,已經成為了全國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地攤經濟不僅對地方就業具有一定的作用,還會對當地旅游事業發揮巨大的作用,搞好搞活地攤經濟可以吸引更多外國、外省游客到本地區旅游。發展了旅游產業還可以將中國傳統與文化有效地向世界進行展示,并實現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有機結合,使地方經濟文化、當地生活民俗讓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使其成為游客喜歡的風景,以此帶動地方經濟與百姓就業乃至增加收入。目前,我國多地向游客倡導一種本地人的生活方式的旅游理念,使廣大的旅游身臨民族文化之中,并很好地融入到所到城市的文化與生活當中。“地攤經濟”不管是餐飲還是小商品出售,或其他類別的形態都是能夠集中展示、易于集中體驗當地“老百姓”真實生活的形式,這樣的百姓文化、市井文化、道路文化自然也是文旅融合的要素,“地攤”自然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一個空間和舞臺。
(二)發展地攤經濟可以提高地方旅游收入及增加百姓就業機會
地攤經濟是一個城市旅游產業的重要動力,它的發展直接關系著服務游客的質量,它不應直接被劃入到簡單的小吃、臟亂差的名詞之中,地方政府應積極引導地攤經濟按照城市規劃與管理布局,在不影響城市管理要求的情況下,向廣大的游客呈現出本地區的文化、民族特色,以此帶動當地旅游事業發展,并增加當地百姓就業機會,實現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例如,某農業大縣通過旅游吸引到了一定數量游客到本地消費,如果再通過地攤經濟將本地的土特產品、手工紀念品等向游客進行展示,不但可以增加旅游收入,還可以刺激當地農民、小作坊主的收入。同時,當地政府為了鼓勵地攤經濟發展,可以事先進行詳細的布置與規劃,通過產品外觀設計、產品比賽等形式廣泛收集紀念品設計方案,并通過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統一產品的標準,不斷提高當地旅游紀念品的品質。例如,地方政府可規定在每周的某個固定日子作為某種土特產品的銷售日,長期以往會給廣大旅客一個固定的消費模式與思維,有助于當地旅游業的形成良好的購物氛圍,其中有不少獨具地方特色和創意的手工藝品。這些地方往往也是游客愿意閑逛的地方,更是吸引游客增加停留時間的好地方。停留時間延長了,消費體驗滿意了,旅游經濟效益自然也就增長了。
(三)發展地攤經濟可以提高地方政府的綜合治理能力
在國內外的一些景點由于有地攤經濟的存在,特別是如北京的天橋、西安的回民小吃一條街,這樣地攤經濟的存在不但會增加當地旅游收入,還會使周邊的賓館、咖啡廳等服務業收入有所增加,使游客在逛地攤的同時,可以享受優質的休閑體驗,增加了旅游業的附加值。再如,地方政府應積極出臺有關地攤經濟的相關制度與辦法,就像上海市早在2007年就出臺了城市設攤導則等文件,使地攤文化獲得政府的認可,還可以不斷規范地攤文化向著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面前進。綜上所述,地方政府只要是正視地攤經濟的存在,通過合理規范、引導、管理,并為其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及政策扶持,就會使分散的地攤變成有序的經濟行為,并會帶動當地土特產品、手工制品、餐飲業、住宿業等多個行業的快速發展。地方政府通過地攤經濟可以吸引到一定數量的外地游客來當地旅游消費,使該城市的文化迅速被外界所知曉和接受,并使該城市向外界呈現出積極、健康的活力與形象。因此,地方政府應為地攤經濟發展提供各種平臺,使更多的游客可以了解當地的文化。目前,地方政府應按照總理與兩會精神,管理好地攤經濟,將地攤經濟融入社會經濟發展中,在不影響城市整體規劃和出行條件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地攤開設地點,并將不同文化特點的地攤進行分類,形成當地具有特色的地攤文化,提高當地百姓的收入水平。
三、結語
要深刻地認識到,“地攤經濟”的回歸不是一時之舉,“地攤經濟”不僅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選擇,更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的體現,是城市的人間煙火,對提升經濟發展起著“社會潤滑劑”的作用。促使城市形成科學、良好的地攤經濟觀念,保障攤販經濟的有序發展,既要賦予合理的存在空間,也要做好長期發展規劃,保證當地城市美化與管理的需要,不斷提高百姓收入水平及增加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