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



虛擬社區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把具有共同的興趣和利益,聯系密切但身處不同地方的人們連接在一起所組成的在線交流群體[1]。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用戶需求進一步細分,垂直類專業社區應運而生,其中檔案虛擬社區即是虛擬社區的衍生產品,它是依托互聯網媒介,由檔案領域相關機構或人員建立的,以檔案相關信息的溝通、交流互動、知識分享、建立人際關系為目的而形成的一個具有互動性、交流性特征的專業性虛擬社區。
在實踐中,檔案虛擬社區由于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建設情況不容樂觀,社會甚至行業內人士對其了解程度不高。建設檔案虛擬社區是加強檔案行業內部交流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檔案學科知名度與影響力的主要措施,因此建設檔案虛擬社區很有必要。
筆者通過文獻檢索發現國內對檔案虛擬社區的討論較少,主要集中在對檔案界論壇與檔案知網等特定檔案虛擬社區的實證研究上,韓季紅、孫軍等人(2008)從檔案學通訊網站論壇(檔案知網)上的熱門內容為切入點,分析了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走向,指出檔案學應當滲透到公眾中去以促進學科的健康發展[2]。常冠林[3](2009)對檔案界論壇中存在論壇模塊發展不均衡等八個問題進行了闡述。頓琴、李剛[4](2010)對檔案界論壇的概況、特點及功能進行了介紹,孫大東[5]以檔案界論壇為例,研究檔案自媒體的教育功能,認為檔案自媒體具有教學方法多元化、教學手段虛擬化等熱點,同時并指出目前檔案自媒體應用中的不足。可見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研究呈現出較為分散微觀不夠系統,且時效性不是很強的特征,因此筆者對國內虛擬社區進行了系統調查,進一步明晰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并提供相應建議。
一、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調查
為了解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的建設情況,筆者采用網絡調查法、文獻調研法以及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對聚焦于檔案領域、具有一定開放性的檔案虛擬社區進行調查,具體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利用百度、必應等搜索引擎以“檔案+社區”“檔案+論壇”等為關鍵字進行網頁搜索,并通過文獻閱讀,借鑒前人的調查方法,拓展調查渠道。最后,為保障調查對象的全面性,筆者以綜合性檔案館、檔案學期刊雜志社、檔案學學會為切入點,主要通過查看友情鏈接進行檔案虛擬社區挖掘。最終調查樣本見表1。
二、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主要對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的數量、內容、形式等進行了調查。對每個樣本逐一進行訪問與歸納統計。同時,由于調查樣本中存在較多停止運營、無法訪問的檔案虛擬社區,筆者通過查詢網站歷史記錄盡量還原歷史結果,但仍存在部分鏈接無法訪問的情況,所以由于各種因素此次調研仍有不足。
1.檔案虛擬社區建設數量
經網絡調查,筆者發現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情況不太樂觀,截至2020年10月,僅有青島城市檔案論壇一個檔案虛擬社區仍在繼續運營。筆者通過訪問互聯網檔案館查找虛擬社區歷史數據,得到我國歷年檔案虛擬社區數量數據,具體見圖1。
由于從2008年起,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攀升和Web2.0大潮的逐步推進,網民互動交流需求增強,虛擬社區步入黃金時代。通過折線圖可知,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由于專業領域限制,檔案虛擬社區數量不太多,達到巔峰的時間也稍有延后,于2011年達到第一個高峰。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新媒體出現帶來的沖擊以及社區優質內容的下沉等一系列原因,檔案虛擬社區于2016年進入蕭條期,2019年僅有兩個社區,至2020年僅有1個虛擬社區繼續運行。
2. 檔案虛擬社區建設內容
通過建設內容統計可知(見表2),我國大部分檔案虛擬社區主要開設有檔案資訊、檔案理論、檔案論壇等欄目,少部分檔案虛擬社區開設國外檔案資訊、工作招聘等欄目。其中檔案知網內容最為齊全,幾乎涵蓋了檔案領域的所有交流需求。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因為掛靠于青青島社區,因此功能較為簡單,內容也高度聚焦,僅作為城市檔案的一個討論社區,因此沒有太多版面劃分與功能設計。
