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慧,劉海波,袁揚陽,倪 浩
高血壓是我國常見慢性病,其致殘率、致死率高,已嚴重威脅我國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2]。《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6)》指出,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 年人口為15 003萬人,其中六成居住在農村。目前,國家已經出臺相關政策《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促進高血壓等慢病管理工作的開展,但目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城鎮,對于醫療資源相對匱乏、教育信息落后的農村地區研究較少。有研究表明,農村地區老年高血壓病人慢性疾病控制理念弱,治療依從性差,存在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亟待解決[3-4]。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學者嘗試將同伴教育應用到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中,取得一定成效[5-8]。本研究在同伴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結合信息技術,開展基于微視頻的健康教育,觀察該措施對農村老年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以及對其血壓控制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9年7月—2019年10月在連云港市東辛農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檔的200例高血壓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65歲;②明確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③病程超過1年;④意識清楚,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腦、腎疾病;②惡性腫瘤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100例。兩組病人性別、年齡及病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的健康教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定期集中宣教,每周1次,每次1 h,共4次。
1.2.2 干預組
開展基于微視頻的同伴教育干預。
1.2.2.1 組建團隊
團隊由三級甲等醫院心內科醫護人員2名、社區醫務人員4名、醫學院校教師2名組成。具體分工:學校教師負責制作PPT、錄制視頻以及數據統計;醫院醫護人員負責視頻錄制內容的講授;社區醫務人員負責提供拍攝場地、設備及同伴教育者的培訓及監督管理。
1.2.2.2 微視頻的制作
依據《中國高血壓病人教育指南》,結合農村老年高血壓病人的需求情況,具體內容包括:什么是高血壓、高血壓的危害、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限鹽、限酒、控制體質量、適量運動、環境精神壓力)、高血壓藥物應用5個方面[9]。三級甲等醫院心內科醫護人員進行通俗易懂的講解,學校教師錄制視頻,并利用Camstudio等專業軟件配合形象化的圖片、動畫、音樂合成微視頻。
1.2.2.3 同伴教育者的選擇與培訓
①同伴的選擇:年齡≤75歲;高血壓病史≥5年;血壓控制良好;有奉獻精神,時間充裕;溝通表達能力較好,組織能力好;初中以上文化,無閱讀及書寫障礙,會熟練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②培訓及考核:培訓內容為高血壓健康教育及微視頻使用知識。在微視頻錄制過程中,同伴教育者擔任病人角色全程參與拍攝。視頻錄制完成后,由社區醫護人員組織培訓,每周1次,每次2 h,共4周,培訓方法包括理論講授、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培訓結束后,對同伴教育者進行角色模擬考核,側重考核教育技能及溝通交流能力,本次培訓15例,考核通過10例作為同伴教育者。
1.2.2.4 同伴教育的實施及監督
根據病人家庭住址的距離,分為5個小組,同伴教育者擔任正、副組長,制定學習計劃,每周集中1次,每次1 h,共4周,帶領組員集中學習交流高血壓健康教育微視頻,做到“周周有重點,人人要發言”。每次活動做好記錄,社區醫務人員定期召開組長會議,查看記錄,并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3.1 治療依從性
選擇唐紅英等[10]編制的高血壓治療依從性評定量表,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62,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數為0.827~0.894。包括遵醫服藥行為(如是否按處方劑量、次數、時間間隔等服藥等)、不良服藥行為(忘記服藥、自行增減藥量、自行停藥等8個條目,為反向計分)、日常生活管理行為(飲食限鹽少油、規律鍛煉、控制體質量等10個條目)、煙酒嗜好管理行為(戒煙限酒2個條目)4個維度,25條目,每條目從“沒有或極少”到“全部時間”依次賦值1~5分,總分25~125分,分值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由研究人員取得病人同意,采用統一指導語向病人進行問卷介紹,考慮調查對象的年齡問題,口述問卷題目,不加任何暗示逐條讀出選項,根據病人意愿選擇相應的答案。當場回收問卷,及時確定資料可用。
