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芳



【摘要】寫字是指書寫文字、題字。書寫是以漢字為基礎的一種線條造型藝術,它是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造力最集中的表現之一,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本文所指的“書寫”,是小學生在學科(語文)課堂上的一般書寫,主要是指教學中的指導書寫。利用通用格開展“寫好字”教學活動,指導小學生利用通用格寫好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力爭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的寫字能力獲得較大的發展,最終實現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通用格;間架結構;上下對正;書寫
小學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很重要的基本訓練,也是書法藝術教育的啟蒙階段,抓好寫字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提高書面作業的質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而且受到藝術的陶冶,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隨著電腦的普及應用,人們的書寫觀念和書寫習慣也發生了變化,許多人都認為電腦打字可以代替書寫,不必重視學生的寫字訓練,這些人中還有不少的教師和家長。進入新的課程改革,國家教育部頒發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且兩次印發了《關于加強小學生寫字訓練和加強寫字教學的通知》,對義務教育各階段寫字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寫字教學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的感情等方面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實際小學教學中,學生缺少一定的寫字興趣,寫字教學缺乏系統性,采用的教材五花八門,缺少科學合理的寫字教材,學生系統的書寫技能難形成,習慣難養成。
多年來,我校高度重視寫字教學工作,結合《黃江鎮基礎教育工作意見》的要求,積極開展“寫好字”特色教育工作。為加強寫字教學的工作力度,做到師生全員參與,師生互動合作,努力提高寫字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們嘗試了多種教材,最終采用黃德廉老師發明的通用格,通用格是黃老師獲國家專利的寫字教學法,科學創新、簡單易學、立竿見影,是我國目前寫字教育最科學的方法之一 。在不斷的調查、反思、實踐中,我們認為,要進一步加強對寫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系統研究通用格的寫字規律,充分利用通用格來寫好字,是切實可行的。
一、通用格的特點
通用格最大的優點就是完善了漢字書寫“中宮緊斂外宮伸展”理論,創立了漢字書寫“外延點”學說。將漢字的五種筆畫的書寫方向位置規范,中宮線規范了漢字折畫、鉤畫的書寫方向位置。它融匯了傳統習字格的精華,在田字格、米字格的中間加一個中宮。因其可臨摹口字格、田字格、米字格和九宮格等習字帖,故稱“通用格”,又因其囊括了漢字的全部結構,又稱“結構格”。通用格能對寫好漢字、學習書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校經過幾年的實踐,學生寫字水平大幅提高,利用通用格寫字已經形成了我校特色。
二、認識間架結構
間架結構:是指筆畫搭配、排列、組合成字的形式和規律,遵循布白均勻,重心穩定的書寫原則。由于漢字是由筆畫構成,是在象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形為主“因形見義”的獨特文字系統,數量龐大、字形繁復。漢字的結構可分為獨體字與合體字兩種。獨體字,也叫單體字,它本身為一個整體,不能拆開,不與其他結構單位發生搭配關系,是由基本筆畫、部件組成的字;合體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結構部分組合而成,因此產生了各部分之間的搭配關系?;窘Y構類型又分為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包圍結構、孿生結構、繁雜結構。上下結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它的結構特點是:重心平穩、上緊下松,天覆地載,左右均稱。
三、書寫方法
1.找一找
觀察對比唐代書法家鐘紹京的小楷代表作《靈飛經》,作品中的字大小、長短,疏密有致,變化自然,渾然一體,妙趣橫生。從他書寫的楷書可以看出,上下結構的字上部分和下部分是對正的,如圖。
通過圖片對比,引導學生“圖像識讀”——讀帖,觀察分析“上下”結構的形狀、開合、大小、對齊、對正,并能按照所觀察到的特征去臨寫和對照檢查 “上下結構”的字,實現“美術表現”。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和專注力;引導學生對中國書法的“審美判斷”和“文化理解”, 培養學生熱愛中國漢字和書法藝術。
2.比一比
用學生書寫的字和老師書寫的字進行對比,用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上下兩部分的擺放形狀,初步了解上下對正的重要性,既能讓學生通過對比消化、鞏固知識,又能為老師提供直接的反饋,以便教師給予指正,做出正確的評價。
