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有
(甘肅省高臺縣水務局 甘肅 高臺 734300)
河流的治理是非常復雜的工作,包括水資源的保護、水環境的治理、水生態的修復、水污染的治理等,這些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但他們的管理職能相互分割,這給河流的管理帶來了很多的困難。推行河長制,有利于涉水職能部門之間的統籌安排和協調合作,河長制是水治理工作的創新制度,對改善河流面貌有很大的作用。2016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上審議通過 《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河長制也由地方上的實踐轉變為國家的行動。
高臺縣有黑河、擺浪河、大河、水關河、石灰關河和紅沙河六條河流,都屬于黑河的內陸水系。近年來,由于氣候原因、需水量逐漸增多等因素,造成黑河水量逐漸減少,甚至有的年份出現了斷流,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自從2016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之后,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周密部署,扎實推進,全省一直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方針,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要求,堅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開展河湖的治理。將河長制工作從“有名”做到“有實”,深入河流的“清四亂”,徹底解決河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河長制”在全省的推行,使得河湖管理、采砂管理、專項整治、政務公開等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同時還取得了突出成效。
2.1 健全工作機制。河湖治理的難點就是水系有跨行政區域和流行性的特點,河長制的實施就是要保障各區域之間的相互協調,河長有協調上下游、左右岸水事的職責。河長有省、市、縣、鄉四級,甚至有的地方到了村五級,跨級的河長相互監督。上一級的河長要協調下一級河長分管河段、河流的水事關系,確保各區域的工作順利開展。要制定并落實河長巡查、會議、考核等相關的制度,各部門間保持聯動,共同推動“河長制”工作的實施,切實做好河湖管理工作。對于河湖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及所面臨的弊端,需要河長牽頭落實好相關工作清單的編制,要做好年度任務書,并要求相關人員嚴格執行。做好河長工作手冊的編制工作,確保河長的巡查、督察、協調、考核以及信息通報等行為更為規范。針對巡查過程中發現以及人們舉報的問題,應及時督辦查辦。
2.2 加強執法監督管理。要強化執法能力,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水利、環境保護、國土資源、交通運輸、漁業等相關部門應相互協作,聯合做好河湖的監管工作,特別是一些重點區域應重點監管,一經發現違法行為,要及時進行處理。要完善“一把手”的約談制度,黨政主要領導人擔任“河長”,不是掛名的,而是為了更好保護生態環境,將水源的治理工作落實到人,明確責任,落實責任,嚴防瀆職行為。
2.3 拓寬資金渠道,加大資金投入。為了加強河湖的治理,除了財政投入以外,還要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探索新的籌資渠道。遵循“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河湖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為河長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資金支持。如對河堤、灘面的綠化工作可以通過競標的方式爭取資金,獲得的收益再用來支付維護河道的費用。
2.4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公眾參與度。對于河湖的治理,只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吸納社會力量創建共同參與、共同落實的良好氛圍。如利用公眾號把河湖的信息、河長的職責、管護的目標,管護知識、監督電話等向大眾公開,接受大眾的監督。同時,隨著河長制的推行,也激發了民間治水的激情,河流流經的區域,涌現了許多以黨員、團員、機關干部、農民等廣泛參與的民間河長,在大家的共同監督下,沿河、沿湖的排污超標的企業被關停,環保意識較強的企業自覺尋找污染治理措施,發展生態循環經濟。
2.5 建立數字化監管系統。利用數字化監管系統把全省、市、縣的水資源、防汛抗旱資料統一起來,根據實時狀況,隨時更新和補充,同時這個平臺也是各部門進行交流、運用的一個信息數據庫。河道數字化監管系統借助于GIS技術把河道信息展現的更為清楚、直觀,讓管理人員能夠更加快捷的調用數據,快速反應,一旦遇到有暴雨等極端天氣,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提升管理決策制定的有效性、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