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情緒與其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積極情緒的養成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工作、成長等有著重要意義。幼兒的情緒情感外顯,具有沖動性、外顯性、情境性等特點。幼兒期是培養幼兒積極情緒、進行情感教育的關鍵期,我們要從小培養幼兒的情緒能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培養幼兒積極的心態。
關鍵詞:幼兒情緒;心理健康;情緒與健康
一、情緒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性
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情緒在幼兒心理健康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情緒對兒童認知、行為、社會關系、個性的形成、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情緒對幼兒認知發展的作用
情緒對認知發展具有動力作用,情緒對幼兒的認知活動及其發展起著激發、促進作用或抑制延緩作用。贊可夫指出:“如果伴隨學習的思考與激動,對發現真理的詫異和驚訝并產生愉快的體驗,這些健康的情緒能夠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促進智力發展,而受壓抑、害怕、惱怒、反感可以抑制人的智力活動,阻礙智力發展。”積極的情緒能激發幼兒的求知興趣,促進幼兒注意、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諸多因素的不斷發展,對幼兒認知的發展有積極作用,反之,則阻礙幼兒認知的發展。
(二)情緒對幼兒行為的動機作用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情緒是人類本能的內驅力的滿足。”[1]情緒對幼兒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動機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情緒直接指導著幼兒的行為。積極的情緒可以提高活動效率,起正向的推動作用;消極的情緒,則會降低活動效率,甚至引發不良行為,起消極阻礙作用。比如,幼兒早晨到園見到老師應該說“早上好”,下午離園時應該說“再見”,結果由于幼兒早上普遍不愿意與父母分離,缺乏向老師問好的良好情緒和動機,而下午愿意立即隨父母回家,所以,比起說“早上好”大部分幼兒更愿意向老師說“再見”。可見,幼兒的情緒對其行為具有動機的作用。
(三)情緒對幼兒個性形成的作用
特定的環境與教育影響下,幼兒會形成系統、穩定的情緒反應,進而影響幼兒性格的形成。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在一定的、不斷重復的情景中,反復體驗著同一情景狀態,這種情緒逐漸穩定成為幼兒的性格特征。比如,幼兒長期處于一種和諧、輕松、友好的環境氣氛中,幼兒經常體驗到安全感,那么有助于活潑開朗的性格的形成;幼兒經常接受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等良好品德教育,那么幼兒就會形成關心、體貼他人等優良品質。反之,如果幼兒生活在責罵批評的環境中,幼兒則長期體驗到焦慮、不安的情緒,那么幼兒就形成了自卑內向的性格。
二、幼兒情緒發展的特點
(一)幼兒早期情緒特點
幼兒最初的情緒一般比較低級、簡單、不穩定,沖動性較強,比較外顯。具體表現為:一沖動性。受到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時,幼兒情緒就會出現爆發性,常從一端迅速發展到情緒的另一端。人們常說孩子的臉就像春天的天說變就變,孩子說哭就哭,說笑就笑。這個階段的兒童的情緒易波動,極不穩定。二是外顯性。幼兒的控制力發展差,他們的情緒變化毫不隱藏地表現出來,而且擅長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表達,不高興就哭,高興就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憤怒就瞪眼跺腳。這一階段的兒童的情緒通過外顯的行為直接表露出來,具有外顯性。三是情境性。幼兒的情緒隨著情境的改變而改變,比如得到新玩具、媽媽離去、新朋友出現等都會使他們的情緒大起大落。
(二)幼兒晚期情緒發展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情緒比較復雜、較為穩定、沖動性減弱,比較不外露,情緒發展主要表現為情感的發展。幼兒的道德感、審美感和理智感逐漸發展,情緒的控制力、穩定性不斷提高。具體表現為:一是道德感的產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別人的舉止行為是否符合社會道德標準而引起的情感。[2]三歲以后,兒童產生了簡單的道德感。在與成人的不斷交往中,幼兒初步接觸到社會人群對人和事物的好壞、美丑的體驗和評價,自己也逐步形成對事物的評價,幼兒的道德感也不斷發展起來的。二是審美感的發展。美感是人對事物身體的體驗,是根據一定的美的評價而產生的。[3]5—6歲的幼兒,由于其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和成人的指導,他們對事物的分析和辨別能力不斷增強,能從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圖畫美,什么音樂好聽,什么語言美,什么行為美。這樣就產生了對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悅的情緒體驗,審美感也就不斷發展起來。三是理智感的發展。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滿足認識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5~6歲幼兒的理智感已經明顯發展起來,突出表現在幼兒很喜歡提問題,并由于提問并得到滿意的回答而感到愉快。 兒童理智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環境的影響和成人的培養。
三、幼兒健康情緒的培養
(一)培養幼兒的情緒能力
情緒是個體心理體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建立、維持和改變個體與外界關系的功能,情緒的這種功能被廣泛認為是一種能力,即情緒能力。[5]情緒能力主要包括情緒認知能力、情緒表達能力和情緒自我控制能力。情緒認知能力不僅是指幼兒能力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內心情緒體驗與情感世界,還應包括對別人情緒的認知。我們要從小培養幼兒的情緒認知能力,比如讓幼兒觀察不同的面部表情、聲調表情、身體姿態等,讓他們說說是什么表情動作、想想在什么情景下,自己或他人會出現這樣的表情動作;還可以創設某些情境,結合幼兒具體的活動,讓幼兒明確感知他在這種情境中的情緒狀態,并做出相應的反應等。我們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鼓勵孩子充分地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為幼兒提供機會,讓幼兒能公開地、無約束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想;要教給幼兒一些控制情緒的方法,培養幼兒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比如生氣要發作時,默念數字或轉動舌頭等;要教育幼兒以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要一發作就產生過激行為。如高興時可拍手、唱歌或大笑等,但不可忘形或驕傲自滿;生氣時可向別人傾訴,但不可摔東西、打人等。
(二)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
積極情緒情感的養成,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發展。因此,家長和老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溫暖、安全、信任、互愛的環境,使幼兒積極的情緒情感能夠經常地得以表現,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環境影響,培養幼兒積極良好的情緒情感。
創設良好的情感環境,可以從物質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兩方面入手:從物質環境的角度來講,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溫度適宜、環境舒適、采光照明良好的條件,有充分的活動空間,無噪音干擾,到處充滿了綠色植物和美麗畫面的環境,有利于幼兒良好情緒的產生;從社會文化環境的角度來講,我們要為幼兒創設和諧、親近、平等、信賴的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對幼兒進行關心、肯定、鼓勵的教育方法,為幼兒提供健康、向上、求美的大眾傳播媒介以及安定、寬松的社會文化環境等,這些都是幼兒積極的情緒情感發展所必需的。
(三)培養幼兒積極的心態
積極的心態對幼兒保持愉快的心情、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我們要引導幼兒積極愉快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當幼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要引導他們發現事情中隱含的積極因素,用積極的方式對待自己,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用積極的方式評價他人面對不愉快的事情態度,積極在失敗中尋找原因,學習用樂觀幽默的態度對待所遇到的人與事,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教育,要以表揚為主,適時鼓勵孩子的每一進步;少批評,即使批評也要講求藝術,就事論事,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和人格,通過批評也達到促進步的目的。從小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參考文獻:
[1]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6
[2]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2
[3]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2
[4] 許日華.幼兒情緒能力的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2008(4):69
作者簡介:
欒文彥;性別:女;民族:漢;出生年月:1983年6月;
籍貫:山西省昔陽縣;工作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幼兒園;
研究方向:學前課程研究;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中小學二級教師;
單位所在地: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紡織城紡星一區;郵編: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