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北京市 100720)
為人們提供信息和知識并使其得以使用于各個方面,是超越于時代和地域的應于普遍尊重的價值之所在。著作權法即是認定這些價值,對實現上述價值做出了例外規定。但是這些規定隨著媒體的多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反映圖書館以新形式保存資料或提供服務,或使用者以新形式使用資料等需求,著作權法也需要不斷隨之更新和演進。
我國《著作權法》于1990年出臺后經過了2001年和2010年兩次修訂。但在對圖書館的除外性規定卻未做修改。《著作權法》第22條對圖書館做出除外性規定。該條第1款規定了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使用他人作品的幾種情況,其中第8項有“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為陳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的規定。上述《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至今有30年的歷史,其已無法反映當前信息保存和傳播方式的多元化發展。與此不同,最近其他部分重要國家陸續修改了各自的著作權法,或正致力于其修訂。例如英國于2014年修改著作權法中“圖書館和檔案館”一章,擴大了使用對象的范圍和簡化了館際互借的程序(Cornish,2015),同時也引入圖書館可以將孤本電子化的條款。2006年澳大利亞也有“圖書館公平使用資料的法律規定應更加緩和”的提案(Australian Law Reform Commission,2013)。因此本文擬對包括我國在內的重要國家圖書館例外規定進行分析和比較異同,期待從中得出值得借鑒的部分以期對我國今后《著作權法》第22條修改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以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的著作權法關于圖書館的例外規定為分析對象。英國最后一次修改離現在比較近,澳大利亞允許向使用者傳送電子復制品,日本和韓國的規定非常接近(鑒于此,以下僅以日本為中心),美國最后一次修改距今時間較長,但是出于其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筆者也將其納入分析范圍之中。本文圍繞上述國家圖書館例外規定,以作品的復制和傳遞、保管或為其他圖書館的保存和替代而進行復制,以館際互借為目的復制原文和傳遞,圖書館資料的電子化和使用規定為中心展開分析。
圖書館對作品的使用形式多樣,并非都能作為著作權法的例外規定對象。只是在為使用者提供所藏資料的復制、圖書館為保存孤本而復制、復制絕版資料提供其他圖書館館藏資料數據化提供使用者使用等特定情形才構成例外。但是體現上述規定的方法或表達方式各有不同。例如英國版權法第3章“作品相關許可行為”中第40B條規定,設在“圖書館和檔案館”條目下,美國版權法第1章“著作權的保護對象和范圍”中第108條,澳大利亞版權法第3編“具有獨創性的語句、戲劇、唱片及美術作品的著作權”中的第5章“圖書館和檔案館作品的復制”,日本著作權法第5關“著作權的限制”中第31條“從圖書館等機構復制”中做出了例外規定。這些規定從內容上來看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使用圖書館藏書制作和提供復制品,為版本復制,特殊情況下作為替代資料復制等方面是類似的。因此不僅我國其他國家也在著作權法中對圖書館使用做出例外規定其目的是在于積極發揮圖書館的社會作用。圖書館制度是為滿足人們的知情權而由人類設計的社會制度。當然初期的圖書館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公開的圖書館。滿足人們的求知欲并達到知識層面的成長和使用于自己的人生,這是任何人都擁有的基本而普遍的權利。圖書館就是為滿足這些權利而將讀物和信息資料作為藏書收藏,并通過提供到館閱讀或出借的形式提供服務。此外還為需要調查研究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資料復印件或為保護原件而制作復制品。而且圖書館之間相互合作稀缺文獻擴大對使用者的服務。這些圖書館任務中多數是與著作權法所定復制相關的行為。

