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維,林惠玲,葉桂青,葉琳旬,林 劍,李淑蓮
(廈門市湖里區婦幼保健院,福建 廈門 361009)
維生素A是維持人體正常視覺功能、免疫功能、上皮細胞完整性及機體生長和發育的必需營養素。維生素A缺乏會導致暗適應能力下降、夜盲、眼干燥癥(干眼病),還會導致兒童呼吸道感染發病增多及生長發育受阻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數據顯示,全世界約1/3(33.3%)的學齡前兒童患有亞臨床維生素A缺乏,0.9%的兒童患有夜盲癥。維生素D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生理功能是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定,維持正常骨骼,還具有調節機體生長發育、免疫功能和維持心血管功能的作用。1,25-二羥基維生素D3[1,25(OH)2D3]是其活性形式,Pike等于2010年研究發現1,25(OH)2D3與細胞核內類固醇激素受體蛋白(維生素D受體)結合,可調控數百個基因的表達。當前,維生素D缺乏比較普遍,一項關于鈣、維生素D與骨折發生風險的研究顯示,93%的兒童維生素D攝入量低于推薦攝入量[1]。維生素E也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存在于多種食物中,共有4種,分別命名為α、β、γ和δ。α-生育酚是必需的,因為它在許多物種中具有最高的生物抗氧化活性。近年有研究顯示膳食維生素E攝入量與中風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2]。人類較少發生維生素E缺乏,但是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其血漿維生素E水平較低,容易導致新生兒溶血性貧血,某些疾病如胰腺病變的患者容易發生維生素E缺乏。
為了解廈門地區兒童脂溶性維生素營養狀況,本研究對6月齡至12歲嬰幼兒及兒童的血清維生素A、25-羥基維生素D[25(OH)D]、維生素E水平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選取廈門市湖里區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門診年齡6月齡至12歲的健康嬰幼兒及兒童共6 025名。排除患有基礎疾病(如嚴重肝腎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代謝性骨病、中重度貧血等)和(或)長期使用影響維生素代謝的藥物者。6 025例兒童,其中男童3 433例,女童2 592例;按年齡分為6月齡~3歲組(4 228例),4~6歲組(1 218例),7~12歲組(579例);按檢測季節分為春季組(1 367例)、夏季組(1 962例)、秋季組(2 054例)、冬季組(642例),以陽歷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次年2月為冬季。本研究已經過廈門市湖里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并取得家長或監護人知情同意。
1.2.1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的檢測
在光線柔和的室內,由檢驗科專業人員負責采血,每名研究對象采靜脈血2mL,以1 000轉/分的速度離心10分鐘,血清避光凍存于-20℃冰箱,并在24小時內冷鏈運輸至杭州市和合醫學檢驗中心待檢。所有樣品測定前均在-70℃以下冰柜保存。血清維生素A和維生素E檢測采用無水乙醇和正己烷提取,氮氣干燥,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法)以初始比例86%甲醇和14%水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以熒光檢測器定量測定維生素A、維生素E水平,儀器為LC-20高效液相色譜儀(日本島津制作所生產),方法批內變異系數(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5%、批間CV<10%,標準品購自美國Sigma-Aldrich公司。血清25(OH)D采用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HPLC-MS/MS)檢測,經過有機相萃取,以0.1%甲酸-水(A)、2.5mmol/L乙酸銨+0.1%甲酸-甲醇(B)(15∶85)為流動相梯度洗脫,儀器為LCMS-8040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日本島津制作所生產),批內、批間CV均<10%,標準品購自美國Sigma Aldrich公司。
1.2.2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分級及缺乏的判斷標準
參考“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3]和“2016版營養性佝僂病防治全球共識”[4],血清維生素A 0.3~0.7mg/L為適宜,0.2~<0.3mg/L為不足,<0.2mg/L為缺乏;血清25(OH)D 20~100ng/mL為充足,15~<20ng/mL為不足,<15ng/mL為缺乏。血清維生素E<4mg/L為缺乏,4~<7mg/L為不足,7~20mg/L為正常[5]。

6 025例嬰幼兒及兒童血清維生素A平均水平為(0.310±0.069)mg/L,維生素A不足率為39.720%,缺乏率為3.470%;血清25(OH)D平均水平為(32.794±8.435)ng/mL,維生素D不足率為4.020%,缺乏率為0.760%;血清維生素E平均水平為(10.070±2.577)mg/L,維生素E不足率為8.760%,缺乏率為0.070%。
6 025例嬰幼兒及兒童中男童3 433人,占56.979%;女童2 592人,占43.021%。男童維生素A、維生素E水平均低于女童,但其25(OH)D水平高于女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D的不足率、缺乏率及正常率在男童與女童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維生素E不足率、缺乏率及正常率在男童與女童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男童維生素E不足率高于女童,維生素E正常率低于女童,見表2。