1.3.2 血壓控制情況
采用魚躍牌水銀血壓計,測量雙臂血壓,以較高一側的讀數為準,分別記錄干預前、干預6個月后的數值。

本研究對照組與干預組在研究初始時均為100例,在研究過程中對照組3例病人患有其他嚴重疾病,1例病人死亡;干預組2例病人搬離居所退出失訪。最終對照組96例,干預組98例完成本研究。

表2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治療依從性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血壓比較 單位:mmHg
本研究發現,農村老年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差,與既往研究[11-13]一致。農村老年病人文化程度低,對高血壓的危害認識不足,另外老人隨著年齡增長,器官出現退行性改變,健忘、耳聾、行動不便等容易造成治療的依從性下降[11,14]。《中國高血壓病人教育指南》中明確指出,要重視農村高血壓的防治管理,但目前我國的研究集中在農村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原因分析,未提出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國外一些健康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在社區醫院利用互聯網電子郵件培訓高血壓病人,指導病人開展同伴教育,如指導家人、鄰居、同事對高血壓病人進行管理,取得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15-16]。信息化的教育手段值得國內學習,但也存在問題:如對于過于年長的人來說,通過信息平臺收發信息并閱讀有相當大的難度,這種方法并不適用老年病人。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國外的信息化教學采取“拿來主義”,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結合不同的知識背景、文化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素、多通道的方式,鼓勵農村老年病人積極參與高血壓的自我管理。
微視頻的特點是時間短、形象生動、圖文并茂、通俗易懂[17]。基于微視頻的教育,目前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8-19]。近年來,微視頻教育逐漸在病人教育中開展,有研究者將微課應用在糖尿病、結腸造口及手術病人中,能顯著提高病人健康素養,提高病人依從性[20-22]。本研究通過引入三級甲等醫院醫療資源,聯合學校教育資源,采用真實的病人拍攝高血壓健康教育微視頻。視頻資源可信度高,生動有趣,老年人喜聞樂見,容易理解。另外,微視頻資源可以反復觀看,將同一知識反復強化,使病人記憶更牢固,適合老年病人學習。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經歷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23]。本研究中通過選拔培訓的教育組長,與組員居住地址相近、地理人文環境、文化程度、興趣愛好等相仿,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示范性。組長定期組織組員集體學習討論,分享經驗,血壓控制好的組員在活動中能獲得更多的自信和激勵,而控制差的同伴也會感受壓力,從而促進其改變自身行為,提高治療的依從性。農村社區老人學歷普遍較低,隨著年齡的增大,孤獨感增強,更愿意通過同伴來獲取信息。此外,老人通過同伴間的互相傾訴,產生歸屬感,能緩解焦慮狀況,平衡心理,利于血壓的控制。鑒于同伴教育的文化適宜性、可接受性、經濟性等優點,適合農村地區老年高血壓病人的健康教育。
目前,已有學者開展了基于微信平臺的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但適用的人群局限在城鎮、社區[24]。農村地區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后,大部分的農村老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微視頻的播放和觀看相對微信的使用較為簡單,在使用過程中有經過培訓的教育同伴的幫助,能很好地滿足學習的需要。同伴教育過程中,教育同伴的知識、能力影響教育的效果。錯誤的同伴教育可誤導農村老年病人,導致嚴重后果。本研究引入三級甲等醫院心內科的醫療資源,由學校信息化教學的老師拍攝制作微視頻,形成規范化的高血壓健康教育資源,從而保證同伴教育的準確性及規范性,彌補同伴教育者知識結構參差不齊等問題。通過6個月的干預,老年高血壓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明顯增加;收縮壓的控制有明顯意義,舒張壓無明顯下降。舒張壓無明顯改變可能與老年人動脈硬化,動脈壁的彈性降低,緩沖能力降低有關。
高血壓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認真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飲食控制等,有利于血壓的控制[25]。基于微視頻的同伴教育應用于農村老年高血壓病人,能提高治療的依從性,控制血壓水平。該教育方式為我國老年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提供新的途徑,尤其適合我國當前醫療衛生資源相對缺乏的農村地區,能有效緩解基層衛生事業的壓力,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