1911年英國的版權法原件并無對圖書館例外規定,而是有合理使用條款和6個著作權限制條款,到1956年通過新版權法引入圖書館的例外規定條款。1901年澳大利亞作為英國的自治領組成澳大利亞聯邦適用1911年版英國版權法,直到1968年修訂版權法引入圖書館例外規定條款。日本通過1971年著作權法的全面修訂,引入個人、教育機構、圖書館等使用作為例外的規定。美國是國立圖書出版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ok Publishers)和美國學術協會理事會研究材料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Materials for Research of the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自主簽發“君子協定”(Gentlemen’s Agreement),在此協定中約定了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相關事項并據此使用著作(The section 108 Study Group,2008,p15)。此后在1976年修改版權法時引入了圖書館例外規定。我國著作權法沿革。
各國著作權法形式各異,著作權人的權利和其條件和范圍也不同,圖書館的例外規定也不例外。在此情形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著作權專家Crews以會員國為對象展開的三次調查結果(Crews2008,2014,2015)為比較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資料。根據最近2015年的資料集(Crews2015),在188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中完全沒有圖書館例外規定的國家有32個。在各國的規定中最為普遍的是為使用者提供復印、以保存為目的的復制、替代損失為目的的復制,提供館際互借和原文服務的規定也比較常見。上述報告反映了近幾年技術和研究形態的變化,從而也促使各國修改著作權法,尤其是歐盟成員國之間館際借閱和電子復制的規定也應運而生。而完善圖書館例外規定的努力也從未間斷。2008年美國在議會圖書館和著作權廳的支持下誕生了以修改版權法下圖書館例外規定條款,擴大例外規定適用對象,認可以保存為目的的電子資料的復制為內容的研究報告(The Section 108 Study Group,2008)。美國版權廳指出順應時代的重要條款之一就是108條。此后通過Brown,2013圖書館的保管和替代復制變得更加靈活,電子復制品也頻繁用于圖書館外,大量文獻被電子化。IFLA提出提供館際互借和電子形式的文獻,并向WIPO提出孤品使用等圖書館例外規定所需國際框架(IFLA,2013)
我國也有圖書館例外規定相關比較分析。本文在對著作權法的例外規定進行比較研究方面與國內研究具有一定類似性。但是比較國家不同,通過比較指出我國規定的具體問題點也不同,因此提出的具體建議也不同。
日本著作權法對圖書館的例外規定為第31條“圖書館等的復制”中。其第31條第1款規定了適用該條款的一般事項,第1項是為使用者復制、第2項為版本復制、第3項為他館復制。根據日本著作權法第31條第1款及其實施令第1條3款規定,該條適用對象是國立國會圖書館、為公眾提供資料服務設立的圖書館科(第31條第1款)及其他設施,如地方公共圖書館、大學圖書館、教育機構圖書館,收集和保存圖書為公眾提供服務的設施或研究所,或國家、公益團體設立的履行類似功能的設施(著作權法實施令第1條3)。上述規定的其他設施適用實施令第1條3時應配備司書或類似職員。
使用者復制。圖書館應使用者請求為調查或研究,可向一人提供一份公開發表作品的部分復制。但是發表后經過一定期間的定期刊物的報道可復制全部(第31條第1款)。日本著作權法并未對“部分”做除界定。日本“著作權研究信息中心”解釋為作品50%以下相當于一部分。發表后經過一定期限的定期刊物是指不能通過正常途徑購入的期刊。如果是月刊為月刊發表后經過一個月的上一月的號即可視為出版后經過一定期間的刊物。但如果是年刊的,上述“一定期間”需要一年,因此“日本復制權中心”和大學圖書館協會簽署約定一年發表一期的定期刊物,出版后經過3個月就可以復制定期刊物中包含的個別報道的全部復制。
