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霞
【摘 ? ?要】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將教學關注點過多地放在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上,從而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欠缺、提問能力薄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圍繞小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提問能力培養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改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提問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0)33-0068-02
一、營造提問氛圍,激活問題意識
提問能力的培養需要以問題意識的樹立為基礎,大量實踐證明,適宜的學習環境有助于緩解學生的不良學習心理,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因此,教師在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中應注重營造和諧學習環境,引發學生在學習環境中主動思考、主動發現,進而提出問題。蘇聯教育家贊可夫也曾指出“如果班級里能夠創造出一種推心置腹地交談氛圍,孩子們就能把自己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中來。”由此可見,提問氛圍的營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小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培養小學生提問能力必不可少的元素,為小學生的提問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案例1:在《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拿出實物教具,如彈珠,提出問題“假設我現在一共有52個彈珠,想要將其平均分給兩個班級,請問每個班能夠分到多少個彈珠?”
學生:52÷2=?
教師:請同學們列出豎式,計算結果。
(此時學生紛紛嘗試列豎式計算結果,但是出現了兩種計算結果,一個結果為正確答案26個,另一個計算結果并未計算出得數。)
教師:同學們在剛才的列豎式計算中有哪些疑惑嗎?
學生:(猶豫著舉手,小聲地說)我想要知道為什么計算出的結果個位是“6”,而不是“1”。
此時,其他學生有的捧腹大笑,有的起哄,覺得這名同學提出的問題好笑、幼稚,讓原本便不敢提出疑惑,后來鼓足勇氣說出疑惑的學生感到尷尬,甚至是無地自容。其次,這種情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時有發生,讓這些提出疑惑的學生在說出自己想法的時候,因為受到了同學的嘲笑而后悔自己剛剛的行為,并決定下次再出現疑惑時寧可不懂,也絕不說出口,從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就打消了小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教師應營造營造出一個好的提問氛圍,以有爭議的話題提出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惑,并對敢于提出疑惑的學生給予表揚,讓小學生明白提出疑惑是因為發現了問題,而能夠發現問題比并未發現問題更可貴。同時也要告誡全班同學不要嘲笑、譏諷同學,“不恥下問”是一種高尚的學習品質,值得任何人學習。
二、創設問題情境,強化提問能力
問題情境創設是情境化教學法中的一種,將其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小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中主動發現、在入情入境中合作探究,在問題情境中調動已有經驗,迫切地想要解決問題,在尋找問題解決途徑中強化問題分析能力,進而強化提問能力,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普遍存在思維能力薄弱、問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問題,那么就需要教師在問題情境創設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問題的聚焦點,刺激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且通過思維的推理與篩選,選擇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從而讓小學生在生成問題意識、鍛煉提問能力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理解。
案例2:以《認識負數》的教學為例:
教師在新知講授前可以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天氣預報顯示,今天白天的最高氣溫是15℃,最低氣溫是-3℃,并且每一個時間段的溫度數值都不一樣,20點的時候氣溫恰好是0℃。”講述完這段話之后,教師應引領學生提問,如教師提出:聽完本次天氣預報情況之后,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A:為什么天氣預報中的溫度是用“℃”表示,而溫度計上除了“℃”之外還有“°F”?它們代表的意思一樣嗎?
學生B:“-3℃”是什么意思?
學生C:為什么溫度會出現負數呢?
學生D:負數從哪來的?
學生E: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用到負數?
“負數”這一概念雖然是新知,但學生對于負數并不陌生,在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有關“負數”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生活情境為契機,引領學生從生活問題情境聯想到實際生活,進而讓學生的負數概念學習有跡可循,并在生活情境的分析中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將數學思維聚焦于問題上,以自己的數學思維、生活經驗為基點,從他人所提出的問題中獲得啟發,進而提出更加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以此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提問能力。
三、建立有效評價,升華提問能力
評級是課程教學中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目標在于了解、分析、總結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給予學生合理的學習建議,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評價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評價應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更好地發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以此讓小學生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在敢于提問、善于提問、有效提問中獲得成就感,實現小學生問題意識與提問能力的良性循環發展。
案例3:在《小數的乘法與除法》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三道小數乘法的計算題“6.02×10=?”“6.02×100=?”“6.02×1000=?”先讓學生利用計算機計算得出結果,得出三道題的答案分別是“60.2”“602”“6020”,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觀察乘數和積的小數變化情況,你發現了什么?”學生們通過觀察發現小數在乘以10、100、1000的時候,小數點分別向右移動了一位、兩位、三位。此時,教師應對學生總結出來的規律進行表揚,讓小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更加踴躍地參與到數學新知學習中。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教師可以說“通過觀察與發現學生總結出了小數點向右運動的規律了,那么,你們還想要了解更多嗎?”經過教師的提醒,一名平時成績一般的學生忽然想到“小數點會不會向左移動呢?”“如何才能讓小數點向左移動?”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與啟發下進一步深入探究了小數點乘法與除法的運算規律,開動了腦筋,促進了小學生的提問能力發展。
這名成績一般的學生可以最先反映出小數向左運動的問題,就足可以說明這名學生在這節課中的學習態度認真、緊跟著教師的講述思路,教師可以以此問題為契機,當眾表揚一下這名平時表現一般、成績一般的學生,以適當的鼓勵性評價作為強心劑,讓他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更加認真,發言的積極性更高。這時,我們發現別的學生都會投以羨慕的眼光,若有所思一般,在接下來的學習中表現得更加積極。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對某一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贊揚,樹立了榜樣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只要真正提出自己的疑惑,就會受到教師與同學的鼓勵與支持,從而讓學生的提問熱情不斷升溫。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培養,是提問能力發展的必要前提,為了達到問題意識與提問能力培養的目的,教師應為學生創造提問的學習氛圍,引領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發現問題,并且通過邏輯思維的分析,探究問題解決的有效途徑,以此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為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李曉紅.敢問、善問、解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三部曲[J].數學教學通訊,2017(16).
[2]趙衛琴.巧問引思——例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數學教學通訊,2017(19).
[3]周華林.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和實踐[J].數學教學通訊,2017(19).
[4]王金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5]古淑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提問能力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01).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