3. 檔案虛擬社區建設實例——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1)建設現狀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7]是青青島社區中的一個板塊,是以城市記憶為主題的交流論壇,主要用于挖掘青島歷史文獻、為研究者提供資料。論壇功能較為簡單,主要設置發帖、評論、點贊、私信以及關注等功能。通過近兩年的持續關注與多次訪問,筆者發現最早的發帖時間可追溯至2004年9月,最近更新日期是2020年10月22日(2020年10月29日檢索),筆者于2019年3月9日進行檢索時,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已超過5000條(論壇只顯示5000條),精華討論1322條。由于論壇改版,目前僅顯示帖子21頁共1050條。
通過采訪論壇版主,筆者得知:最初青島城市檔案論壇是由青島市檔案信息網與青島新聞網合辦的論壇板塊,成立于2004年,后因新媒體等綜合原因的沖擊,青島市檔案信息網退出協管,目前由版主利用業余時間以一己之力運營,出于保護論壇內精華貼文等重要記憶不被遺忘的目的,版主楚河漢界創辦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微信公眾號,堅持每天發布一篇原論壇精華內容。
(2)建設特點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檔案虛擬社區,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有著較高的知名度與影響力,雖然現在已不比從前,但也有著其自身的特點:
第一,青島城市檔案論壇的定位獨特,以城市記憶為核心主題。青青島社區在網絡論壇的黃金時代,是我國較為知名的地方社區。即使在web2.0時代,網絡論壇發展出現頹勢,青青島社區的活躍量也高于其它一般性的綜合性論壇。因此青島城市檔案論壇依靠的青青島社區有著穩定的用戶群體——青島居民,論壇用戶以圖文的形式記錄青島形成、變遷和發展中的具有保存價值的信息成為一大特色。
第二,青島城市檔案論壇的社區氛圍和諧,社區內容較為優質。論壇用戶對青島有著地域情結,地域情結的維系使社區成員之間氛圍友好,加之青島城市檔案論壇版主有著較高素養,較多論壇網友在后來也成為了檔案界、文史界名人,因此社區多產優質內容。
(3)建設不足
雖然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在社區內容與社區氛圍方面有著較多優點,但筆者在頁面瀏覽與網絡采訪的時候也發現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主辦方對青島城市檔案論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為移動端的廣泛應用與新媒體的普及,移動客戶端成為青島新聞網的主要發展對象,而對包括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在內的諸多論壇資金投入不足。因此論壇內有較多功能都形同虛設,如私信功能、關注功能等。另外,由于論壇的衰落,青島城市檔案論壇也隨時面臨關停的威脅,筆者在青島新聞網的客戶端上未找到青島城市檔案論壇。
第二,論壇存檔意識不強。青島城市檔案論壇作為聚焦于青島城市記憶的虛擬社區,不僅是用戶交流的載體,更是保存城市記憶、為人類后代留下完整真實的社會記憶的平臺。但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在存檔方面卻不夠重視。一方面論壇只能顯示有限的內容,其他無法顯示的內容因后臺不夠重視而清空;另一方面,論壇面臨永久性關停的局面,一旦論壇關閉,大量精華內容將會丟失。
三、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的困境分析
我國涵蓋檔案工作、學術、教育的綜合型社區均因各種原因停止運營,現存的檔案虛擬社區均為定位更精細的垂直型檔案虛擬社區,可見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的建設情況不容樂觀,因此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并提出相應的改進辦法。
1. 社區建設獨立,持續運營困難
縱觀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的總體建設情況可知,從2005年至2019年,在檔案虛擬社區發展的15年間,曾有近十個單位加入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的建設行列(詳情見表1),可見我國檔案界擁有初步建設檔案虛擬社區的意識。由于缺乏深入分析,各平臺建設相對獨立,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社區定位重合,缺乏規劃。社區不同于檔案信息網站,多為自發建設,因此社區定位相似、內容同質化情況較常見,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多為供檔案界人士進行工作、學習、科研等交流的綜合型論壇。由于檔案虛擬社區的受眾有限,所以筆者認為,檔案虛擬社區宜精不宜多。
