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雙
課業負擔問題是一線教師長期直面的困惑,如何科學解決該問題,讓教學課堂充滿樂趣,是教師一直在探索的。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雨課堂”智慧教學工具應運而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我們采取智能“云端”服務,通過智能推送、動態數據采集和分析反饋,實現對教學全過程的科學監測、評價和調控,用看得見的數據診斷學生課業負擔問題,利用師生智能終端和“雨課堂”應用支撐平臺,采用大數據支持下的教學決策,將課前、課中、課后融為一體,使“診斷”與“對策”相得益彰,形成“智趣”的教學新生態。經過全體教師的探索,總結出了“三個階段+八個注重”的教學經驗。下面我將結合《湖心亭看雪》這首古文的教學經驗具體分析。
一、課前預習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先學”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內驅力。教師利用“雨課堂”向學生推送預習所需的電子課件,如幻燈片、語音講解、插入課件中的慕課和微課、預習檢測等,教師在后臺跟蹤查看學生預習全過程。預習結束,教師查看預習報告,在平臺端下載教學日志,了解學生的預習詳情。
1.查看預習日志,精準把握學生學習情況
預習統計數據是學生課前學習最客觀真實的體現,精準把握學生學習情況是教師教學決策實施的依據和前提?!逗耐た囱奉A習完成后,“雨課堂”后臺自動生成預習報告,并把預習日志以表格形式推送到綁定郵箱,教師查看全班學生預習情況,如課件查看率、每頁幻燈片停留時間、收看微課時間、學習總時長、“不懂”和“報告老師”互動情況、預習檢測得分等。
2.優化教學設計,教師注重精準教學
教師分析學生的課前預習數據,修改課堂教學課件,優化教學設計,把課前預習產生的學習問題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去解決。根據預習反饋,教師可以重新設計《湖心亭看雪》的教學方案和課件,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并重新規劃教學流程,對課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環節進行改進,使教學能夠做到精講精練。
二、課中教學
1.采集動態數據,注重調節學習狀態
“雨課堂”的動態數據采集為課堂裝上了“精密儀表”。一是學生參與率,二是答題正確率和得分,這些動態數據都直觀地反映出學生是否真正進入課堂。在教學《湖心亭看雪》第一課時的隨堂檢測填空時,需解釋加點詞語“是日更定矣”“湖中人鳥聲倶絕”,“雨課堂”數據顯示正確率只有46.5%,我隨即采取“隨機點名”和“投屏”的方式,學生一下子集中精力,交流探討,正確率馬上提升到了86.6%。由此可見,學習狀態決定學習效果。
2.分析“不懂”與檢測,注重調整教學節奏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不要留疑難問題,如果學生普遍產生疑問,我適時調整教學節奏?!坝暾n堂”電子課件的每個頁面都有“不懂”按鈕。在教學《湖心亭看雪》時,后臺顯示有個頁面“不懂”達到28人次,內容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余舟一芥……”中的白描手法。我隨即放慢教學進度,播放微課,拓展講解。隨堂檢測或考試結束,“雨課堂”會生成柱狀圖,顯示作答占比和正確率占比,也為教師適時調整教學節奏提供依據。這就是課堂上“以學定教”的教學智慧。
3.應用支撐平臺,注重師生高效互動
高效互動是現代課堂的必備要素。“雨課堂”把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支持課堂多邊互動,更方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湖心亭看雪》時,我運用了平臺支撐的多種互動方式,如“不懂”反饋98人,“彈幕”66條,“投屏”28次等?!半S機點名”使學生精力更集中;“不懂”按鈕使學生不再產生質疑的心理壓力;“彈幕”張揚了學生的個性,課堂充滿新鮮感時尚感;客觀題和主觀題都可以全員參與作答,主觀題隨機互批互評,提升課堂參與感。
4.開展小組學習,注重合作探究交流
“雨課堂”支持主觀題的合作探究性學習,教師發布題目到學生終端,學生開展小組協作學習,每人都有一次平臺上作答的機會,后面作答的在前面同學基礎上修改,以小組最后一個共同商定的答案為準。然后小組之間互批互評,教師也參與小組評分,最后綜合分是每個小組得分,也是組內每個成員的得分。教師把小組答案投屏到大屏幕,開展小組間的互動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探討熱烈、探究深入,課堂充滿獲得感。
三、課后鞏固
1.教學日志反饋,注重個性化精準指導
教學日志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成績、學習軌跡,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的指導更加精準。一是分層布置作業,二是按需推送資源,這樣使學生各盡所需、學有所長。班里有個叫王琳的學生,我在教學日志中發現她的文言文翻譯能力相對欠缺,便向她推送文言文翻譯作業、翻譯知識的微課,并在網上批閱她的作業,推送作業語音講解,滿足她的學習需求。
2.平臺錯題查看,注重個性化自主學習
“雨課堂”自動形成學生“錯題集”,這是學生知識的盲區和能力發展點。《湖心亭看雪》教學完成后,我引導學生查看自己的“錯題集”和“不懂”的幻燈片,主動在“報告老師”中與教師網上交流,從而疏通知識節點,提升能力,完善自我,增強信心。
“雨課堂”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直接、動態、即時記錄和調控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坝暾n堂”的減負模式,實現了“互聯網+”環境下學生課業負擔問題的診斷和教學決策,讓師生體會到“雨課堂”的意義,讓教與學都更具趣味性、科學性,讓學生學有所得,從而最大化地實現每堂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