表1 不同性別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E、 25(OH)D水平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vitamin A,25(OH)D and vitamin E levels between different

表2 不同性別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的正常、不足和缺乏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normal,insufficiency and deficient rates of serum vitamin A,vitamin D and vitamin 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n(%)]
嬰幼兒及兒童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水平在不同季節間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維生素A的分布特點:夏秋>冬春;維生素D的分布特點:夏季>春秋>冬季;維生素E的分布特點: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不同季節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水平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vitamin A,25(OH)D and vitamin E levels among different
嬰幼兒及兒童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水平在不同年齡段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進一步兩兩比較發現,維生素A水平的年齡分布特點:7~12歲組>6月齡~3歲組>4~6歲組;維生素D水平的年齡分布特點:6月齡~3歲組>4~6歲組>7~12歲組;維生素E水平的年齡分布特點:6月齡~3歲組>4~6歲組和7~12歲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不同年齡段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水平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vitamin A,25(OH)D and vitamin E levels among all
本研究結果表明,廈門地區6月齡至12歲的嬰幼兒及兒童血清維生素A、維生素E、25(OH)D水平均無超標。其中,血清維生素A平均水平為(0.310±0.069)mg/L,與全國兒童血清維生素A平均水平相符[6]。但低于北京市的0.33mg/L[7]。本研究嬰幼兒及兒童血清維生素A不足率為39.720%,缺乏率為3.470%,均低于中國東北地區報道的41.08%和19.61%[8]。中國兒童血清維生素A水平分布呈現出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的特點[6],但本調查發現6月齡~3歲的嬰幼兒組維生素A水平高于4~6歲的學齡前兒童,這可能是由于廈門市兒童保健覆蓋率高,且兒童保健醫生普遍推薦在3歲前常規服用維生素AD制劑作為日常營養補充的干預措施有關。同時,福建地區居民喜食動物內臟的膳食習慣,也有助于通過食物攝入更多的維生素A。
廈門地區嬰幼兒及兒童血清25(OH)D水平為(32.790±8.435)ng/mL,高于中國東北地區報道的平均水平(26.28±11.55)ng/mL[8]。這主要與不同緯度的地區日照時間不同有關。與同屬南方地區的浙江省相比,雖然兩地的年日均日照時間差別不大,但廈門地區的各年齡段維生素D水平仍高于浙江省溫州市和杭州市的兒童維生素D水平[9],這可能與飲食結構的差異有關。廈門屬于海濱城市,居民日常飲食中會攝入更多的海產品,從而增加了維生素D的膳食補充。在維生素D水平的年齡分布特點上,6月齡~3歲的嬰幼兒最高,這主要與保健措施的干預有關(該年齡段兒童在保健門診均被常規推薦每天補充400~700IU的維生素D制劑)。在維生素D的季節分布特點上,夏季維生素D水平最高,冬季最低,這與日照規律符合。后續的研究應該在規律補充維生素D制劑的人群中研究不同季節的維生素D水平分布,結果可能會不同。
廈門市6月齡至12歲的嬰幼兒及兒童血清維生素E水平為(10.070±2.577)mg/L,高于北京市的8.50mg/L[7]。維生素E處于正常范圍的人群比例為91.140%,分布水平最高的季節為夏季,與全國保健門診抽樣調查顯示的結果一致[6]。有研究顯示反復呼吸道感染兒童的血清維生素E水平處于正常范圍的比例比正常兒童低21%[6],這與國內大部分課題組選擇測定的是α-生育酚這類亞型有關,而國際上關于維生素E的臨床研究包括了來自補充劑或飲食中的各種天然和合成的各類生育酚的混合形式。不同維生素E亞型有時候具有相反的臨床影響,有報道顯示美國、荷蘭和蘇格蘭的哮喘患病率高于某些歐洲和亞洲國家,而這些哮喘患病率最高的國家也往往有較高的人血漿γ-生育酚水平[10]。因此,國內外不同課題組關于維生素E與哮喘相關性臨床報道的結果也進一步論證了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在哮喘病方面的相反調節作用。所以,制訂維生素E的補充建議時應綜合考慮不同維生素E亞型,以及不同的地域及不同的人群之間的區別。此外,一項出生隊列研究結果顯示,母親在懷孕期間低的維生素E攝入量與兒童在2歲和5歲時喘息的發生率增加有關,兒童5歲時哮喘發病率也會增加[11],這說明母親維生素E水平有可能影響嬰幼兒維生素E水平,針對兒童的維生素E水平的研究還應關注母親孕期的維生素E攝入。
綜上所述,廈門地區6月齡至12歲的嬰幼兒及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總體水平尚可。我們應特別關注4~6歲年齡段兒童的維生素A補充,以及7歲以上年齡段兒童的維生素D、維生素E補充。春季應注意加強維生素A的補充,冬季則重點加強維生素D、維生素E的補充,以預防相關維生素缺乏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