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娜
摘要:科研院所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各種各樣的科研項目,而這些項目具備研究周期長以及研究經費需求大的特點。為了強化科研院所的科研經費管理,提升科研經費的利用效率,我國開始注重對科研院所的財務管理,并且通過審計和監督制度的制定來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結構。本文就科研院所的經費財務管理問題展開研究,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科研院所;科研經費;財務管理
改革開放工作的不斷推進,督促我國加大在科研技術方面的投入,截止到2020年2月,我國在科研方面的經費投入已經占據國民生產總值的2.5%。雖然國家注重科研工作,但也對科研院所的經費管理提出高標準要求,期望科研院所能夠完善自身的科研經費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促使科研經費使用更加公開透明。
一、科研院所科研經費相關概念闡述
所謂科研院所主要是指國家規定從事科學研究的事業單位,原本科研院所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專注科學技術研究,但在時代背景轉變的情況下,科研院所也需要從事科學技術服務工作。科研經費是科研院所在研究開發項目階段需要消耗的成本,這些費用包含了整個項目發生的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科研經費通常由政府財政部門承擔,由項目負責人擬定預算編制計劃,經過科研院所審核之后上報給財政部門,最終決定對項目的具體撥款數額。
二、科研院所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問題
(一)經費預算編制不合理
科研院所中經費的預算編制屬于基礎性的財務管理工作,其關系到科研項目的立項資金是否能夠堅持到科研項目完成,而在立項開始之前,作為項目的負責人,其首先需要針對項目進行經費預算,并編制項目各個環節需要的經費。但就目前很多科研院所呈現出的科研項目預算編制成效來看,不少院所還存在該方面的問題[1]。例如,科研院所將項目預算編制的工作集中在科研項目的負責人身上,但項目負責人往往因為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忙碌,所以將預算編制的工作下達給下屬的科研人員。盡管項目的負責人對于國家在科研項目經費方面以及課題的政策方面已經比較了解,但因為其本身并不是財務管理的專業人員,所以導致其在進行經費預算編制工作時,無法將財務相關知識與科研項目有效結合起來,最終所編制的內容缺乏明確性,呈現出含糊不清的狀態[2]。在例如,部分科研院所的項目負責人雖然了解課題預算的規范性,明確在人員經費方面的預算不能超過項目總體預算的15%,但因為項目的負責人本身并不了解整個項目的人員經費需要涵蓋哪些內容,因此其最終做出的預算編制表格依然會出現人員經費超支的情況,最終導致經費預算過多或者是經費不足而需要多次申報。
(二)經費預算執行偏差大
科研院所的經費使用大部分用于購買科研設備,但在實際購買階段,通常會先列出一個設備清單,然后按照清單中的規格、型號來逐個購買。但在對國內各個科研院所進行調查發現,不少科研院所在購買科研設備的時候其所列出的清單都與預算編制當中的設備清單不溫和,一些項目中所購買的設備雖然相同,但設備的價格與預算編制中的價格卻明顯不符。盡管為了科研項目的順利進行,需要購買與清單相符合的設備,但因為價格出入太大,最終會出現預算超支或者是預算明顯剩余的情況[3]。而在科研院所的經費使用規定當中要求在預算執行期間所購買的設備需要嚴格按照預算編制中的明細來完成。當然,除了購買設備會出現經費上的偏差,在經費報銷環節也容易出現偏差。部分科研經費在報銷的時候因為數額比較大,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貪念,進而引發違法亂紀的行為。例如,某科研院所的項目負責人在報銷費用的時候開除了差旅費、辦公用品等不同類型的票據,而這些票據最終獲得的經費主要用在項目負責人自身享受這樣和項目本身并沒有關系的消費性支出方面。
(三)經費管理考核不合理
當前狀態下,社會環境已經發生轉變,信息化技術成為企事業單位管理的主要工具之一,但對于科研院所來講,其本身對于信息化辦公的關注度比較低,導致雖然政府部門也督促科研院所開展信息化建設,但其落實到實際管理工作中,對于信息化技術的使用程度還比較低。這導致后續對科研經費的核算和驗收過程中發現由于科研項目涉及的內容眾多,經費構成比較繁瑣,最終的驗收環節很有可能會出現數據遺漏或者是數據重疊的情況。而針對科研院所開展的經費管理考核通常需要審計部門的幫助,要求專業的財務人員配合科研院所的經費預算,還需要在經費申報過程中即時查看經費支出賬單,繁瑣的考核流程促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效率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科研院所還沒有針對科研經費構建監管部門,且對應的監管機制自然也不夠完善,對于科研經費的預算編制工作和預算執行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職責。這讓一些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在進行科研項目費用核算過程中出現相互推諉責任的情況。可以說,在缺乏特定交流平臺的情況下,項目的各個環節人員都依據自己的需求來花費經費,但卻忽視了經費使用效率問題,在最終經費總體核算的時候發現經費超過實際預算太多,可能會造成項目經費多次申請的情況,也有可能因為經費缺失而影響科研項目研究結果。
三、科研院所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問題的優化策略
(一)重視經費預算編制