版本復制。為保存圖書館資料必要時可以復制(“著作權法”第31條第2款。)但并未明確可以復制的部分,對于復制資料的形式也未做特別規定,如是否可以電子復制等。如果他館請求時,只能請求復制絕版或類似難以購入的圖書(“著作權法”第31條第2款)。此處依然沒有復制量和份數的限制,同時也無禁止電子形式的復制的規定。
電子復制及傳送。在日本可以電子復制的圖書館是國立國會圖書館。首先國立國會圖書館為防止館藏資料的滅失、損傷、污損,作為原件替代可制作或向使用者提供電子形式的復制品(“著作權法”第31條第2款)。此外國立國會圖書館可將電子復制資料中絕版或難以購買的資料傳送他館,也可向使用者提供被傳送作品一部分的復制(第31條第3款)。但是上述使用應為非營利目的,是應使用者請求提供調查研究,限制一人一件且為一部分。
英國通過2014年6月1日實施的“版權與表演權”(研究、教育、圖書館,檔案館)規定2014)和同年10月29日實施的“版權與表演權”(孤品作品特定許可使用規定2014)全面修改了既有著作權法“圖書館和檔案館”章節的規定。即在第40條第2款中追加了“圖書館和教育設施”等通過專用終端傳送、第42條第一款司書復制一部公開作品,刪除原第37-40條的規定。在“圖書館和檔案館”的下一節設“孤品”一節,在第44B中追加了“孤品許可的使用”規定。從而也得到該項規定對圖書館提高服務效率減少經費起到重要作用的評價(CLIP.2014)。
“圖書館和檔案館”“孤品”一節條款如下:
第40條第1款:司書或檔案館出借復制品;40條第2款:圖書館和教育設施通過專用終端傳送;第41條:司書復制:向他館提供一件復制品;第42條:司書等的復制:作品的替代復制;第42條第1款:司書復制:復制1件發表作品;第43條:司書或檔案管理員的復制:復制一件未發表作品;第43條第1款:解釋第40條至第43條;第44條:出口目的用作品的復制;第44條:法定版本圖書館。
“孤品”:
第44條第2款:孤品許可的使用
適用上述規定的機構是公共圖書館或教育機構的圖書館。圖書館或檔案館相關具有營利目的的活動是指以營利為目的設立,或開展營利性活動或由營利性主體管理的活動(第43條第1款)。
為使用者復制
為使用者提供復制品可分為發表作品和未發表作品。第42條第1款規定非營利性圖書館的司書可復制發表作品中定期刊物一期中的一篇報道向使用者提供一份復制。但是應符合下列規定:首先應依使用者申請提供,使用者需提供其姓名、聲明未曾得到相同復制品、用于非營利性目的的調查或個人研究等內容在內的書面申請。其次,司書應確認上述申請非謊言(第42條第1款第2項、第3項)。若提供復制品需要付費用時,此金額應與制作復制品所需費用相當(第42條第1款))。如果約定條款限制42條第1款許可的事項的,不能強制執行42條第1款第6項規定的事項。
使用者請求復制未發表作品的,可提供全部或部分復制品(43條第1款第1項),但是需提交上述書面申請,如收取費用時可參照制作費用計算(43條第2款第4項),這些資料需要滿足在捐贈圖書館前未公開發表或未向公眾傳播,著作權人未禁止復制(43條)等條件。無論是否公開發表,圖書館可提供1份復印件,其復制方法不受限制。因此可以制作包括電子復制在內的所有形式的復制品(Crews.2015)。
版本復制
圖書館司書可以復制永久藏書,這可分為兩種情況。首先可以為保存本館資料為目的(第42條第1款第1項)。其次其他圖書館的永久藏書滅失或破損時,可復制作為替代品。即為本館版本復制或為提供他館版本復制均為可能,但需滿足以下條件(42(2))。首先復制對象主要是圖書館區內的參考用藏書。其次是其資料公眾難以入手的藏書,或只向其他圖書館出借的書。這些條件就是為了明確這種復制并非為使用者提供的普通復制,而是為了保存這一點。而且版本復制僅限于無法以合理方法購入該資料的替換本(第42條第3款),為其他圖書館提供替換復制品僅限于非營利圖書館。與為使用者復制的規定相同,即使存在對版本復制的契約條款,也不能就該條款強制執行。(第42條第7款)。
作為復制對象的作品包括文獻作品和音樂作品在內的電影、廣播、音像、美術作品、相片等發表或未公開發表的作品,且為了保存可以多次復制。因為僅復印一件,可能出現較難長期保存的問題。在2014年修訂之前只允許復制1件,未包括美術作品或音像,也不允許為了格式化而保存的情況,之后經過修改成為可能(Pedley,2015,p55),因對替代復制的方法沒有規定,也可以制作電子復制品。
館際復制
圖書館可依非營利性圖書館的請求,提供一份發表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復制件。但是司書制作復制品時知道許可資格人的名字和地址或經過合理調查可以確認的,不能提供復制品。但是定期發表刊物的報道無需經此程序(第41條)。因為一般原文復制定期刊物主要為最新資料,幾乎可以得到所有復制權人的確認。這一例外規定是為促進館際之間定期刊物的原文復制服務,且限制第41條規定所定行為的契約條款不能強制執行(第41條5款)。此外版權法既無向他館傳送復制品的形式規定,也未規定可以傳送的形式。
