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榮
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招生數量逐年增加,每年從高職院校走出的優秀畢業生都充實到了我國的各個行業建設中。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以及教育教學方法的深化改革,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范圍也得到了進一步拓寬,不再僅僅局限于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很多高職院校也開始引入情境教學法,將其充實到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授課內容設定出特定情境的教學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索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這種師生良好互動的教學方法已經逐漸應用到了各個科目的教學實踐中,給高職語文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新思路,也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實踐機會。這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豐富理論知識,提升動手能力。
一、情境教學法的分類
(一)情境問題教學法
情境問題教學法是將教學內容的重點部分進行分析,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步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過程,得出學習結論。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本節課的難點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綜合分析,然后小組互相討論,最后總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當學生遇到困境時,教師應抓住學生的瓶頸問題,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二)情境論證研究法
情境論證研究法主要是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通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自主研究完成論證的教學方法。情境的環節要展示教學理論的研究性,教師應創設開放性的結論,讓學生依據自己掌握的知識點,勇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師不急于否定學生的觀點,而是提出更為合理的論證方法,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展開理論研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營造出比學趕超的新課堂秩序。
(三)情境自主學習法
學習應該是一種終生的狀態,而不是只有在校園里才能夠學習。學生以后會步入工作崗位,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直接會影響其工作水平,因此,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情境自主學習法是教師給出教學結論,讓學生在已知的情境范圍之內,通過自主查詢相關資料,掌握理論方法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情境自主學習法,學生在求知過程中可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情境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影響
(一)激發學習興趣
高職學生生源渠道多樣,生源素質較差。學生對于未來感到迷茫和困惑,學習上也是消極應付,學習積極性較差,甚至不能夠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些學生是來源于中職學校,語文基礎薄弱,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作文語言不夠連貫,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較差。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高職學生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渴望,引導他們在迷途中找到學習的方向。教師可以依據高職學生的年齡差異、學習基礎、心理特點和精神需求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合理創設教學情境,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二)滿足求知欲望
興趣是學生渴望知識的原動力,它是求知欲望展開的起點,學生在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都會產生好奇心,進而才會有探求的想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師在講授一篇散文時,可以先引用文中的某個片段,營造一個與片段情節相似的情境,吸引學生去感知,去了解,進而讓學生產生更多想去深入學習這篇文章的欲望。這時教師可以開始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已經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這篇散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三)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老師一直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聽,缺少師生互動環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往往聽得昏昏欲睡。將情境教學法引入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避免這種弊端,比如教師按照課文內容創設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挑戰答題,讓學生搶答,教師從中進行點撥和引導,這樣師生之間就產生了良好的教學反饋,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另外,學生回答問題也是一個語文思維重建的過程,能夠鞏固已經學會的知識,有效提高學生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
三、高職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重視程度不足
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擁有專業技術能力的技術型人才為辦學目標,很多高職院校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專業課上,對高等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性學科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課時量得不到保障。語文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全面培養學生的寫作、閱讀、表達等基礎能力,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基礎。如果學生步入社會,在從事某項技術性工作時,不能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會書寫技術方案,那么也就無法適應崗位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重新定位語文學科,充分重視語文學科在高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采取科學創新的教學方式,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完成預計教學目標。
(二)學生主動性差
由于社會就業壓力增大,有些高職院校的在讀學生片面地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多考取一些資格證書,就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從而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采取應付了事的態度。因此,高職學生普遍存在對基礎學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較差的現象,嚴重影響高職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然而,高職語文的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養。高職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調整教學方案,讓學生從被動消極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創設情境單一
高職教育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時間較短,有些語文教師雖然了解了情境教學法的基本特征及應用方式,但還不能將情境教學法與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完美融合,應用起來也不夠得心應手,導致創設出的教學情境模式單一,內容稍顯單薄,只是形式上做到了情境的創設,其創設的情景卻與教學內容沒有緊密結合。許多高職語文教師忽略了情境教學法在運用上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等因素,只是片面地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踴躍地回答問題,可對知識的掌握還有待加強。
四、情境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一)提升學生學習認識
高職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教”,不僅是教授基本的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和學習的方法,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加以運用。而學生的“學”,不單是學習語文知識,更多的是通過語文學習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職業能力。高職語文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調動學生主動進行認知學習,通過巧妙的教學情境創設,以及誘導提問的展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之間的聯系,促使學生展開聯想,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體驗知識生成發展的過程,掌握學習技巧。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追本溯源,捋順了知識脈絡,提升了語文素養。
(二)拓展學生學習范圍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從青年現在或將來需要的同類的書中舉出來的例子;其意是說你如果能夠了解語文教本里的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閱讀同類的書,不至于摸不著頭腦。所以語文教本不是個終點。”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延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依據教學內容進行拓展,推薦適合高職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和中外名篇,列出書目,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指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教師要激勵學生多做讀書筆記,多寫讀書心得,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學以致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具體來說就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給每個小組創設不同的情境主題,讓學生依據主題方向自選讀書篇目,總結主題內容,然后教師對學生的情境主題完成情況進行點評,表揚優秀的團隊。新時期的人文學科學習強調學生在發現和創新上應該獲得發展,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運用到學習其他學科上去,使學生能夠將學到的各種知識進行相互滲透、融會貫通。此外,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課外語文學習,例如,通過各種社團活動擴大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每一個學科的發展都需要結合社會的發展。這就需要高職院校以社會發展為基礎,正確認識語文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有效作用,以此提高其對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高職語文教師要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為教學核心,充分尊重職業院校學生的個性特點與時代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情境教學法,整合教學內容,從而使得高職語文教學有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燕鋒.高職高專語文教學面臨的困境及改革方向[J].考試周刊,2016(37):15-16.
[2]潘虹.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8):17+19.
[3]李新躍.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探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1):228.
(作者單位 吐魯番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