第二,社區間聯系少,缺乏交流。雖然部分社區設有友情鏈接,但各檔案虛擬社區之間的聯系依舊相對較少。另外由于缺乏統一評價指標,社區建設容易出現故步自封的狀況,不利于整體的發展。
第三,平臺整合弱,缺乏拓展。平臺整合是指與外部平臺的整合,主要是指利用微信、微博、知乎等社會化媒體的資源,并在其上創建賬號進行宣傳并提高社區知名度。據調查,我國的檔案虛擬社區主要以QQ為外部平臺,建立QQ群進行即時交流。此外檔案界論壇、青島城市檔案論壇也申請了微信公眾號進行平臺宣傳或保護論壇內容。
2. 社區形式落后,吸引力不強
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多以論壇為原型,而且多為電腦端,在全媒體時代難以滿足用戶多元化場景的需求。部分虛擬社區如檔案知網曾推出手機移動端應用,但主要形式與網頁版相差不大,影響力與吸引力均不強。其次,檔案虛擬社區的頁面設計與功能設計都未與時俱進,總體在策劃、設計等方面水平不高,界面設計美觀度整體不高。就內容類型而言,社區交流多以文字圖片為主,視頻為輔。由于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以及高速網絡的構建,用戶對流量的敏感性正在逐步減弱,因此,雖然文字和圖片仍然是最為主流的內容形式,但是視頻的接受度也在日益提高。視覺與聽覺的信息傳達更為迅速,也可以增強情緒和共鳴的傳遞。因此由于整體形式的落后,社區在吸收新鮮用戶群體上不占優勢,也存在舊用戶的流失,社區活躍程度不高。
3. 社區運營松懈,內容質量不佳
一個虛擬社區的建設不僅是平臺的開發,也包括后期運營與維護,需要耗費較多的精力運營,社區運營則主要包括對用戶的管理與對內容的管理。以往文獻顯示,運營團隊存在對用戶的需求響應不夠積極的情況,另外,社區任免規則缺失,管理人員長期處于離線或不作為的狀態,未能履行好管理職能。在進行內容管理時,運營團隊對社區內容整合力度不夠強,例如未對社區中含金量較低或者影響社區氛圍的發言進行處理,未對社區優質內容進行整理、提取與推薦,而是分散在各個板塊、各個主題中,使得用戶信息獲取難度加大,所耗費的精力也增多,較為影響用戶體驗。
4. 社區宣傳不足,社會認知不深
社區宣傳包括社區平臺的擴大宣傳與社區優質內容的站外傳播,在社區基調奠定、有穩定活躍用戶后,應當考慮對外進行宣傳,但就調查顯示,我國檔案虛擬社區整體影響力較低,以家庭檔案網為例,據站長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3月19日),“家庭檔案網”關鍵詞的本地排名(沈陽市)為21113名,外鏈數為16(即家庭檔案網被16個網頁鏈接),具體分布地區為浙江寧波、江蘇南京、山東博山、遼寧遼陽、陜西漢中,可見家庭檔案網在本地與外地影響力均不太大,社會認知不深。
四、優化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的對策
1.轉變固有理念,多方聯合建設
優化我國檔案虛擬社區的建設需要,檔案領域相關人士摒棄劃地自封的思想,樹立開放合作的理念,積極進行多方合作。聯合建設是一項較為復雜的系統化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因此在選擇合作單位方面要有較強的針對性。檔案虛擬社區是以檔案工作、學習、科研等信息交流為主要需求,因此在聯合建設過程中,檔案館、檔案科研院所、大型檔案企業等機構是社區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在檔案虛擬社區開發的生命周期中,筆者認為,首先可以檔案館為主導,與高校、科研機構、檔案企業等合作深度挖掘檔案虛擬社區各類用戶的需求,為檔案虛擬社區的設計提供總體規劃。其次是互聯網公司等技術團隊根據前期的需求分析結果與調研報告,對整個虛擬社區系統進行開發。最后是在社區投入運行后,由專業產品運營團隊協同檔案館等專業性機構進行社區運營,由技術團隊進行產品維護。
在早期檔案虛擬社區建設過程中,由于社區成員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社區的規模與發展路徑,因此可邀請類似于檔案知網、檔案界論壇、家庭檔案網等團隊入駐平臺,為各社區優質內容提供繼續展示與交流的平臺,并實現社區用戶聚集與持續發展。
2.多類平臺布局,形成傳播矩陣
多類平臺布局一方面是指檔案虛擬社區在電腦端及手機端均進行布局,另一方面是入駐外部知名社交媒介平臺或虛擬社區進行多平臺內容宣傳,打造新媒體矩陣(新媒體矩陣指的是運營者以不同名稱在單個自媒體平臺上開設多個賬號,或在不同自媒體平臺環境下分別開設賬號運營,并與客戶端相結合,從而形成一致對外的新媒體賬號方陣,實現同類信息的多渠道傳播,以及不同渠道的多層次吸粉效果[9])。而常規媒體渠道包括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百家號、網易新聞、知乎等。
自媒體矩陣的建設可以實現社區內容分發渠道的疊加,使信息更多樣化地傳達,并且更加個性化地選擇信息接收渠道。通過在自媒體矩陣中進行內容宣發,也更有利于檔案虛擬社區品牌的傳播,有利于潛在用戶的接收。以專業虛擬社區丁香園為例,丁香園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知乎、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不同媒體渠道布局,并且針對不同平臺屬性制定不同運營策略,按照各平臺的風格屬性再進行改造,根據人群、內容屬性再度細分,達到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3.豐富內容形式,提升內容質量