電子復制及傳送
圖書館可以制作復制品通過館內專用終端發送到公眾個別成員。但是該作品為該機構合法購入,并用于調查或個人研究目的,并適用購買或使用許可條件(第40條第2款)。根據這一規定可將藏書、時間久遠難以展示的原稿、新電子化的唱片等,通過館內提供給調查或個人研究的人(IPO,2014)。
其他
英國“法定版本圖書館法2 0 0 3”所定版本圖書館[ T he British Library ,the Bodleian Library ,the 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 ,the Library of Trinity College(Dublin),]可以復制網絡中的作品(第44條第第1款)。且圖書館或檔案館需要輸出具有重要文化或歷史特點的資料,非經特定圖書館或檔案館無法制作的,可以制作復制品(第44條)。英國版權法雖認可文學、戲劇、音樂、電影等作品的公共出借權(第18條),但非營利圖書館或檔案館的出借則為例外(第40條第1款)。
孤品的電子復制和傳送
英國版權法第44條第2款規定了孤品的特別使用。第44條第2款規定適格主體使用孤品不構成對于著作權的侵害,其他詳細事項則是規定在Schedule ZA1中。ZA1規定可使用孤品的適格主體是面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檔案館、電影或音像文化遺產館、公立廣播機構。這些機構可在盡到尋找權利人的誠實努力義務后,將其藏書電子化向公眾傳播。
澳大利亞版權法[ Copyright Act 1968.No.2016.7.1]第5部“圖書館與檔案館作品復制”下設第48條至53條圖書館例外規定。
《第5部 圖書館與檔案館作品復制》
第48條 說明:
第48條第1款:議會圖書館復制、為議會議員復制;
第49條:圖書館與檔案館的作品復制與傳送;
第50條:圖書館與檔案館為其他圖書館和檔案館復制;
第51條:圖書館與檔案館的未公開發表作品復制;
第51條第1款第1項:澳大利亞國立檔案館所管作品的復制與傳送;
第51第1款:為保存和其他目的復制和傳送作品;
第51條第2款:主要文化機構藏書中重要作品保存版本復制品的制作;
第52條:圖書館與檔案館保存的,未公開發表作品的發表;
第53條:其他作品(與報道和論文不同)中插畫屬于本節規定的范圍。
澳大利亞版權法并不以是否為營利主體所有為標準判斷圖書館是否以營利為目的設立(第18條)。也沒有規定所有圖書館必須面向公眾開放,只有部分條款(第49條、50條)規定將藏書的全部或一部分通過直接或館際借閱的方式面向面向公眾開放。
使用者請求復制
與英國著作權法相同,澳大利亞也將應使用者請求復制分為公開發表作品復制(第49條)和未公開發表作品復制(第51條)。可復制圖書館藏書的全部或部分以直接或館際借閱的形式供使用者閱覽,也可將本館所藏定期刊物或發表作品的全部或部分復制供使用者閱讀(第49條第1款)。上述情形使用者應提交僅用于調查或研究,之前并未就相同作品提出復制等內容在內的書面申請。司書只有在申請者的申請真實時才能提供復制(第49條第2款)。使用者因距離原因提出不能提交書面申請的,可依據口頭申請提供復制(第49條第2款第2項第3目)。復制本既可用于原件保存也可以用于預防損傷或滅失、毀損而制作的替代本。為使用者提供復制品收取的費用超過實際支出時不在免責范圍內(第49條第3款)。復制定期刊物時可以復制1期的1篇報道,但為了同一調查或授課需要時也可復制2件以上使用者請求復制非定期刊物的全部或一部分,超出合理請求的,圖書館經過合理調查認為在一定期間內用正常價格無法購入的,可以提供復制(第49條第5款第2項)。澳大利亞版權法規定“合理部分”是指作品的10%,一章或定期刊物的1篇(第2條第1款)。
使用者可以在圖書館內使用電子資料。但是不能電子復制或轉發(第49條第5款)。圖書館可為使用者復制公開發表作品的一部分或定期刊物的一篇制作電子復制品發給申請人,同時圖書館應立即刪除該復制品(第49條第7款)。
公共圖書館所藏資料中,作者死亡后已經過50年的未公開作品可以以下形式使用。①使用者以調查、研究、發表為目的的,圖書館可制作復制品或發送。②使用者以調查、研究或出版為目的申請復制且不以其他目的使用復制品時,圖書館職員可制作復制品發送使用者。③圖書館藏有未發表學位論文及類似文獻著作原稿,圖書館可制作復制品發送或轉發給使用者(第51條)。