通過塊面圖對比,在上下結構的字中,字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中心要對正,形成一條中心線,不要上下扭錯,否則就好比人的脊柱歪曲,給人參差受力、字型不穩定的感覺。
3.學一學
中華漢字常用字2500個,次常用字1000個。而在漢字的構成中,除了左右結構的字占大部分外,其次就是上下結構的字了。所以,掌握了上下結構的字的書寫要領,并且舉一反三,就可以寫好很多很多的字了,寫一手好字也就指日可待了。
(1)上下同型。觀察這一類字,找到他們相似的地方,我們會發現,這一類字的上下兩部分是形狀一樣的,在書寫的時候注意把字處理成上小下大、居中,就能把這一類的字寫好,如,哥、呂、圭、出、爻、多、串、炎,等等。
(2)左右同型。上下結構的漢字中,上下部分左右形狀相同的字,在書寫時注意把字處理成左右兩邊長短一致,如,量、類、杏、查、呈、宋,等等。
(3)中間均有豎。上下結構的漢字中,上下部分中間均有豎畫的字,在書寫時注意豎畫居中,如,架、歪、青、星、堡、粟。
(4)或上或下同型。在上下結構的漢字中,上下部分上部分同型或下部分同型的字,書寫時注意做到左右均衡,如:翁、森、淼、翟、焚、磊、哭,等等。
4.寫一寫
上下結構的字在通用格寫字法教學中的訓練模式
(1)運用學習單
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它的規律,難度不大,教師循序漸進,分類、分步進行,講通講透,一步一個腳印,教學的內容才不至于太滿、太雜。對教學內容和流程,用學習單的形式進行。
在書寫之前,為學生設計好對本課學習的學習單(下圖),對學習前書寫和學習后的書寫進行對比,并為每個學生建立書寫檔案,把每次課程完成的習作注明姓名、日期,成為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運用能力的依據。
(2)運用多媒體
在教學中,單靠語言是難以表達清楚的,如何直觀形象地讓學生在具體的圖像中,獲得感性而形象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充分利用電腦多媒體平臺,為寫字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例如,在講述“上下同型”的字時,先在大屏幕上展示昌字,分析昌字的特點,上部分與下部分的大小變化及擺放的位置,然后用手指直接在屏幕上做要引起學生們特別注意的地方進行紅色批注,如圖。試著提問學生,你看到的昌字的特點?然后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開了,老師及時地在屏幕上放大縮小關鍵部位的位置,接著讓學生們欣賞書學視頻,最后總結出上下同型的字應做到上小、下大,居中的處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臨摹
臨摹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臨摹,學習名家大家的運筆、結體方法和技巧,體會提按、力度、節奏等變化,感受書寫美感。在學生的臨摹實踐中,側重于訓練學生運用上下對正的方法來分析、確定上下部分的重心、位置、大小、開合、形狀、對齊、對正,并能準確地臨寫出來,促進學生臨摹能力的提高。
(4)鞏固變通
所謂變通就是靈活運用,一方面是找到相似的規律,重新配對;另一方面是對沒有學過的字進行舉一反三,能恰當地運用上下對正的規律進行自主結字。清朝周星蓮在《臨池管見》有論述:初學不外臨摹,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梢姡`活變通、舉一反三是對學生書寫能力更高的要求,難度較大,對學生來說是極大的考驗。這種變通能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其創變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應本著系統、循序漸進的原則,多樣靈活地開展教學。間架結構—上下對正的書寫在通用格中的運用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簡單易懂,操作性強,在訓練過程中有目標、有趣味,學生參與度高,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參加市鎮的書寫比賽中屢屢獲獎。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寫字教學中的冰山一角,它并不能解決所有漢字的書寫方法,還要配合很多字的書寫規律進行靈活處理。但是,能根據書寫對正的書寫的方法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寫好這一類的字,也就已經能寫好很多字了,學生寫得一手好字也就容易多了。利用通用格寫好字、寫規范字,到最終離開通用格都能寫一手好字、規范字。怎樣創建模式,創建什么樣的模式,有什么樣的推進策略,模式的實施與評價以及可行性檢測等,需要在深入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案,一邊實踐一邊探索。
參考文獻:
[1]邱振中.書法技法的分析與訓練[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8).
[2]黃筒.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5).
[3]韓盼山.書法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
[4]侯吉諒.筆法與漢字結構分析[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