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新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目標是提升智育水平,培養認知能力,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具體舉措不外乎各種教學方式的探索和實踐。當代教育理論則倡導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實踐性作業,等等,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均為主體,但角色不同,一個主“教”,一個主“學”,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兩個主體角色互換以提高教學質量的有益探索,取得良好的效果。
進入2l世紀,信息技術革命浪潮迭起,我們逐漸進入5G時代。學校、教師、學生都置身于信息技術包圍中,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刻地影響著現代基礎教育。小學高年級段的學生有些典型的特質:“三大”——學業壓力大,外部影響大,社會關注度大;“三好”——好奇,好動,好自我;“三易”——易于接受新鮮事物,易于溝通交流,易于自我塑造。當代教育理論、信息技術、學生特質共同構成了基于角色互換的雙主導教學的充要條件。
一、案例概述
把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學生主導講授;一部分由老師主導講授。學生主導講授分層次、差異化、全覆蓋,展現形式采用多媒體、親自講授等,學生講授課是知識的綜合、凝練、提升和自我能力的體現,通過這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和研究,強化學生“學”的動機,提高知識固化和知識應用效果。學生由聽、問到教是知識凝練和升華的過程,蘊含著認知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職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是集數學知識、信息技術、其他學科知識的有機組合,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最佳方式。
二、教學設計與實踐
教學設計的重點包括三點:課堂劃分、知識建構、分層次設計。把教師教授的內容與學生講授的內容建立橫向的聯系,把學生所講內容、教師所講內容建立縱向聯系,形成一個有機體系。
1.建構知識關系。學生主導講授的知識點確定:與學生的水平、能力、個性特征的相關性;與教師主導教學的關聯性;教師主導教學與學生主導教學的相互映襯。重點在于課堂分解和建構知識的關系,既要滿足雙主導教學的完整性,又要考慮整個教學知識體系的融合度與教學實踐重點、難點的相關性。
2.創設情境,設置“課中課”。把課堂40分鐘拆分為兩部分,5分鐘+35分鐘,5分鐘是學生主導講授,通過前置任務驅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主導講授包含了知識的理解、重組、整合和展示,以及語言表達、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應用,還有儀表儀態的展示。
3.分層次差異化設計。因人而異設置學生講授知識點,難易得當,提供均等機會全面覆蓋、輪流進行,培育自信、塑造自我。35分鐘是老師主導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以目標教學為導向,采取講解、微課、互動、討論、比賽等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加深知識的理解、打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提升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
4.完成“反芻”鞏固。根據教學進度階段性地安排課后課,靈活掌握和安排時間,比如,25分鐘+15分鐘,提前編制好的幾個突出反映“目標”的小題目進行檢查,方法靈活,個別提問、集體回答,或者組建臨時學習小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師,互相幫助,所學知識得到強化。
三、教學效果
每天兩名學生進行主導性講授,每班36人,一個學期下來人均展示2-3次,全班享受學生講課近90次。每日的學生主講活動變成了學生知識、能力、形象展示的舞臺,是學生們最關注、最期待、最喜愛的事情,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加強了動手能力、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興趣和動力。體現在:1.講課的學生興致高昂,她(他)們會集自己所知所悟傾心相授,表現形式會讓學生更易于接受并理解;2.學生講課不僅僅是講知識,而且特別在意個人表現,會刻意展現其他方面的知識或能力,比如,計算機知識、繪畫能力、語言能力,也會注意服裝與臺風儀態,具有了跨學科的基礎和內生動力;3.大多數的學生都主動請纓,希望有機會展示自己,這種激勵明顯大于老師的激勵(疲勞效應)。4.整個班級的成績提升較快,學生的綜合能力明顯提升,得到了學校的認可。此外,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
四、總結
通過角色轉化的教學實踐,學生由單向被動學轉化為“主導教—主動學”的雙向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更加突出。學生講授課強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信息加工、語言表達的能力。通過學生主導講課的設計,激發學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創新思維,促進老師、學生、家長形成合力,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實踐中筆者也發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例如,課堂設置的合理性、知識建構的科學性的處理需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劃分,不能機械地切割,要平衡好老師講授、學生講授的時間分配、內容分配,體現出“1+1大于2”的教學效果;全覆蓋下,學生主講的質量參差不齊,對教學質量的正向作用差異大,學生發展的速度差異大,需要在如何由點及面全覆蓋,如何設計分層次教學兩個大的方面做出更多改變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張和松.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主體性的發揮[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8
[2]萬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論壇,2020.4.
[3]孫吉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