保存或其他目的外的復制與轉發
圖書館職員出于保存等目的的復制和傳送分為3種情況(第51條第1款)。①保存抄本或原件美術作品,預防破損或惡化,為本館或他館研究;②為預防發表刊物的破損及其惡化;③為防備已發表刊物的滅失或偷竊,但這些復制只有在合理期間內通過普通價格無法購買的情形(第51條第1款第4項)。
除保存目的外圖書館職員也可以出于行政目的復制圖書館藏書,并通過館內電腦發送(第51條第1款第2項、第3項)。此處行政目的是指管理和保護藏書直接相關的事項。
除上復制上述資料外也可以復制和發送美術作品原件。這是因為制作保存版本復制品后原件滅失或圖書館所藏美術原作保存狀態惡化甚至難以展示(第51條第1款、第3款第3項)。但是應防止使用者再次復制或存儲。為他館研究提供未發表作品的復制和傳送。
館際復制
圖書館職員可應其他圖書館職員的復制請求,制作圖書館藏書中定期刊物的報道或公開發表物的全部或部分復制并發送一份,但應符合一定條件。①納入對方圖書館藏書;②對面向國會議員提供服務的圖書館提供支援;③應使用者的請求提供服務。對定期刊物外的作品提供全部或超出合理部分的復制,圖書館開展合理調查認為在合理期間內無法以普通價格購入該作品的,可提交到他館請求復制(第50條第1款至7款)。應使用者請求為他館提供復制品、為同一研究或授課提出請求、為國會議員的任務執行提供服務時,可提供同一定期刊物的2件以上復制品(第50條第8款)。
為其他圖書館提供復制品,依據作為復制對象的作品是否可被商業利用、是否為電子復制版或磁盤拷貝版不同而拷貝的量也不同。磁盤拷貝時對于不可能商業利用的作品可以整體拷貝,對于可以商業利用的作品僅能復制定期刊物中1篇或普通作品中的合理部分。因此制作復制品時對于無法商業利用的作品可以整體復制,否則無法復制。但是為國會議員復制時,不問是否能商業利用,可以磁盤拷貝或電子復制等形式整體拷貝作品的全部。制作電子版復制品在提供他館之后,應盡可能快速刪除(第50條第7款第7項第7目)。
澳大利亞國立檔案館管轄作品的復制與傳送
檔案館的職員可使用澳大利亞國立檔案館所藏作品制作一件業務用復制品,向澳大利亞周立檔案館中央事務處及地區事務提供一件參考用復制品,中央或地區事務處參考用復制品滅失或破損時制作一件替代用復制品發送。此處參考用復制品是指為提供公眾使用,在已提供給澳大利亞國立檔案館中央辦事處和地區辦事處業務用復制品中再制作的復制品。業務用復制品是指為制作澳大利亞國立檔案館參考用復制品或替代用復制品,保有復制品并以其使用為目的制作的復制品。替代用復制品是為替代參考用復制品而復制的業務用復制品(第51條第1款第1條)。
重要文化、歷史作品的版本復制
聯邦或州自治法所定圖書館或檔案館,從歷史或文化角度認為對澳大利亞比較重要的,為防止毀損或滅失可實施版本復制。手抄本為3件,美術作品或刊物原件在和合理時間內無法以合理價格購入作品的復制品的,可制作3件復制品。但在制作之前圖書館和檔案館應核實在合理期間內以合理價格能否購入該作品的電子版(第51條B)。
圖書館例外的一般規定
澳大利亞在2006年修改了版權法(Copyright Amendment Act.2006),在圖書館例外規定之外還新設“作品及其它標的物的特定目的使用(Use of works and other subject-matter for certain purposes)條款(第200條第1款,第2款)。這一規定與美國版權法的公平使用條款類似,主要適用于圖書館、檔案館、教育機構和殘疾人援助機構。根據上述規定,圖書館可以在以下條件下使用作品。即沒有例外規定、為特定目的、非商業利用、不能因為該使用侵害著作權人的利益、使用屬于特殊情形。第200條第1款、第2款適用于格式轉換、孤品使用、電子化、教育目的支援等情形(Simes,2008) 。
美國版權法第1篇第108條“排他性權利限制”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復制”設第1至9共9款對圖書館的例外作出規定。與英國和澳大利亞不同,美國并沒有法條名目。首先第108條1款規定該條適用對象是面向公眾開放,即不僅包括該機構研究人員或相關人員,還包括公眾所有成員可以使用的圖書館或檔案館。這些機構實施的復制和分發不得以直接或間接方式牟取商業利益,并在復制品上附具版權標示。
適用作品
適用作品依據復制目的不同而有區別。以保存或替代圖書館所藏資料為目的復制的,作品的范圍不受限制,原稿、相片、藝術作品等都可以保存為目的復制。供研究人員研究的,限于學術期刊、報紙、圖書及其他文字作品。電影或其他試聽資料可為保存或替代而復制,供使用人個人研究復制的,限于試聽作品中新聞資料的復制。因此可以復制含有訪談內容的DVD,卻不能復制電影性質的DVD(Crews,2012.p.94-95)。可以復制音頻,但是限于特定作品。鑒于音頻被第108條排除,因此音頻復制限于公開演說錄音、圖書錄音等。而且繪畫或圖像等作品等,只能復制已出版圖書或定期刊物追加的插畫、圖表等(第108條第9款)。
