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思維包含了意識、能力以及品質三要素。體育教學中深度思維是其核心素養中的目標要求。傳統體育教學設計中雖然也有思維因素,仍由于強灌式的教學,使得學生主動思維習慣、問題解決能力、知識遷移以及實踐創新等能力的培養被忽視。教育深化改革促進了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創新,現代化教育中教師應深入分析研究,掌握體育學習的基本思想觀念和方法,在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動作技能的掌握,同時更應關注對學生思維角度、思維品質、思維發散等方面的培養,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文章闡述了體育教學中深度思維建構的一般過程,并提出了培育學生深度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深度思維;體育教學設計;策略
一、 引言
體育學習中掌握運動技能、運用戰術、比賽中的應變等等都需要思維參與。深度思維中的三要素包含了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思維的深刻性、綜合性、創造性等等方面的內容。如何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體育教學活動是學生身體鍛煉和思維活動有效融合的過程,也是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必要條件。在體育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通過科學的教學設計促進學生深度思維的發展。
二、 體育教學中深度思維建構的一般過程
體育教學中深度思維建構的一般過程主要是發現、加工、實踐以及反應等一系列的過程。發現主要是指體育教學中學生深度思維的形成需要通過不斷的思考對問題進行分析、加工和再創造,而發現問題是思維形成的起點。因此,體育教師需要通過構建完整的思維培養體系,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在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思考如何掌握動作要領和方法,進而形成完整的問題框架,在知識加工的過程中提煉出新的思想和方法,促進思維深度的拓展;加工的過程是發揮學生思維主動性的重要體現。學生能夠在新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主動探索,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思考形成新的觀念,掌握新的技能方法;體育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學生身體訓練的過程就是實踐過程,學生深度思維的發展是需要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的。例如,在籃球練習中,籃球動作技能的學習就是學生的實踐,而如何得分就是學生的思維。因此,也只有將身體訓練與思維充分結合運用實踐當中,才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品格和素養,進而將其轉變為深度思維;思維形成的過程需要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檢驗,為新的發現提供基礎,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建構循環。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中做好預設,以應對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各種反應。這就要求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能力,根據體育教學的任務目標要求,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綜合評估,使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并在不斷的反思中找到新的方法和路徑。
三、 基于深度思維下的體育教學設計策略
(一)知識內容整合
體育教學中想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深度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體育學科有著較強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的特點,即體育教學從小學到高中等都會有必然的聯系。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將教學的知識點置于教材的整體體系當中,構建具有聯系性、完整性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開展從局部到整體性的學習。例如,在《肩肘倒立》的教學中,教學的難重點為動作要到位、平穩和繃直。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做好課前的預熱活動,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的狀態當中。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指導學生掌握動作技巧。比如,在夾肘訓練中利用蹦蹦車游戲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通過仰臥穿鞋的游戲感受仰臥、舉腿、夾臀要領;在登車輪爬山游戲中鍛煉學生仰臥、收腹、舉腿、提臀、大腿交替擺動等動作,同時能夠在練習過程中逐步將身體樹立起來。在繃直動作的練習中可采用水上芭蕾舞活動,使學生體驗身體、腿以及腳繃直的動作。最后為學生提供肩肘倒立的動作圖,時刻規范學生的動作。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自主開展練習活動,逐步掌握撐腰、夾肘、繃直下肢的動作要點,感受上下肢肌肉本體感覺。而教師需要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強調知識內容整合,圍繞教學主題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使其在自主體驗中進行練習和思考,而在這種深度思維中學生學得輕松,教師也教得輕松。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課堂主體作用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架構目標,發現問題,啟發思維
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認知能力不斷完善的過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認知起點,整體架構體育教學的目標和方法,利用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層面上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優化問題設計等方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分析、思考、練習和總結,利用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刺激學生深度思維的生成。
優化問題設計中,問題設計層次的高度決定了思維發展程度的高低。教師需要及時改變傳統的強灌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促進思維發展,實現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基于深度思維的體育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思維的習慣,養成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品質,這同時也是體育教學設計中的重點。例如,在初中籃球教學‘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原地運球與行進間技術,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一起探尋問題解決的方式。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設置問題情境:怎么在不被搶斷球的情況下,突破防守人,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學生的思維。其次,在運球的路徑上設置相關的障礙,引發學生對如何繞過障礙物進行深度思考,通過對已有知識聯系實現知識遷移,重構提前變向換手運球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讓他們通過積極思考,從簡到難地體會到挑戰的樂趣,逐步提高學生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最后,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開展隨機搶斷球活動,引導學生在保護好自己球的同時破壞別人的球,激發學生的深度思維提高實戰能力。
(三)關注加工知識體系,主動探究建構思維
學生的知識體系建構以及思維的生成都會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完成,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加工實現知識遷移,掌握知識形成的過程,通過主動探究構建深度思維。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法、目的、知識掌握的程度,在動作技能和思維訓練中提高思維的品質。如在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并提出問題‘從視頻中分析自己與同伴的完成情況的視頻。利用這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對標準換手運球的動作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并以此為依據分析自己的動作。而在這個分析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深度思考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動作,在評價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和總結,他們會對自身動作掌握不足的情況以及容易犯錯的動作進行主動的且積極的思考和改進,進一步地強化了學生動作技能的提升,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
(四)注重知識學習過程,實踐操作生成思維
體育學科有著實踐性的特點,學生體育動作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實踐中獲得和檢驗,而這個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技能的理解,領悟技能掌握的技巧,建構深度思維模型。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知識探究的過程中設置具備一定坡度和跨度的問題,使學生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磨煉學生的意志,感受學習的樂趣。在體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探索和發現,對所學問題提出假設并進行驗證,在思考的過程中領悟動作要領。
(五)多元評價,深化思維
評價環節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指出學生學習上的不足并及時改進,鞏固其所掌握的知識,是進一步深化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通過有效評價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不足,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評價中更全面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而為以后的體育教學的方法、進度等的調整提供參考依據。例如,在網球教學中,在正手擊定位球的評價設計中,評價標準的設定應做好等級分層,如優秀的評價標準為擊球的動作正確完整、流暢連貫,能夠主動迎戰擊球,并且可有效擊球10-9個,球落地穩,回位步伐準確反應快等。在過程性的評價中,評價的要點要從學生的興趣、練習過程中對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中開展。在評價主體上,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根據動作完成的標準檢測學生對知識實際掌握情況。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能夠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使其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對監控行為、體育素養等有更深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探索、評價、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深刻性和批判性的發展。
四、 總結
深度思維的培養是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基于深度思維的體育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的中關注學生知識構建的廣度和有效性,是符合體育核心素養任務要求的。在體育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體育課堂,關注學生的體驗,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培育學生的深度思維可利用問題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練習已有知識經驗,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從中揭示問題解決方法,通過深度學習逐步形成健康的行為和品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裘松杰.深度思維視角下體育教學的基本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9(12):35-36.
[2]陳飈.對“基于深度思維的體育學習”的思考與認識[J].中國學校體育,2019(12):39-40.
[3]徐敏,王成.深度思維下體育課堂學習的“顯性”特征[J].中國學校體育,2019(12):41-43.
[4]王璐璐.激發深度思考?提高思維能力?培養綜合素養:2019年長三角地區中小學體育特級教師教學研討活動在南通舉行[J].中國學校體育,2019(11):32.
作者簡介:孫銀佳,江蘇省無錫市,無錫市清名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