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黃家祥 呂亮 常向前 楊小林 王佐乾 李春清



摘要:探討了24. 10-10肟菌·異噻菌胺種子處理懸浮劑(FS)水稻藥劑拌種對水稻病害的防控效果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24. 1%肟菌·異噻菌胺FS水稻藥劑拌種對水稻苗期立枯病和苗瘟的防效均為100%,對葉瘟的防效為86.2%- 94.5%,同時能促進水稻根系生長,增加分蘗數和有效穗數,提高結實率,水稻產量較CK增加2 157.0-4 335.0 kg/hm2。在種植感稻瘟病品種、氮肥使用量大等有利葉瘟、穗頸瘟發生的環境氣候條件下,特別是水稻拔節期以后需要進行補防。建議每千克干水稻種子使用24. 1%肟菌·異噻菌胺FS 20-25 mL,同時添加2 mL成膜劑包衣。
關鍵詞:肟菌·異噻菌胺種子處理懸浮劑(FS);水稻病害;防治效果;產量
中圖分類號:S4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 2020) 20-0088-03
DOI: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20.019
種子處理是防治水稻惡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立枯病( Fusari-um spp.、Pythium spp.、Rhizoctonia solani)等種傳和土傳病害最經濟、有效的措施。24.1%肟菌·異噻胺種子處理懸浮劑是拜耳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全新作用機理的水稻殺菌種衣劑,其中,有效成分肟菌酯(Tri-floxystrobin)屬于農用高效的第二代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具有廣譜、滲透、快速分布、向上內吸性、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等特性[1]。有效成分異噻菌胺(Isomitamide)屬于異噻唑類殺菌劑,也是一種新型的植物誘抗激活劑[2],具有很強的植物誘導活性,預防性施用或在發病早期施用,可以激活植物自身的防衛性抗性反應,即系統誘導抗性,提高植物各種酶的活性、增強植物細胞抵抗病菌侵染的能力、增加病程相關蛋白的積累、增加植保素的分泌等,從而使作物對多種真菌、細菌和病毒產生廣譜的自我保護作用。肟菌酯和異噻菌胺組合用藥對稻瘟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水稻紋枯病菌對肟菌酯的敏感基線為0.069 mg/L[4]。近年來,隨著栽培耕作制的變化、農村勞動力的減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日益興起,水稻種子包衣劑市場發展快速,種子處理技術在農業生產中被越來越多的農民采納和應用。探索新型種子處理劑的應用技術是實現農藥減量增效、輕簡化生產的途徑之一。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在鐘祥市長灘鎮毛潭村稻田,稻田面積1 334 m2,冬閑田。2019年3月27日播種,4月26日機插。土壤類型為淺黃泥田,速效磷含量18.9mg/kg,速效鉀含量220 mg/kg,堿解氮含量109 mg/kg,有機質含量25.4 g/kg,pH 6.0,肥力中等,試驗田基肥施天脊煤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N22-PIO-K18復合肥30 kg。
1.2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4-5月平均氣溫20.3℃,降雨偏少20%_40%,不利苗瘟、葉瘟流行;6月平均氣溫為26.7℃,月降水量161.3 mm,尤其6月17-24日連續陰雨,溫度適宜,為葉瘟流行時段。7月平均氣溫為29.3℃,月降水量58.8 mm,氣溫高,降雨少,比較不利穗頸瘟流行。
1.3 材料
水稻品種為天兩優616,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藥劑:24.1%肟菌·異噻菌胺種子處理懸浮劑(FS)和成膜劑,由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對照藥劑:25%咪鮮胺乳油(EC),由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4 試驗處理設計
試驗共設5個處理,處理1,每千克干種子加15 mL24.1%肟茵-異噻菌胺FS+2 mL成膜劑,種子包衣;處理2,每千克干種子加20 mL 24.1%肟菌-異噻菌胺FS+2 mL成膜劑,種子包衣;處理3,每千克干種子加25mL 24.1%肟菌-異噻菌胺FS+2mL成膜劑,種子包衣;處理4,25%咪鮮胺EC 4 500倍稀釋液,浸種10 h;處理5,清水對照(CK),浸種10 h。每處理3次重復。
1.5 方法
1.5.1 種子處理方法試驗于2019年3月26日拌種,各處理1.2 kg種子,手播12個秧盤。處理1至處理3按試驗處理所需的藥量加25 mL水調制藥液。將調好的藥液與種子放進拜耳專用拌種袋,充分攪拌混勻,使藥液均勻分布在種子上,攤開晾干。
1.5.2 調查時間和次數試驗共調查3次,水稻移栽前(4月26日)調查秧苗素質,包括立枯病和苗瘟,分蘗末期(6月30日)調查稻葉瘟,成熟期(8月13日)調查穗頸瘟和紋枯病,并測產。
1.5.3 調查方法立枯病采用平行跳躍法10點取樣,秧田期每點調查0.2 m2,大田期每點調查10叢,共100叢。稻瘟病(苗瘟、葉瘟和穗瘟)和水稻紋枯病調查方法分別參照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中的GB/T 17980.19殺菌劑防治水稻葉部病害和GB/T 17980.20殺菌劑防治水稻紋枯病。在收獲期(8月13日)進行理論測產,調查有效穗數、穗粒數、結實率及千粒重等。