應使用者請求復制
美國也將應使用者請求實施的復制分為普通作品和難以購入的作品。根據使用者請求,圖書館可復制一件本館或他館藏書一本的一小部分,或在選集(collection)、定期刊物1期中選擇一篇復制。但復制品應作為申請者的所有,且不用于個人研究、學術、調查以外的目的。因此在圖書館的復制受理處顯眼的地方張貼版權廳廳長規定的版權告示,并同時附具在申請書中(第108條第4款)。
另外根據第108條第5款規定圖書館根據合理調查,以合理價格無法購入該作品或音頻的,可復制和分發作品的全部或部分,但需要使用者提交申請。如同應使用者請求提供復制一般,復制品應屬于申請者的所有并附具版權告示。無論是復制出版刊物的一部分或難購入作品的整體復制,在其復制方法上屬于技術中立,即不禁止電子形式的復制,可以進行包括電子形式在內的所有格式的復制(Hirtle,Hudson,&Kenyon,2009)。
保存與替代用復制
圖書館盡管已盡合理努力仍無法以合理價格購入,為預防破損、毀損、滅失、偷盜、替代淘汰存儲格式,可復制3份發表作品或音頻。此時替代用復制品可以電子形式復制,但限于館內使用(第108條第3款)。至于被版本復制的公開作品是否應為該圖書館的藏書則未有明確規定。因此無法支付合理價格購入破損或偷盜作品的,可從他館借用復制(Gasaway,2013,p.196)。
圖書館可為保存和安全,或為他館提交副本可復制3份未出版作品。因屬于未出版作品美國版權法未規定無法以合理價格購入的條件,但作為復制標的的作品或音頻應被該圖書館或檔案館收藏,以電子形式復制的不能再以其他形式分發,不能向圖書館或檔案館外其他使用者提供電子形式復制。(第108條第2款)。
館際復制
從圖書館受領復制品或音頻的目的或結果來看,受領總量未到替代購讀申請或購入程度的,可以依據圖書館協定復制和分發(第108條第7款第2項)。據此美國議會通過CONTU指南(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New Technological Uses of Copyrighted Works)制定了“館際復制五原則”。根據“五原則”圖書館可以請求復制某一學術期刊過去5年發表的5件報道。若請求復制5件以上,圖書館應征得作者同一或購讀。一般而言使用者并非直接請求其他圖書館復制,而是根據館際借閱協定通過館際請求,因此第108條第4款和第108條第5款也是館際借閱的根據。第108條第7款第2項正式對于有限范圍內復制的規定(Hirtle,Hudson,&Kenyon,2009)。
電子復制與分發
根據第108條6款規定,發表作品保護期屆滿前20年,非營利教育機構、圖書館、檔案館經過合理調查認為部使用于商業目的、合理期間內無法以合理價格購入,版權廳廳長未通報用于商業目的或以合理價格購入,可用于保存、學術、研究的磁盤或電子拷貝、分發、展示、演示作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即對版權保護期限屆滿前20年的作品,圖書館可以電子化公開并上傳網頁。與未發表作品的電子復制保存不同(第108條第2款),并不局限于館內使用(Gsaway,2013,p.205)。這一規定可視為對于絕版可能性較高作品的保護性規定。對于作者死亡后已近50年保護期限的作品,一般無法再使用于商業出版市場,即便出版當時有原版其價格也比普通價格更加優惠,為此采用與其他作品不同的做法,從而促進圖書館的使用。
其他
根據第108條第7款第1項規定,在不同時期無相互關聯性時圖書館或檔案館可復制或分發同一資料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就同一資料復制多分,或形成相互關聯的一體化復制。
