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純,張 艷,辛玉潔,李曉晨,李晨陽,郭 敏
時間管理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和有效性為目的,對時間進行合理計劃,控制和有效安排的過程,善于管理時間的人可以取得出色的成績,獲得較高的主觀幸福感[1]。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指出,以需求為導向,探索建立護理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緊密銜接的供需平衡機制。本科護生是我國護理事業的重要后備力量[3]。有效的管理時間可以使護生實現工作和人格之間的平衡,為滿足行業需求打下基礎[4-5]。本研究旨在調查本科護生時間管理能力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合理規范培養護理人才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采用便利抽樣法于2019年4月—2019年6月選取某高校2015年9月—2018年9月入學的本科護生,共248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全日制護理專業本科生;自愿參與此研究。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結合相關文獻自行編制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生源地、專業是否為調劑、是否經歷實習等。
1.2.2 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調查問卷
采用湯露嘉[6]編制的《大學生時間管理能力調查問卷》,問卷由39個項目構成,包含“個體時間管理行為”和“個體時間管理意識”2個維度,其中“個體時間管理行為”包含5個子維度,分別是“明確目標、制定計劃、高效執行”“合理安排時間”“做事規律有條理”“靈活掌控時間”和“守時”。“個體時間管理意識”包含3個子維度,分別是“時間觀念”“自律性”和“自覺性”,采用Likert 7級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中等水平計4分,得分越高表明時間管理能力越強。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953,重測信度為0.801,于正式調查前對32名本科護生進行了預調查,問卷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為0.928。
由研究者采用統一的指導語發放問卷,現場向研究對象解釋研究目的、意義及內容;征得研究對象同意后以匿名方式填寫問卷,當場回收問卷。共發放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問卷248份,有效回收率為95.4%。

時間管理能力問卷得分為(4.37±0.51)分,表明本科護生時間管理能力處于中等水平,時間觀念得分最高[(5.50±1.02)分],做事規律有條理得分最低[(3.60±0.73)分],各因子得分詳見表1。

表1 時間管理能力各維度得分情況 (n=248) 單位:分
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年級、是否經歷實習、學習壓力不同的本科生時間管理能力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本科護生時間管理能力單因素分析結果 (n=248)
以護生時間管理能力得分為應變量,以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是否經歷實習及學習壓力進入了回歸方程,賦值情況見表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時間管理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n=248)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生時間管理總分為(4.37±0.51)分,處于中等水平,與賈慢慢[7]的調查結果一致,低于劉小芳等[8]對5年制護生時間管理能力的調查。原因可能是“三位一體”新模式下,新增的通專結合特色課程任務和實踐教學改革力度的加大要求護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并及時完成臨床實習[9];情景模擬式臨床技能考核要求護生進行課前討論、設計與排練。從知識接收者轉變為構建者的同時,對其管理時間能力提出了挑戰[10]。教育者越發注重護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組織其積極申報創新創業項目等。這就需要護生利用時間查資料、選題、整理數據,時間和腦力是雙重付出,如何進行時間管理至關重要[11]。因此,本科護生時間管理能力需進一步提高,適應“三位一體”新模式,以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時間管理能力各維度中得分最低為“做事規律有條理”[(3.60±0.73)分],與李艷等[12]調查結果一致,可能與護生考慮片面,不能合理安排時間、有組織地解決問題有關。林嫻等[13]基于反饋對大學生時間管理的分析表明,“復盤”有助于掌握做事的規律及條理,是指在已有目標基礎上,通過反饋執行情況進而對計劃做出改進。建議護生進行目標管理,通過確定目標、目標分解、建立量化系統,并定期“復盤”以提升時間管理效果。
3.3.1 是否經歷實習
臨床實習是護生了解護理專業實際情況,體驗職業現狀,形成職業認同的關鍵期[11],多元線性回歸結果顯示,經歷實習的本科護生時間管理能力較強。原因可能是實習護生需規劃時間完成臨床工作;經歷搶救,時間價值感提高;面臨就業和考研,時間關注度提高[14]。張艷芳等[15-16]的研究發現,面對復雜的臨床工作時,護生向有經驗的帶教老師學習可提升效率。教育者應加強對在校護生時間管理的關注,構建相應的培養方案并開展相關課程,幫助其找到科學管理時間的方法。有研究表明,高年級護生將時間管理經驗和方法帶給低年級護生會增加其時間緊迫感[17]。因此應積極組織本科護生之間的交流,尤其是實習護生與在校護生之間的交流,以增加后者對時間的關注。美國高等護理教育委員會指出本科護生在臨床中應具有個案管理及健康促進的能力,在教學、科研及高級實踐中起輔助作用[18]。但目前存在的部分帶教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對護生重視度不夠等問題不利于實習護生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19]。建議從護生及帶教老師角度構建臨床帶教老師崗位能力指標體系[20],實施分層次帶教,提高護生學習效率[21],在實現帶教老師質量控制的同時,有利于進一步對護生時間管理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3.3.2 學習壓力
Ayodeji等[22]調查表明,學習壓力一直被全球公認為是醫學生重要的壓力源。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越覺得學習難以應付,時間管理能力得分越低。原因可能:①Leupold等[23]對本科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壓力可使其產生學習倦怠而缺乏參與感、感覺無助,影響其對時間的管理。②醫學知識很多是注重識記、理解,若不能很好地利用時間,護生往往難以應付學習的壓力;而學習失敗的經歷會降低積極性,造成惡性循環[21]。建議:①Pamela等[24]的研究結果表明,正念療法有助于護生提高自我關注而減輕壓力。可通過正念療法對感到學習難以應付的護生進行干預,幫助其確定哪些想法是明智的或無用有害的,并從護生入校起即重視學習壓力的監測,及時應對以阻止惡性循環的產生。②教育者可通過QQ群、微博、微信平臺等介紹最新研究成果[9],通過增加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以緩解學習壓力。③鄧娟等[25]在實施翻轉課堂的同時引入“雨課堂”的線上教學平臺,不僅提高了護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助于緩解學習壓力。因此,可進一步探索基于“雨課堂”的翻轉課堂實施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④鼓勵護生發展興趣愛好,使其在有目的選擇興趣愛好的同時,能夠對時間做進一步的規劃[15]。
綜上所述,本科護生時間管理能力處于中等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經歷實習、學習壓力小有利于時間管理能力的提升。院校應根據社會對本科護生的要求構建并實施時間管理能力培養方案、鼓勵其定期進行復盤、探索正念療法等減輕學習壓力。同時構建帶教老師崗位能力指標體系以進一步發揮其積極作用,增加實習護生與在校護生之間的交流,以提升本科護生的時間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