豐富內容形式是指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為載體進行內容表達,使社區內容實用性與趣味性并存。因為視覺感知比文字感知更讓人省力和愉悅,同時隨著Wi-Fi普及與5G建網,網民流量壓力將會得到較大緩解,因此在視頻花費較少的時代,文字的受眾將收窄,加之用戶移動化與碎片化使用場景的日益普遍,因此檔案虛擬社區應當積極挖掘新的內容體現形式,滿足多場景的用戶需求,如開發短時量音頻產品以適應碎片化使用場景,對于特定版塊使用視頻直播、語音直播以滿足實時性交流。
整體而言,社區內容根據來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平臺產生的內容,另一類是由用戶產生的內容。平臺自身產生的內容質量相對可控,但是一個社區的發展情況很大一部分均由用戶產生的內容決定。提升社區內容質量,應當促進核心用戶向平臺聚攏,并且鼓勵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創作中來以發展更多的核心用戶。因此社區可以通過創建獎勵機制等方式創建更濃厚的參與感與歸屬感來激勵社區用戶創造有價值的內容。
4.深化社區定位,拓展社區外延
深化社區定位有利于凸顯檔案虛擬社區的特點并以此為社區核心競爭力實現社區的差異化發展。深度挖掘社區定位應當對檔案領域進行深度挖掘,并借鑒國內外其他較為成功的虛擬社區的建設模式與建設經驗,與國外檔案領域接軌。擴展檔案虛擬社區外延有利于提高社區運營的深度與廣度,使之更貼近社區用戶的需求。而拓展檔案虛擬社區定位則可以通過加強檔案在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多個領域的滲透,建設富有特色與內涵并且更為活躍的檔案虛擬社區;通過采取跨界合作的方式提升社區影響力,如提取“檔案文化”這一核心元素作為社區品牌與其他品牌進行合作,開發檔案文化創意產品;可以通過豐富社區活動形式,開展線上線下活動以拓展社區交流空間,以知乎為例,知乎會定期舉辦線下活動,以此來匯集平臺內各領域優質用戶與活躍用戶,從而拓展知乎用戶交流方式,深化用戶對社區的認知與好感并且營造更好的社區氛圍。因此,通過不斷挖掘和拓展檔案虛擬社區的內涵和外延,檔案虛擬社區才會有更強勁的競爭力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各行各業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但著眼于檔案界,領域內人士的聯系與交流仍局限在一個較小的范圍,與外界的接觸仍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檔案界人士參與意識與交流意識的不斷增加證明了檔案虛擬社區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本文利用網絡調查、文獻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對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發現我國檔案虛擬社區建設現狀不夠樂觀,一方面是數量少,以往幾個較為知名的社區關閉運營,大量用戶流失并且缺乏新的交流平臺;另一方面是現存社區建設質量不佳,也存在關閉運營的情況。因此,我國檔案界亟待建立新型的檔案虛擬社區,不僅為檔案界人士提供學習交流的平臺,也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認識檔案的平臺,讓檔案學與檔案工作更好地滲透到公眾中去。
參考文獻:
[1] 沈校亮.虛擬社區知識共享與用戶采納行為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4-6.
[2]韓季紅,孫軍,連志英,李永貞,任越,張江珊,張曉,張全海.從《檔案學通訊》網站論壇看中國檔案學的發展走向[J].檔案學通訊,2008(04):46-50.
[3] 常冠林.欲車之行遠,須輪之不停——觀《檔案界》論壇存在的問題[J].檔案管理,2009(03):6-7.
[4]頓琴,李剛.《檔案界》的網絡社區——《檔案界》論壇特點和功能分析[J].檔案管理,2010(02):54-56.
[5] 孫大東.檔案自媒體的教育功能研究——以《檔案界》論壇為例[J].檔案管理,2016(01):55-57.
[6]Internet Archive. [EB/OL]. [2020.10.29]. https://archive.org/.
[7] 青島城市檔案壇.[EB/OL]. [2020-10-29].
http://club.qingdaonews.com/club_entry_57_2_0_20_0.htm.
[8]戴艷清,王朝偉.基于用戶需求的檔案網絡社區服務研究[J].檔案時空,2016(08):4-6.
[9] 陳勇.報紙新媒體矩陣產品化運營研究[J].中國報業,2017(11):56-57.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