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桂霞,左慧晶,楊 靜
(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廣東 深圳 518100)
在終末期腎病的治療過程中,血液透析是一種常見治療方式。在血透室的護理工作中包括血透機的應用,如果血透室護士存在專業技能以及血透機使用不熟練的情況,極易引起意外情況發生,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1]。護理質量水平的高低與臨床護理管理工作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一直以來,如何提升護理管理工作是臨床護理工作的研究重點。護理流程管理是臨床工作中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本文將分析血透室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流程管理對于護理質量提升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間本院血透室收治的110例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研究對象按照護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5例。其中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在47-77歲之間,平均為(55.48±7.12)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齡在44-76歲之間,平均為(55.32±7.09)歲。所有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方案,排除具有嚴重精神與認知障礙患者。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血透室常規護理管理。
研究組患者接受血透室護理流程管理,具體為:⑴將患者的分類管理工作落實好,包括對于患者進行編號管理,對病例以及透析機等儀器設備進行標記管理,有助于透析機的應用與管理,減少錯誤的發生。⑵結合患者病情采取監護護理工作,尤其是病情重、年齡大的患者需要進行特殊監護護理。⑶保證安靜、整潔、有序的等待區環境,合理規劃等待人員排隊情況;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各項輔助檢查。⑷血液透析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焦慮情緒,因此需要護理人員給予其心理疏導;部分患者需要進行相關檢查,因此需要留取標本;護理人員要指導、幫助患者及家屬將檢驗標本放于指定位置;檢查結束后,盡快將報告單交到主治醫生手中;進行影像以及功能檢查時,要有護理人員引導、協同完成。⑸定期組織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水平;定期進行不良事件的討論總結會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不斷地完善護理干預措施。⑹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進一步進行護理流程的優化,盡可能為患者帶來便利條件。⑺將血透室相關管理制度完善,結合衛生部相關標準完善、改進管理制度、操作流程、績效考核、消毒隔離制度以及水處理制度等。⑻在血液透析開始前,要將透析相關注意事項告知家屬以及患者,并講解血液透析相關知識。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護理質量評分、護理差錯與護理糾紛發生率。統計并記錄護理差錯與護理糾紛發生情況[2]。
研究組護理技術、儀器操作、無菌操作、溝通能力、服務態度評分分別為(96.51±1.19)、(95.36±1.95)、(92.47±1.46)、(92.59±1.34)、(92.56±2.58);對照組護理技術、儀器操作、無菌操作、溝通能力、服務態度評分分別為(98.36±1.01)、(98.58±1.72)、(98.56±1.06)、(97.46±0.84)、(98.64±1.62);對比兩組各項質量評分均具有統計學差異,分別為(t=13.5416,P=0.0000)、(t=9.1841,P=0.0000)、(t=25.0328,P=0.0000)、(t=22.8368,P=0.0000)、(t=14.8010,P=0.0000)。
研究組護理過程中出現3例(5.45%)護理差錯,3例(5.45%)護理糾紛;對照組護理過程中出現11例(20.00%)護理差錯,12例(21.82%)護理糾紛;對比兩組護理差錯、護理糾紛發生率均具有統計學差異,分別為(x2=5.2381,P=0.0221)、(x2=6.2526,P=0.0.124)。
在醫院血透室工作過程中,發生醫院感染風險的概率較高,因此為保證血液透析室護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以及血液透析治療療效,需要提升護理管理質量。在血透室護理流程管理工作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來制定護理流程,護理流程管理能夠有效管控各個護理環節,從而為患者的治療過程提供保障,及時發現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以及需要改進的不足,重點進行薄弱環節的管控工作,消除存在的風險因素。另外應用護理流程管理也能夠有效提升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以及理論知識水平,從而保證血透室的護理質量[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人員各項臨床護理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并且護理差錯、護理糾紛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護理流程管理能夠有效改善護理質量,降低護理糾紛與差錯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在血透室護理管理工作中應用護理流程管理能夠顯著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差錯、護理糾紛等情況的發生,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