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超
(永城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 河南 永城 476600)
花椒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范圍廣,是我國重要的香料、油料樹種。花椒適應性強,結果早、生長快,栽培管理簡便,根系發達,可保持水土。花椒經濟價值高,生態效益顯著,可大力推廣栽培。
花椒樹是喜溫樹種,在生長發育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低溫易引發凍害。在山地陽坡土層淺、晝夜溫差大的地方,易發生凍害。較耐干旱,不耐澇,忌積水。對土壤適應性較強,喜深厚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喜中性或酸性土壤。喜光性較強,萌芽力強,能耐強度修剪。根系發達,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選結實多、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品質優良的中年樹(10~15年生)作為采種母樹。花椒種子的成熟期一般在8月中旬~10月上旬,當果實外皮全部呈紫紅色,內種皮變為藍黑色時即可采收。采收后,放置于背陰通風、干燥的室內或棚內陰干。當果皮裂口,種子從果皮中脫出后,去雜凈種。切忌對種子曝曬,以免灼傷種胚,降低種子活力。
花椒種殼堅硬油質多,不透水,發芽比較困難。無論春播還是秋播,播前都需要進行脫脂處理。
3.1 堿水脫脂。將種子放置于2.5%~3%堿水中浸泡,堿水要充分淹沒種子,除去空秕子,浸泡1~2 d,搓洗種皮油脂,撈出沖凈后即可播種。
3.2 開水催芽。將花椒種子倒入沸水中(沸水量為種子體積的2倍左右),攪拌2~3 min,然后將種子撈出再倒入40℃~50℃的溫水中,浸泡3~4 d(需保持水溫),如有少數種皮開裂,即可放至暖房內,加蓋濕布保溫,經1~2 d,有白芽突破種皮時即可播種。
3.3 沙藏催芽。選擇陰涼背風、排水良好的地方,將種子與3倍體積的濕沙混合(沙子濕度以手握成團、手松即散為宜),根據種子量進行挖溝,將混合后的種子放于溝內,覆土10~15 cm,并在中間插一草把,以利通氣;每10~15 d檢查倒翻1次,在播前15~20 d移到向陽溫暖處堆放。堆高不過30~40 cm,堆上蓋以塑料薄膜或草席等物,灑水保濕,1~2 d倒翻1次,萌動時即可播種。
4.1 圃地選擇及整地。圃地選擇背風向陽,地勢較為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風口地、澇洼堿地、粘土、純沙土地不宜選用。圃地要進行秋耕,深度20~30 cm,結合耕地施入基肥5 000~8 000 kg/667 m2。播種前,要對圃地細致整地,清除圃地內的雜草、雜物,然后做畦。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播種前5~7 d,撒施適量濃度的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殺蟲滅菌處理。
4.2 播種時間。春、秋兩季都可播種,以秋播最好,尤其是在春季干旱的地區,更適合秋播。秋播比春播出苗快(10~15 d),出苗齊。秋播苗根系好,抗旱性強,但要注意防止晚霜凍害。春播時間一般在3月下旬~4月下旬(“春分”前后),土壤解凍后進行;秋播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土壤封凍前進行。
4.3 播種方式。條播或撒播均可,以條播較好。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入苗床中,然后人工耙磨,使種子入土;撒播操作簡單,產苗量高,但不利于后期管理。條播是人工開溝播種,條距約20 cm,溝深約5 cm,溝底要平,將種子均勻撒到溝內,覆土約1 cm,及時踩實澆水后,覆草保持苗床濕潤,出苗后揭去覆草。
4.4 播后管理。播后要及時澆水,保持苗床濕潤,以利盡早出苗。當苗高4~5 cm時要進行間苗,苗距10~15 cm。在苗木生長期間(6~7月)施入尿素或復合肥20~25 kg/667 m2,施肥要與灌水相結合,施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花椒苗最怕澇,雨季到來時,苗圃要做好防澇工作。在花椒苗生長期(8月份)易發生銹病危害,可噴灑(1∶1∶100)波爾多液和15%粉銹寧1 000倍液進行防治。主要蟲害有蚜蟲,可噴灑2.5%敵殺死4 000倍液防治;介殼蟲可于若蟲盛發期(5月中旬)用5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涂抹枝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