1.5.4 藥效計算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藥劑拌種對水稻立枯病、稻瘟病和紋枯病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處理1至處理3未見立枯病發病株,處理4平均病株率為0.2%,處理5平均病株率為1.8%。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1至處理4相互間平均病株率無顯著差異,顯著低于處理5,說明藥劑拌種可以很好地預防立枯病。
由表2可以看出,處理1至處理3未見苗瘟發病株,處理4平均病株率為0.4%,處理5平均病株率為4.0%,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1至處理4相互間平均病株率無顯著差異,顯著低于處理5,說明藥劑拌種可以很好地預防苗瘟。
葉瘟試驗結果(表2)顯示,處理1至處理3對葉瘟平均防效分別達86.2%、91.8%和94.5%,處理4對葉瘟平均防效為56.6%。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1至處理3相互間的防效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處理4,說明24.1%肟菌·異噻菌胺FS對葉瘟預防效果較好,持效期長,且明顯優于25%咪鮮胺EC。
穗頸瘟試驗結果(表2)顯示,隨著時間延長,藥劑拌種對穗頸瘟預防效果逐漸降低。處理1至處理3對穗頸瘟平均防效分別達40.5%、41.5%和68.6%,處理4對穗頸瘟平均防效僅為25.6%。方差分析結果表明,處理1、處理2與處理4間的平均防效無顯著差異,均顯著低于處理3,說明隨著時間延長,藥劑拌種防效逐漸降低,24.1%肟菌·異噻菌胺FS對穗頸瘟防效優于25%咪鮮胺EC,且隨著藥液使用量增加,效果更好。在種植感病品種、氮肥使用量較大等的環境氣候下易發生穗頸瘟,水稻破口期前5-7 d需要補防。
紋枯病試驗結果(表3)顯示,24.1%肟菌·異噻菌胺FS藥劑拌種的紋枯病平均病情指數為0.98-3.57,25%咪鮮胺EC藥劑拌種的紋枯病病情指數為1.86,空白對照紋枯病病情指數為1.92.說明24.1%肟菌·異噻菌胺FS和25%咪鮮胺EC藥劑拌種對紋枯病無明顯效果,水稻紋枯病要在小封行進行藥劑防治。
2.2 藥劑拌種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從產量構成因子(表4)可以看出,24.1%肟菌·異噻菌胺FS藥劑拌種處理有效穗數為238.5萬.291.0萬穗thm2,有效穗數分別比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增加0-22.0%、3.2%-26.0%;穗實粒數為113.7-121.7粒,分別比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增加10.4-18.4粒和29.5-37.5粒;結實率為78.9%-82.5%,分別比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提高3.8%-8.6%和19.9%-25.4%,千粒重比對照藥劑和空白對照分別增加0.4-0.7g和1.0-1.3 g。表明與對照藥劑25%咪鮮胺EC相比,24.1%肟菌·異噻菌胺FS藥劑拌種效果較好。
24.1%肟菌·異噻菌胺FS藥劑拌種處理理論產量為6 946.5-9 124.5 kg/hm2,處理3產量最高,與處理2之間無顯著差異,二者均顯著優于處理1、處理4和處理5;處理1與處理4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1顯著高于處理5;處理4與處理5之間差異不顯著。說明24.1%肟菌·異噻菌胺FS藥劑拌種防病的同時,還可增加水稻產量,較CK增產2 157.0-4 335.0 kg/hm2,且隨著藥液使用量增加,產量增加明顯,且優于對照藥劑25%咪鮮胺EC。
3 小結與討論
24.1%肟菌·異噻菌胺FS不同濃度藥劑拌種后,對水稻秧苗的根數、根長、株高、莖基寬、地上鮮重、地下鮮重均有顯著的提高,可作為水稻防病提苗的促生長劑使用[5]。本試驗結果表明,24. 1%肟菌·異噻菌胺FS藥劑拌種的作用如下:①可以較好地預防立枯病、苗瘟、葉瘟,起到前期用藥、中期控病的作用,實現省工省藥的目的。②對穗頸瘟效果較差,對紋枯病無明顯效果,稻瘟病感病品種在水稻拔節期以后需要補治,水稻紋枯病常發區需要在小封行進行藥劑防治。③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質、增加水稻產量。建議每千克干水稻種子使用24.1%肟菌-異噻菌胺FS 20.0-25.0 mL,同時添加2 mL成膜劑包衣。
參考文獻:
[1]顧林玲.肟菌酯的應用與開發進展[J].現代農藥,2019,18(1): 44-49.
[2]陳來.具有誘導抗病活性的殺菌劑先導優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天津:南開大學,2018.
[3]朱潔,李仲惺,潘育東.異噻菌胺·肟菌酯、肟菌·戊唑醇組合用藥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8):1258- 1260
[4]連娜娜.水稻紋枯病菌對常用藥劑的敏感性及其病害防治研究[D].沈陽:沈陽農業大學,2019.
[5]李春清,黃家祥,張歐,等.肟菌·異噻菌胺藥劑拌種水稻后秧苗素質效果比較試驗[J]湖北植保,2019(6):16-18.
作者簡介:張舒(1964-),男,湖北蘄春人,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水稻病蟲害防控及農藥應用技術研究,(電話)027-88430557(電子信箱)ricezs641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