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清
[編者按]?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為更好服務國家和地方“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和部署,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院創辦了“‘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論壇”,持續圍繞國家、省、市、縣“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的理論、實踐以及文本研究等主題,開展發展規劃編制的學理研究、務實探討和工作交流,為國家和地方“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建言獻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后,新一期“‘十四五發展戰略與規劃論壇”成功召開。本期論壇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學習心得交流”為主題,邀請了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報告。經與會專家授權,現將專家發言材料分兩期刊發。
產業是經濟之本。《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在發展目標、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強軍建設等部分都涉及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相關內容。主要有: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產業鏈供應鏈、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產業、數字經濟、產業協調、農業現代化、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綠色產業、健康產業、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等。《建議》關于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論述呈現出以下顯著的新特點:
1. 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是新時代振興實體經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實體經濟乃國民經濟命脈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加強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優實體經濟。《建議》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業強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其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不斷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強化要素支撐和配置效率;按照行業與門類精準施策,圍繞加強供應鏈建設開展頂層設計,找準薄弱環節補足短板;聚焦關鍵產品、核心技術實施科研攻關,取得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努力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推動國內產業合理分布,按照均衡化的要求對部分產能實施疏解、轉移,促進區域產業協調、均衡發展;通過國際產業安全合作,形成產業安全優勢互補格局,構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2. 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建議》強調,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快速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
3.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建議》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的視角提出了“十四五”服務業發展戰略重點?!督ㄗh》強調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將發展創新研發、運輸物流、法律咨詢等服務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之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相互促進、深度融合。《建議》強調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發展,重點加快發展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強調推進服務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關于健康產業,《建議》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部分進一步強調,加強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發展健康服務業;發展高端醫療設備制造業。關于養老服務業,《建議》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部分進一步強調,“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關于旅游業,《建議》在“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部分進一步強調,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建設一批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
4.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建議》沿用了“農產品主產區”的主體功能區概念術語表述,強調“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增強農業生產能力”?!督ㄗh》強調,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注重發展智慧農業;以生態綠色為發展方向、農業標準化建設為標桿、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保障,重點打造一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爸腔坜r業”“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等都是新表述。其中,“智慧農業”是“農業信息化”“數字農業”的升級版表述。“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則是“農業可持續發展實驗示范區”“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 的升級版表述。
5.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建議》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并列表述,提出了“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新表述。強調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做好文化產業的頂層設計,完善相關政策,豐富優質文化產品的研發和供給;加強數字化戰略引領,探索適應現代產業體系的企業形態、文化業態,打造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消費模式;創新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打造一批有感染力、影響力的區域文化產業帶,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6. 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督ㄗh》強調,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一批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引擎。
7. 加強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建議》強調,加強新型基礎設施、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重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8. 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建議》反復強調產業協調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能源資源等產業門類關系協調;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
9. 發展綠色產業,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建議》強調,發展綠色金融、環保產業等綠色產業,推進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
(作者系武漢大學中國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武漢市、黃石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主編,《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報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