符合例外規定標的圖書館的條件。如上所述幾乎所有類型圖書館在著作權法例外規定的適用上都有不同。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第8項規定的圖書館等為保存版本可以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此處對圖書館未做界定。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圖書館法》)第2條規定,公共圖書館是指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及相關服務,開展社會教育的公共文化設施。另根據《圖書館法》第14條規定縣級以上應設立圖書館,鄉鎮村社設立圖書室。因此與其他國家相同,我國《圖書館法》強調的也是公益性和非營利性。結合《著作權法》和《圖書館法》的規定可知,我國并沒有對圖書館做出具體區分。日本著作權法對其適用對象圖書館做出區分,如國立國會圖書館、地方公共圖書館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圖書館,還有大學圖書館、教育機構圖書館等,但是學校圖書館則不適用著作權法第31條的規定。
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的版權法與我國相同,未做詳細條件上的規定。英國版權法將適用對象限定在面向公眾開放的圖書館或教育機構(第43條第1款),且為非營利性圖書館,此處是否具有“營利目的”與圖書館自身的設立目的和其活動,或管理主體的設立目的和活動相關(第43條第1款)。除通過圖書館內指定端口發送(第40條第2款)外,幾乎所有情況下都得是非營利性圖書館。因此英國主要適用于主體或運營具有非營利目的,且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圖書館。澳大利亞版權法第18條認為不能僅因為營利性主體所有和運營就據此判斷圖書館也具有營利性。因此適用范圍較日本和英國更加寬泛。美國版權法則只是規定圖書館向公眾開放或設在特定機構,該機構以外從事相關研究的認也可以使用圖書館(第108條第1款)。
日本、韓國等明確規定適用對象“圖書館”為圖書館法規定的圖書館,其他國家則未對圖書館做出限定性規定。因此日本和韓國需要將圖書館法適用對象外的,實際上發揮圖書館作用機構也包括在內,在實施令中追加了非營利機構設立的,向公眾公開資料的設施。綜上,在圖書館例外規定適用對象圖書館,其共同點是面向公眾開放,公眾可以使用。至于具體的關于設立主體的性質或是否為法律明確規定的圖書館則因國而異。
為使用者提供復制件。為使用者提供復制件的規定上,各國對標的資料、復制量和份數、可復制的媒介等的規定均不同。除英國外其他國家將資料限定在館內藏書。除日本外其他國家未限制作品是否為公開發表,即公開發表作品和未公開發表作品均可以成為復制對象。對于發行作品的復制份數,大部分國家規定為一部分或合理部分、一小部分的復制(我國無明確規定),澳大利亞則規定如無法以普通價格購入作品,經圖書館核實后可以復制全部或合理部分,或超出全部的部分。針對定期刊物均規定一期一件,澳大利亞則規定對同一研究或授課可提供1件以上報道(第49條第4款)。之所以對定期刊物另行規定,是因為定期刊物中收錄的報道1件即為一部獨立作品,因此是為了明確“一部分”為一期刊物中的一部分,而非一篇報道中的一部分。
為本館或他館提供版本版本復制。關于為本館或他館版本的保存或替代實施復制的規定,各國略有不同。日本和韓國等規定為本館保存版本復制的應為本館收藏圖書,為他館復制的應為難以購入的資料。與此相比,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規定相對復雜。英國對是否公開發表不加以區分,但是需要使用者無法收集且以合理方法難以獲得時才能為本館或他館復制。澳大利亞規定可以為本館實施版本保存或替代復制,或為他館提供研究復制,但是請求屬于以合理價格難以購入的資料。美國也不區分是否公開發表,均可以為本館和他館提供復制,但是只能復制3份,可以電子形式復制并限于館內閱讀。因此英國、澳大利亞、美國3國的版權法與日本、韓國著作權法相比在復制目的,即因是否為公開發表不同,體現在以保存或替代為目的的本復制、為他館復制的規定上各有不同,但在出于本館或他館版本保存的需要且該當資料無法購入的情形性規定上卻是相同的。與此相比,我國對此沒有具體規定,其范圍過于廣泛。
館際互借。我國、日本和韓國的著作權法并無館際互借方面的規定。對此英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版權法的規定比較詳細。英國在制作復制品時,限于難以尋找著作權人情形,可以復制整體或一部分,澳大利亞對以通常價格難以購入的資料可以復制一部或全部。美國對公開發表資料可以復制一部分,難購入資料可復制全部。但這只是原則上的規定,若不在市場流通難以購入的,可以復制全部。澳大利亞特殊的地方是向他館發送電子版后得立即刪除。
