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從“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來看,在經濟穩步復蘇的大背景下,貨幣、財政政策總量回歸常態才是科學的,會議也提到“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這就需要控杠桿、穩杠桿;而精準或許意味著更傾向于運用結構性政策,加大對小微、民企、“三農”、扶貧、“六穩”、“六保”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首次提出“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我們認為與“擴大內需是戰略基點”是一致的,注重需求側改革就是為了擴大內需。而需求側改革擴內需的本質我們認為是兩個方面,一是提升內需能力;二是打破限制內需的壁壘。首次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進一步說明政府對壟斷、資本無序擴張的關注。
國海證券:會議沒有直接對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做出描述,但從“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政策目標來看,我們認為明年政府大概率還會延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基調,但是會更加重視依據經濟形勢做出相機抉擇的調控。中國的需求結構存在投資占比偏高,消費不足的結構性問題——背后是貧富差距較大、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與政府激勵機制扭曲偏好投資支出等深層次的問題。我們認為需求側改革很可能著眼于調整政府支出結構以完善社會保障,調節收入分配來推動我國投資和消費的比例更加協調。我們認為科技巨頭在諸多領域確實有過度壟斷的問題,但是如何監管仍然需要精細的設計。
中銀證券:不同于當前市場對2021年全球經濟快速反彈的樂觀預期,政治局會議表現出對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可能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擔憂。就國內情況來看,我們認為2021年政策的關注重點有以下幾個:一是擴大內需的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如果外需的不確定性增加,那么加速構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性上升;二是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定市場主體正常經營,在全球經濟沒有確定走出新冠沖擊之前,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有連續性,并且做出跨周期安排;三是防風險既要防范新冠疫情出現前經濟內部已經暴露的風險,也要防范由于新冠疫情沖擊和為應對沖擊采取寬松的政策從而產生的新的風險。
11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56億元,同比增速-2.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8407億元,同比增速15.9%。11月財政收入同比增速回落至-2.7%,自6月以來首次轉負,其中中央(-16.3%)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地方(10%)收入增速基本持平于10月。稅收收入增速回升至12.2%,非稅收入增速降幅略縮窄至-42.4%,但仍處于年內次低位置。財政收入增速回落主要由非稅收收入增速下滑所帶動。財政收支矛盾仍較大。今年政府債盡管高增,但更多是彌補收支缺口,財政壓力仍然較大。所以11月基建增速仍然處于低位區間,和以往的基建穩增長的模式明顯不同。展望明年,財政支持力度或有下降,考慮到隱性負債的監管依然存在,基建高增長的時代或已一去不返。
——摘自海通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