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檢驗的需求在持續增加,公司有些原有的檢驗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對外貿易發展的需要。本文淺析了東莞王氏港建電子有限公司商品檢驗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目的在于促進該公司檢驗工作的順利發展。
關鍵詞:商品檢驗;問題;對策
一、東莞王氏港建電子有限公司商品檢驗的問題
(一)產品品質檢驗流程不完善
品質檢驗流程是從來料、加工至出廠各各環節進行質量檢驗的工作流程,這要針對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工藝流程進行編制,一般包括三大部分
1、來料檢驗(也稱入庫檢驗)
2、加工過程檢驗,對于機加工行業要根據加工流程設定,一般包括自檢、互檢與專檢(三檢制),而對于化工生產,一般是設定中間產品的取樣部位。
3、最終檢驗(也物出廠檢驗)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企業間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質量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日益明顯,產品質量高低是企業有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之一,提高產品質量是保證企業占有市場,從而能夠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一個企業想做大做強,就必須在增強創新能力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在國內外,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開不了過硬的質量。所以,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任何一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千方百計致力于提高質量,不斷創新和超越,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標。
例一: 2013年8月,WKK接到了GN公司的所有抱怨,他們接收來自WKK的Beta藝術品包裹。一開始WKK負責人簽收了樣品,按照官方程序,新的版圖給供應商Goodyear,供應商Goodyear 沒有在外套筒上實現插入式的改變,但是卻將它視為分階段性的改變來耗盡最小訂貨量庫存(3000庫存量)。8月1日,供應商Goodyear運送了一批舊外套筒給我們公司,還問我們公司項目策劃人是否接受。不幸地是,為了確認Goodyear并沒有將這一消息發給負責人,而且還存在錯誤的思維定式,這種思維定式由于部分數字沒有被改變還在被使用。對于在規定日期內的交貨,在IQC從負責人那得到金制的樣品后,IQC(進料檢驗)沒有發現這種次品,因為部分貨物由總經理決定而沒有進行IQC檢查,從而成為豁免的那部分。所有檢查活動,包括觀測員的自控/QC(Quality Control )質量控制100%的檢查和質量保證的樣品檢查都沒有檢測出這種問題,因為沒有文獻對這種變化提出申請。因此,這種次品就進入到了客戶這一邊。
(二)商品檢驗不能得到有效監管
知識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品層出不窮,加工貿易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在相當程度上縮短了產品的使用周期。僅僅依靠檢驗機構現有的檢驗設備,無法實現對商品高質量的檢驗。首先,面臨業務量大、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若按常規的批批檢驗,商品檢驗口岸監管普遍無法實現對商品的有效監管。其次,檢驗人員若根據報檢批量的多少來調配進行抽檢,其檢驗結果無法代表所有進口批的整體狀況,無法保證工作質量。而如果在該項工作上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既不能將檢驗工作的重點凸顯出來,又無法將有限的人力分配在對重點敏感商品的有效監控工作中。因此,探索進出口商品新的檢驗監管模式已成為必然。
例二:2013年6月,一批運送去美國的貨物出現了問題,被商家退回來,原因是有頭發壓著電路板的主要線路,這批貨物之前在包裝完畢后由QA(Quality Assurance)檢查過,但由于人數不夠,采用的是抽檢方式,所以那一型號貨物全部要進行返工再包裝,返工后再由QA(Quality Assurance)抽檢,送到地方檢驗檢疫機構,如沒有發現問題就可以蓋章重新運送過去,但是,這無疑已經給顧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在此期間,訂購貨物的顧客有可能已經向別家企業打聽其他商品,這不僅延誤了公司商機,也使得公司的信譽度降低。
(三)商品檢驗信息利用效率低
利用信息提高商品檢驗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對商品檢驗工作來說更是關鍵。根據商品的特點、所用的檢驗方法和檢驗步驟等信息內容找出影響凈含量檢測結果不確定度的主要來源和檢驗的關鍵點,才能嚴格把握使檢驗準確性有可靠的保證。然而,從目前來看,進出口商品檢驗信息利用效率較低,檢驗部門利用信息服務于經貿活動的潛力沒有充分得到發揮。主要原因:一是全國各地檢驗機構之間沒有建立聯系網絡,以致無法聯網共享數據。各程序運行之間的信息連接也存在縫隙,無法保證信息連貫,從而造成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二是信息溝通還停留在文字報表上,檢驗部門與地方沒有建立協作聯系網絡。導致商檢掌握的大量進出口商品、國際市場動態、國外經貿情報等信息,難以快速、直接地發送到各個地方企業。
例三: 2009年8月,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對玩具安全標準(ST2002)進行了第八次修訂。本次修訂主要有以下幾點變化:一是對著色玩具顏色的遷移試驗編制了明確的顏色遷移比較標準;二是對玩具涉及的紡織品中甲醛的含量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和規定。檢驗檢疫部門應提醒玩具等相關出口企業予以高度重視,當時WKK正趕制一批送往日本的貨物,由于地方檢驗檢疫部門文字報表發送較慢,沒有及時的通知到,貨物被日本顧客退回,導致公司利益慘重。
二、針對問題所提出的對策
(一)嚴格檢驗,把好商品質量關
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發展,針對例1中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如下方法來提高產品質量。
首先,WKK應要求在任何問題的情況下,供應商Goodyear都必須正確地實現改變和及時反饋,供應商的庫存量應制定統一標準,一旦超過標準,及時分析原因,對產品質量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其次,WKK負責人必須通過模型做好首批確認,而不是基于樣品檢驗。如果在緊急生產情況下,一批物料必須在檢查前發放,那么在發放前IQC檢驗員應依據WKK抽樣計劃預留一定數量的檢驗樣品,在每批發放的物料包裝上貼上“讓步接收”標簽。
再次,WKK同樣可以采用同樣的新品首批給GN當地負責人確認。
(二)全面落實產品的監管
針對例2中的問題,筆者覺得在面臨業務量大、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企業向當地檢驗檢疫機構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合格保證模式檢驗監管審批表,提供企業簡介、進出口商品種類、進出口性質、年進出口量等的情況說明。經考核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報分管領導審批后實施。通過采用合格保證模式,既能有效保證產品質量,又提高了檢驗效率,加快了放行速度,緩解了人手少業務量大的矛盾,從而可以落實進出口貨物的全面監管,有效地促進了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
(三)提高產品檢驗信息利用效率
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提高進出口商品檢驗信息利用效率。一是創建信息化網絡及其平臺。二是重視與口岸信息的交流。針對例3中的問題,筆者認為檢驗檢疫機構的相關業務部門與企業建立電子對話窗口,及時通知企業新制定的要求以及解答進出口企業提出的各類問題,企業也可以在網上實時查詢到檢驗檢疫流程的進展情況,從而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強了執法工作的透明度和監督的有效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中東莞王氏港建電子有限公司商品檢驗存在的產品質量、檢驗監管以及信息利用三個方面的問題,相應提出了全面監管好進出口貨物,提高信息利用率,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管理這三個對策,旨在促進公司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從而在外貿行業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顧建良.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市場存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中國檢驗檢疫, 2003,(06):41.
[2] 蔣曉光. 我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機構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 商場現代化, 2005,(30):12.
作者簡介:
鐘蓮英,講師,中南大學碩士畢業,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