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穎
【摘要】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形式,而積木建構游戲是幼兒教育階段最普遍及受歡迎的游戲活動之一,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能很好地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能力,促進感知、思維的發展。同時,還能幼兒培養耐心、協作、互助、堅持等良好的學習品質。本文重點從幼兒的建構游戲出發,探討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師指導來推動幼兒探索建構游戲,在積木建構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良好學習品質。
【關鍵詞】積木建構;指導策略;學習品質;游戲
在積木建構游戲活動,教師對積木建構游戲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教育活動的組織和把控,都十分重要。有效的指導策略可以讓教師通過積木建構游戲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勇于探究、敢于嘗試、樂于想象和創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從而為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創設班級良好的積木區域環境
建構區域環境創設需要靈活地設置空間,科學地投放和管理材料,同時更多地呈現豐富的作品,讓建構游戲更加智慧有趣。
(一)設置靈活的空間
幼兒園課室的空間有限,一些班級的積木區空間設置比較狹小,幾個幼兒一起建構時就顯得過于擁擠,難以進行比較大型的情景建構。特別是在取放材料的過程中,不小心就會將自己或同伴的作品弄倒,影響建構作品呈現的效果。寬敞的、半包圍的建構區域相對來說更適合積木建構區的設置,可以利用積木柜子進行隔斷,讓幼兒能夠有空間單獨或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建構游戲。
(二)合理分類材料,讓取放更有序
積木區里的積木數量多,大小、長短不一,如果雜亂堆放必然使尋找材料上浪費時間,影響操作,不利于幼兒建構游戲發展。取放有序、一一對應更有利于幼兒秩序的養成,教師可以嘗試按大小、形狀、類別等將材料分類,并擺放在貼有標簽的收納籃里,并且積木柜上貼好標簽,標簽可以采用積木的實物圖片,也可以是幼兒們親自畫的積木卡片。
二、為幼兒提供知識儲備和充足的材料支持
通過積木建構活動有利于促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但是不等于要讓幼兒憑空想象,教師需要做好充足的知識和材料儲備,以幫助幼兒形成新的經驗。例如,幼兒對方位概念尚不清晰,教師在指導幼兒開展積木主題建構活動時,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支持,指導幼兒先了解物體的結構特點和方位關系,以保證幼兒能將積木組件放到準確的方位;又如:結合社會熱點事件,在構建“港珠澳大橋”特色活動時,在開展活動前,老師要指導幼兒已經對港珠澳大橋的建成的情況,主要構造、地理位置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做好知識的儲備。此外,積木建構游戲的輔助材料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建構的主題不斷調整,給予幼兒足夠的材料支持,而畫筆、彩紙、剪刀等工具也是十分必要的,如當中大班的幼兒們在積木區建構前,會合作商討建構主題的方案,記錄下自己的方案設計稿,幼兒們還非常樂于在自己的作品上貼上獨特的標志。
三、制定積木建構游戲規則
良好的規則是確保游戲高質量開展的保障。積木建構游戲開展階段游戲規則的養成尤為重要,幼兒們剛開始時會發現沒有制定規則的游戲,會有爭搶,會有些幼兒不會整理。教師要主動和幼兒一起商量解決的方法,他們通過討論制定積木建構游戲的規則,并用幼兒能理解的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幼兒養成規則意識。
四、用心觀察記錄幼兒在積木區的建構活動,適當時機巧妙介入
根據幼兒在建構游戲中的行為表現,判斷其發展水平。觀察可以幫助教師判斷游戲空間和材料是否符合幼兒活動的需要,觀察兒童的游戲行為、語言、表情以及發展水平。一般用表格的形式記錄。將所要觀察的內容事先用表格的形式準備好,游戲開始時,就直接將所觀察的內容在表格內做記號即可。觀察者應預先設計好觀察表格,表格可以根據所需觀察的內容而設計確定觀察對象和順序實施觀察活動,一般以5或10分鐘為一個時間單位,對觀察對象有序觀察式進行記錄,教師可以直接將觀察到的內容在表格里做記號。觀察者也可以固定在建構游戲中某一小組進行觀察記錄,把此小組的幼兒作為觀察對象,這樣的方法適合于了解幼兒在建構游戲的情況,可以獲得幼兒有關游戲行為和玩具材料使用的情況,有助于教師了解環境創設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投放新材料等。
有些幼兒往往喜歡自己獨立完成積木建構作品,不喜歡別人插手,但作為指導者,教師不能徹底地“放權”。建構的過程中幼兒很可能會因為任務難度較大,或者缺乏耐心半途而廢,這時教師就需要把握好時機適時地介入。介入時,教師大可不必直接指出幼兒的問題甚至幫包辦,可以以一個范例來做引導,讓幼兒能夠加以模仿,或者點撥操作的要點,教師間接指導的目的便達到了。幼兒園階段的幼兒獨立性和自主性尚處于逐漸形成階段,他們常常會先做后想,邊做變想,積木建構的隨意性較大,甚至會出現在建構過程中忘記了最初的構想。此時,教師有必要適時地介入幼兒的積木建構游戲,并給予幼兒語言的引導,以幫助幼兒先通過觀察和構想明確建構物體的基本形態,不偏離計劃,順利完成目標。總之,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在積木建構游戲中的主體地位,切忌在幼兒建構的過程中嘮叨、隨意批評。
五、家園攜手,讓幼兒親身體驗
幼兒的學習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方式進行的,這是由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的。各種真實場景更能夠給予幼兒直觀、具體的感受。教師要積極推行家園共育的理念,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的學習中來,帶著幼兒在真實的環境中感知、體驗,提供給幼兒欣賞、討論,還能啟迪幼兒的思維,使他們在借鑒作品而后再創作的過程中不斷地迸發出靈感。從而促進幼兒的經驗積累和形成。同時,教師可以嘗試開展不同主題的親子建構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們體驗與家長共同創作、自己動手搭建的樂趣,滿足他們創造表現的需要和培養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親子建構活動不僅大大提高了幼兒們對建構游戲的興趣,還營造了濃厚的建構氛圍,增進親子、家園間的感情。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教師要充分借助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運用有效的指導策略,提高幼兒積木建構游戲的成效,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直接感知獲取經驗的需要,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養成。
參考文獻:
[1]盧勃.學前教育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