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參與國家戰略創新體系建設,加快提升自身創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中國企業要深入思考“四個面向”的貫徹途徑,在強化創新戰略、探索創新機制、增強創新效率等方面實現新突破。
以創新驅動戰略為企業育先機。對國民經濟而言,科技創新是高質量供給、創造新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實現國家富強的重要支撐。對企業而言,科技創新是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突破“卡脖子”技術、實現更高更大發展的重要支撐。高新材料是全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石,面對技術封鎖,材料企業必須自立自強,有所作為。我們要圍繞“四個面向”,突出戰略重點,加強原始創新,強化自主創新,不斷集成創新,積極協同創新,在傳統材料領域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在新材料領域日新月異、鞏固優勢、突破“卡脖子”封鎖,在工程服務領域創新國內外經營與投資的思路及模式。大企業更要找準主要目標,迎難而上,打造關鍵領域協同創新的大平臺,助推國家關鍵戰略領域的重大技術變革。
以機制創新賦能企業開新局。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為下一步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為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國有企業只有在機制上實現突破,才能真正凝心聚力,充分調動企業家、資金、技術、組織等要素的創新活力。高新材料研發周期長、成本高、產業化難度大、投資回報周期長,需要優良機制來強化動力,化解阻力。我們要積極動員加快推動改革試點,鍛造一系列適合材料行業和企業特色的優秀創新機制。除了做好技術創新、孵化、產業化等工作外,還要用足用好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新機制,激發出科研人員和干部員工的創新力和活力,助推企業成為活力四射的創新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