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躍龍 卿惠廣
本文以長沙市某汽車部件生產企業(yè)為對象,通過分析該企業(yè)生產車間所設置的通風防護設施的氣流組織類型和性能檢測結果,評價其控制效果。
通風防護設施在職業(yè)衛(wèi)生防護工程中是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一個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企業(yè)工人接觸塵毒危害的程度,對于保障勞動者的職業(yè)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通過對長沙市某汽車部件生產企業(yè)的通風防護設施進行現場調查,分析全面通風和局部通風的氣流組織類型,對局部排風罩的控制風速、全面通風系統的新風量進行檢測,綜合評價該企業(yè)通風防護設施的控制效果并給出改進建議。
本案例采用現場調查的方法,全面了解企業(yè)概況、原輔材料、生產設備、生產工藝流程、產生的主要職業(yè)病危害因素;重點調查通風防護設施的組成、數量和分布情況。
該汽車部件生產企業(yè)于2016 年4 月成立,年產汽車起動機450 萬臺、汽車發(fā)電機360 萬臺。該企業(yè)使用的主要原輔材料有各類電樞鐵芯、銅線、標準件、無鉛焊錫、防腐漆、絕緣漆、苯乙烯等;主要生產設備包括搪錫爐14 臺、點焊機60 臺、浸漆機20 臺。
主要生產工藝流程如下:起動機電樞分裝、起動機開關分裝→起動機總裝,發(fā)電機整流器分裝、發(fā)電機轉子分裝、發(fā)電機定子分裝→發(fā)電機總裝。
其中,起動機電樞分裝線包含搪錫、點焊和滾浸等工序,產生二氧化錫、銅煙、苯乙烯、噪聲等職業(yè)病危害因素;起動機開關分裝線包含點焊工序,產生二氧化錫、銅煙、噪聲等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發(fā)電機轉子分裝線包含焊接和滾浸等工序,產生二氧化錫、銅煙、苯乙烯、噪聲等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發(fā)電機定子分裝線包含焊接、浸漆和噴漆等工序,產生二氧化錫、銅煙、苯乙烯、噪聲等職業(yè)病危害因素;發(fā)電機總裝線包含焊接工序,產生二氧化錫、銅煙、噪聲等職業(yè)病危害因素。企業(yè)所有生產線均布置于同一個車間內,劃分為起動機生產和發(fā)電機生產兩大區(qū)域;車間采用三班倒工作制,每班工作7.25 h,車間內當班工人數最多時不超過900 人。
浸漆機上方的局部排風管道
企業(yè)在生產車間內產生有毒氣體的浸漆機、噴漆機、燒漆去漆機、點焊機、搪錫爐等設備的外圍安裝了玻璃防護罩或擋板,并在其上方設置了抽排風設施,形成柜式局部排風罩。局部排風管道都與通風主管道相連,主管道總風量為10 萬m3/h。
車間內的新風由車間附屬樓3 樓AHU 風 機 房 內 的10 臺Climate 5 000 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及組合風柜經送風管道送入車間,再從均勻設置在車間各鋼結構立柱上的散流器風口出風,回風口設在廠房中間8 m 高位置,呈南北走向。
整個車間全面通風的氣流組織方式為下送上回,局部通風的氣流組織方式為下送上排。但現場調查發(fā)現,起動機生產區(qū)少數散流器風口和發(fā)電機生產區(qū)散流器風口并未送風。
針對該汽車部件生產企業(yè),筆者按照GBZ 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jiān)測的采樣規(guī)范》要求設置采樣點,同時按照GBZ/T 300-2017《工作場所空氣有毒物質測定》要求,使用FCC-25 型防爆粉塵采樣器和FCC-1500D 防爆大氣采樣器分別對空氣中的金屬煙塵和有機毒物進行采樣,使用TAS-990F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PE900T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和Agilent 7890B 氣相色譜儀進行樣品分析;按照GB/T 16758-2008《排風罩的分類及技術條件》和AQ/T 4274-2016《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guī)范》要求對局部通風系統進行檢測。
按照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第1 部分:化學有害因素》、AQ/T 4274-2016《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guī)范》和GBZ 1-2010《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和要求進行評價。
筆者對生產車間的浸漆機、噴漆機、燒漆去漆機、點焊機、搪錫爐等設備作業(yè)位空氣中的金屬煙塵和有機毒物進行采樣和濃度檢測,并引用GBZ 2.1-2019《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yè)接觸限值第1 部分:化學有害因素》中相應的職業(yè)接觸限值判定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工作場所化學物質的檢測和判定結果如表1 所示。
對上述地點的局部排風裝置的罩口控制風速進行檢測,并采用AQ/T 4274-2016《局部排風設施控制風速檢測與評估技術規(guī)范》中的限值標準判定所測控制風速是否達標。局部排風裝置控制風速的檢測和判定結果如表2 所示。
對車間附屬樓3 樓10 臺AHU組合風柜每個送風口的平均風速、面積進行了測量,并計算出每臺組合風柜的送風量,如表3 所示。
表1 工作場所化學物質定點檢測結果
表2 局部排風裝置控制風速檢測結果
由表2 的判定結果可知,所測的11 個排風罩中,乘用車起動機電樞分裝5 線點焊機排風罩、商用車起動機電樞分裝2 線搪錫爐排風罩的控制風速未達到0.5 m/s 限值標準,其余排風罩控制風速達標。
由表3 的檢測和計算結果可知,生產車間的新風量為187 637.76 m3/h,而目前車間內白班作業(yè)人數在500人左右,交接班時人數最多不超過900 人,按此推算,人均新風量>30 m3/h,符合GBZ 1-2010《工業(yè)企業(yè)設計衛(wèi)生標準》第6.6.1 條中所述的“采用空氣調節(jié)的車間,應保證人均新風量≥30 m3/h”的相關要求。但起動機生產區(qū)少數散流器風口和發(fā)電機生產區(qū)散流器風口并未送風,進風氣流分布不均,造成有害物質在局部作業(yè)場所聚集。
表3 生產車間新風送風系統檢測結果
該汽車部件生產企業(yè)車間的全面通風采取置換的氣流組織形式,氣流方向為下送上回,這種下送上回的置換氣流組織形式不易產生氣流短路。
車間的局部通風采用柜式排風罩,11 個排風罩中,9 個罩口控制風速達標。從所測局部排風罩的控制風速與相應作業(yè)位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濃度來看,兩者存在一定的關聯性,控制風速相對較低的作業(yè)地點,空氣中化學物質的濃度相對較高,但兩者達標與否并不絕對一致。
車間的人均新風量雖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但部分散流器風口并未送風,進風氣流分布不均。在全面通風房間內,應盡量使進風氣流均勻分布,減少渦流,避免有害物質在局部作業(yè)場所積聚。
根據該車間通風防護設施的布置和運行情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定期對散流器進行檢查維護,使散流器風口都能正常送風,保證整個車間進風氣流分布均勻。二是定期對車間的局部排風裝置的風量和風壓等參數進行檢測,加強對排風機的維護保養(yǎng),以及加強對排風罩、排風管道的密閉性檢查,使風量、全壓等參數盡可能達到或接近額定值。三是對于控制風速未能達標的局部排風設施,可通過調整排風罩的布設位置和朝向、改變排風管道和罩口的口徑乃至改變局部通風系統的氣流組織方式等,以實現控制風速的檢測結果不小于限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