科研院所需要轉變以往的經費財務管理觀念,重視經費預算編制工作。首先,摒棄由項目負責人完成預算編制的模式,改善項目負責人所存在的誰能申請到經費誰就有話語權的思想,消除經費預算編制當中一些模糊內容和不規范的編制方式。其次,科研院所需要轉變自身在項目經費方面的認知,樹立正確使用經費的理念,設置經費管理的明確規定并要求項目負責人嚴格按照經費使用要求劃分經費使用環節[4]。例如,科研院所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制定操作性較強的且符合項目實際情況的經費管理辦法,然后對項目參與人員提出要求,促使其能夠在購買設備或者是進行預算編制過程中,嚴格按照該辦法來進行經費編制,確保不浪費科研經費。最后,科研院所需要建立經費預算編制的保障機制,以明確的編制標準和內容標準來對經費編制提出要求,確保其所編制出的預算結果在內容方面清晰明朗,避免經費報銷環節所存在的不良行為。
(二)加強預算執行管理
科研院所需要加強對預算執行的管理。一方面,成立專門的審計監督部門,主要以內部審計的方式對項目的經費預算執行進行監督,確保每項經費都能夠被合理的使用。而審計部門將會對項目的經費使用進行評價,給出評價報告,確保預算執行期間能夠受到動態化的監督。例如,科研院所可以在整個財務管理工作中都融入審計管理工作,通過財務審計的方式強化內部控制,構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促使參與科研項目的人都能夠受到監督和管理。另一方面,科研院所也需要針對預算經費的執行制定明確的獎懲機制,將其作為激勵員工的手段,促使員工能夠肯定預算執行管理工作,且能夠在預算執行期間約束自己的行為,規范自身的工作狀態,確保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處于相互監督的狀態,提高經費使用效率。科研院所在這種獎懲分明的狀態下激勵員工,落實員工的責任,規避項目成本過高的問題,也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約束。
(三)完善績效考核機制
既然要做好科研經費的管理工作,那么在了解科研院校忽視信息化管理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通過構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方式來強化對經費管理的力度。科研院校加強信息化建設,并且將該技術運用到經費管理當中,依據科研項目的實際情況構建績效考核機制,對科研項目的參與人員產生約束作用,促使其能夠在使用科研經費的手端正自身的態度并明確自身的責任。具體來講,科研院所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對科研項目的各個環節資料進行信息采集,并集中統一分析,依據分析結果為科研項目的預算編制提供信息依據,從而避免出現預算編制內容模糊或者是預算編制疏漏的情況。而在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情況下,參與科研項目的人員都能夠從該系統當中了解到各個環節的費用支出和預算情況。作為項目費用花費的負責人,其將會根據自身的花費情況將具體數據錄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統當中,此時系統將自動歸納和統計經費花費信息,并且方便財務人員對經費的花費情況進行查閱,確保經費使用效率得以提升。而該系統也將具備票據憑證的自動掃描功能,經費申報人員將經費憑證在系統當中掃描,該系統就會記錄下經費的具體花費。此時科研院所依據該信息化管理系統指定績效考核機制,并按照項目絕緣體情況來設定考核指標,要求對科研人員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考核,能夠有效尋找到經費花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 依據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對策。在該種狀態下,科研院所能夠強化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力度,規避了經費申報環節可能存在的貪污腐敗問題,也糾正了經費使用期間存在的惡意浪費現象。相信在科研院所加大對科研經費管理重視力度的情況下,其能夠通過信息化管理和績效考核機制的方式對科研經費的執行行為進行規范,有效保障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
四、結語
綜合上述研究,國家越來越重視科研工作,并且為科研院所的科研項目撥入更多經費,但也對其經費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科研活動是科研單位的靈魂,科研經費的管理是科研活動的核心內容,科研經費的合理、安全使用直接關系到科研項目的順利完成,還是對國家公共資源的有效利用。作為科研單位的管理人員要及時發現科研經費各環節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保證科研經費有效使用的同時,也是在保護科研人員,同時也是保障了科研單位的可持續發展。科研院所需要改變原本的財務管理模式,創新財務管理體系,以新的財務管理姿態適應科研研究形勢,促使國家發放的科研經費成為科研項目的有力支撐,為國家科研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駱安萍,沈小蘭.農業科研項目經費財務管理芻議[J].中國農業會計,2018(2):10-11.
[2]田永寶.科研院所科研經費財務管理的完善途徑[J].管理觀察,2019(1):162-164.
[3]周波.如何加強科研單位科研經費的財務管理[J].辦公室業務,2019(20).
[4]宋斌.企業財政科研項目經費財務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西財稅,2019(4):45-46.
[5]張川,婁祝坤,王志成.我國科研經費管理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財務研究,2015(2):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