電子化的規定。對于圖書館將所藏資料電子化的例外規定,各國顯示其差異性。澳大利亞和日本以外的4個國家關于圖書關例外規定適用圖書館都可以對所藏資料電子化,日本只允許國立國會圖書館電子化。美國規定在發行作品版權期限只剩20年的,若以合理價格無法獲得資料可以電子化。英國也可以將合法取得的資料通過購買或具備一定條件下加以電子化。但是是否可以將圖書館所藏相當一部分的資料電子化則并不明確。英國還對于孤品設例外規定,可以將圖書館所藏孤品電子化在網絡公開。
電子化資料的適用范圍也不同。美國只允許部分作品的電子化,并限于館內閱覽。與此相比英國對電子作品適用范圍的限制則并不嚴格,可在網絡公開并供大眾使用。日本規定可以館際傳送電子資料,但限于絕版資料。澳大利亞圖書館或檔案館通過適用公平利用規定(200AB),可以將資料電子化和網絡服務(Simes,2008),但是條件過于苛刻難以適用。
著作權法中設新款項允許未公開作品和難購作品的整體復制。未公開作品是使用者認為無法購買或在其他圖書館難以借閱的資料。因為絕版等原因通過合理價格難以購入的作品亦屬于難購入作品。我們有必要在《著作權法》中新設為研究等目的需要使之得以復制和使用。對于未公開作品而言,因其并非通過出版流通,所以較發表作品對著作權人的財產利益損害程度低。因絕版等原因難以購入的作品亦是如此。鑒于此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版權法對未發行作品和以公平價格難以購入作品的復制量作與普通作品相異的規定。如果在市場以合理價格難以購入,再在圖書館也難以整體復制,對于需要該作品的人而言剩下非法復制的不確定狀態。我國無論著作權法或圖書館法均未對孤品或絕版作品的復制問題。因此明確規定使用者可以復制難購入作品的全部,既是對學術研究的促進也是當前圖書館服務的法律指引。
電子復制品傳送。目前電子復制形式已經非常普遍,各國也做出不同條件下的回應。就開放幅度而言澳大利亞是唯一允許電子復制發送給使用人的國家。即在日本、韓國等國家是不能通過掃描、拍照等復制形式存于使用人提供的USB中。這是為防止復制品通過網絡非法擴散。但是不能因為一部分人的非法利用而限制圖書館提供適應時代發展的服務。我國雖沒有相關規定,但是出于保護知識產權的必要應在法律中明確規定電子復制相關條款。這一條款如何設計則是應借鑒國外經驗以及結合我國實際具體分析再予制定,但是不應過于苛刻。可借鑒澳大利亞的做法發送即刪除的方式,在使用者提交僅用于研究的書面申請后,發送于使用人。
定期刊物的復制。對于定期刊物的復制本文列舉國家規定1期1篇。因為定期刊物中大部分報道都可以構成獨立的作品,因此如果貫徹可以復制作品的一部分,1期定期刊物則可以復制1篇。
本館版本保存。我國《著作權法》第22條第8項規定了版本保存,即為版本保存的需要可以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從此規定來看過于廣泛和寬松。何種情況需要保存并不明確,不問公開市場是否售賣都可以復制。針對電子形式售賣的作品是否可以電子復制亦無規定。本文列舉國家一般限于無法以合理價格購入,因破損、毀損、改變存儲模式等具體情況下才能被許可。因此在我國至少應設置無法以合理價格購入情形下保存版本的規定。
新設館際互借復制和傳送規定。我國尚無館際互借復制和發送方面的規定。與此相比英國、澳大利亞、美國版權法規定可應其他圖書館的請求提供復制品。館際互借復制是屬于圖書館基本服務之一,即便具體事項可通過團體之間的約定來確定,但作為其根據的規定應由著作權法來設置。
電子化規定。圖書館將所藏資料電子化,著作權法以何種方式許可和利用也是我國著作權法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否可以不分時間點對所有定期刊物和作品都可以電子化?電子化的復制品限于館內利用還是可以有條件或無條件地傳送?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電子化而言我國的定期刊物的電子化和流通速度已經非常高,中國知網等數據商上世紀90年代以后定期刊物的電子化幾乎普及化,同時著作的電子化程度也日益提高。因此對定期刊物和作品的電子化限制限制于館內利用已不符合實際。但是同時也應注意到未數據化的距今時間久遠卻未過著作權保護期限的作品以及絕版的文獻、孤品等的電子化問題。筆者認為應本著利用最大化精神應允許圖書館對本館所藏資料有條件地復制,或應他館請求電子復制并傳送他館。為防止滅失、破損、老化,為提供研究服務或保存,應允許將古籍及認為應當復制保存的資料加以電子化保存1份。而對保護期限過半的作品,可參照美國的做法電子化后上傳網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