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祿
接近年底,北上資金持續逆市加倉涌入A股,這一現象彰顯出外資對A股的持續看好態度。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的職業投資人表示,北上資金近期加碼配置A股,短期更多源于資金風險偏好提升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的驅動,中長期則依然順應外資加速流入的大趨勢。
12月以來,大盤一度震蕩回落,使得很多場內資金出現撤離跡象,可讓人意外的是,北上資金卻在持續逆市加倉,這是繼10月重啟買入模式后的第3個月凈買入。
統計數據顯示,北上資金自10月份凈買入0.23億元后,11月凈買入了579.3億元,而12月前13個交易日中,凈買入金額高達365.07億元。對于近期北上資金積極加碼A股,龍贏富澤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童第軼向《紅周刊》記者表示,近幾年,北上資金總體保持著流入A股的狀態。
“前期受美國大選、疫苗進展等不確定性影響,北上資金流向出現了些許偏離,近期的逆市凈流入更應被看作對此前的修復。美國大選結果終于落地,市場風險偏好得到釋放,中美關系向好,外資擔憂由此緩解。”童第軼認為,我國經濟在全球疫情中獨樹一幟,這讓中國資產很具吸引力,北上資金為布局明年選擇在年末大舉加倉也屬情理之中。
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長期來看,境外資金有望成為2021年A股市場最主要的增量,外資預計加速流入主要受到三方面的支撐。“一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很可能已經開啟一輪升值周期,預計2021年大概率可突破2018年初6.2左右的前高;二是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速推進的步調沒有改變,2021年還可能在完善QFII/RQFII規則、放寬外資20%減持限制等方面有進一步的規范,由此構建對外資更具吸引力的市場環境;三是美元指數走弱階段,新興市場股指往往相對發達市場表現更好,而在目前新興市場內部看,無論是基本面還是市場估值的國際比較,我國的權益資產均具有顯著的配置性價比。”
觀察北上資金持有的A股標的,大盤藍籌無疑是外資最青睞的品種。以12月16日的股價統計,北上資金持有貴州茅臺的市值最高,達1898.68億元。緊隨其后的美的集團、格力電器、中國平安、五糧液、恒瑞醫藥、招商銀行、中國中免、海天味業、寧德時代等39家公司,北上資金的持股市值也均在百億元以上。從上述重倉股性質看,均來自各行業的頭部標的。在12月16日相對11月30日的持倉變化上,上述39家公司中有27家北上資金的最新持股數量較11月底再次增加,其中,分眾傳媒、興業銀行、隆基股份、恒瑞醫藥、伊利股份、立訊精密、平安銀行、中國平安、國電南瑞9家公司12月以來的加倉均超過千萬股。
整體來看,相較11月底,在北上資金買入的2218家A股公司中,有77家為其新建倉品種,另有760家公司最新持股數量較11月30日出現增加。從行業分類看,醫藥生物股被增持最多,達107家;其次為電子行業,有77家公司得到了北上資金的加倉。此外,計算機和化工板塊被增持的公司也較多,分別有60家和56家。當然,若從板塊內增持公司數量占行業全部公司的比重分析,則保險、銀行、券商與食品飲料行業占比明顯更高。目前市場中7家保險類公司有5家在12月被北上資金加倉,占比高達71.43%。銀行、券商和食品飲料板塊被北上資金加倉的公司也分別占到了行業內全部公司比重的30%以上。
“外資的持倉風格傾向于長線持有,當下的估值水平和未來的發展空間是其考慮較多的評估因子。”童第軼向《紅周刊》記者表示,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股雖然經歷了前期一波拉升,但總體估值在全市場橫向來看依然較低,估值上的安全邊際很有吸引力,由此構成了外資重點加倉的主要原因。電子、醫藥等行業則大多已經調整了數月,消化了從去年到今年上半年持續上漲帶來的估值溢價。且這些新興行業依然處于高速發展階段,行業空間可觀,通過估值和空間的雙重考量,外資選擇對其重點加倉。
隨著距離年底收官日的臨近,2021年市場將表現如何是投資人最為關注的。對此,魏偉認為2021年的市場整體預期收益率將有所收斂,市場機會更多在于結構性。其中,頭部公司的盈利優勢有望繼續擴大。“中期可關注估值相對偏低、盈利景氣有望超預期且有政策全面加持的細分制造和消費板塊。考慮到資金結構的變化,在境外資金加速流入的環境下,外資偏好的行業、個股有望受到增量資金的助力而有穩健表現,從個股結構來看,更受外資青睞的行業龍頭公司相對更加受益,尤其是北上資金持倉集中的消費、金融行業以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有望有不錯的表現。”
結合歷史數據觀察,外資歷來對重倉標的的業績表現極為關注。統計目前被北上資金持有的2218家A股公司,今年三季報1923家公司以盈利收官,占比86.7%。而838家被加倉的公司中,有799家三季報實現了盈利,占比95.23%。如此情況說明,北上資金對成長性偏優公司明顯更青睞。
另外,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12月以來被北上資金進行了加倉的公司中,目前有97家已經提前對全年業績進行了預測,除了17家尚不確定盈虧或利潤增減的公司,有54家公司提前預期全年業績盈利或增長,相比26家預憂公司明顯更多。例如被增持了2830.86萬股的立訊精密,2020年年度凈利潤預計將實現70.71億~73.06億元,相較2019年度增長50%~55%。觀察公司給出的業績增長原因,主要因為公司消費電子、通信及汽車等各項業務進展順利。同樣來自電子科技板塊的歌爾股份,12月以來也被北上資金加倉了1965.89萬股,公司公布的全年業績預期表示,27.53億~28.82億元的凈利潤額將較2019年度增長115%~125%,業績增長原因是公司智能無線耳機、精密零部件及虛擬現實等相關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盈利能力改善而來。
在北上資金12月以來新建倉的公司中,醫療器械公司萬泰生物同樣提前公布了年度業績預期,受益于HPV疫苗的量產及市場需求,公司疫苗銷售收入大幅增長。同時,公司體外診斷試劑收入亦穩步增長。由此預計全年業績將較上年同期實現同比大幅增長。類似的公司還有振德醫療、鹽津鋪子、凱倫股份等,它們也均提前公布了全年業績將實現增長的預測。
若結合二級市場的走勢可發現,不少公司在得到了北上資金的增持后,近期股價均出現不俗的漲勢。例如捷佳偉創,12月以來的累計漲幅已實現44.94%,而同時上證指數僅小幅上漲了0.39%。化工股星源材質近期的走勢也十分凌厲,月內階段漲幅已高達41.04%。與此同時,河鋼資源、愛康科技、錦浪科技、恩捷股份、上機數控等公司12月以來也均相繼斬獲30%以上的階段漲幅。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證券分析師:魏偉,投資咨詢資格編號:S10605130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