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敏,王春陽,嚴琴琴
(西安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陜西 西安 710021)
反復咳嗽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同時影響兒童生活、學習質量,給家庭造成較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國內外目前已有一些咳嗽指南可用于幫助臨床醫生調查和管理患者的咳嗽[1-2]。隨著對慢性咳嗽的深入研究,學者們發現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PIC)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慢性咳嗽病因中7.60%~41.5%[3-6]。在臨床實踐中,絕大多數患兒在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癥狀會隨著病情的好轉而消失,但少部分患兒的咳嗽則會遷延不愈,為了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市兒童醫院呼吸科門診就診年齡大于5月齡的感染后咳嗽患兒,了解感染后咳嗽的易發年齡,對咽部病原攜帶狀況、過敏情況進行分析,指導臨床工作。
選擇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診于西安市兒童醫院呼吸科門診,符合慢性咳嗽診斷中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診斷標準、年齡大于5月齡的患兒;排除急性咳嗽、反復呼吸道感染和具有免疫缺陷病、先天性氣道畸形、支氣管擴張、氣道異物、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無咽拭子檢查結果。家長和(或)患者知情同意,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符合倫理學要求。
感染后咳嗽診斷標準,參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制定的《兒童慢性咳嗽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年修訂)中慢性咳嗽及感染后咳嗽的診斷標準[1]。其中慢性咳嗽診斷標準:①咳嗽是主要或唯一的癥狀;②咳嗽>4周;③胸部X線表現未見異常。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的臨床特征和診斷線索:①近期有明確的呼吸道感染病史;②咳嗽持續>4周,呈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許白色黏痰;③胸部X線片檢查無異?;騼H顯示雙肺紋理增多;④肺通氣功能正常,或呈現一過性氣道高反應;⑤咳嗽通常有自限性,如果咳嗽時間超過8周,應考慮其他診斷;⑥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收集感染后咳嗽患兒的年齡、性別等基本情況,詢問詳細的過敏史,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的咽拭子,分析其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e,MP)及細菌攜帶狀況。

符合納入標準的患兒有125例,其中63例男性,62例女性,男女比例1.02:1,年齡最小為10月齡,最大為14歲,平均年齡為(4.46±2.33)歲。其中嬰幼兒組(≤3歲)為46例,占36.80%,學齡前組(3~≤6歲)61例,占48.80%,學齡組(6~≤14歲)18例,占14.40%。
125例患兒中咽拭子培養陽性共47例,占37.6%,其中MP培養陽性41例(32.80%),咽拭子細菌培養陽性9例(7.20%),不同年齡段病原攜帶情況不同,但無統計學差異(χ2值分別為3.966、0.195,均P>0.05),其中≤3歲的兒童MP攜帶率相對較高,為43.48%,3~≤6歲兒童細菌攜帶率較高,為8.20%,見表1。

表1 咽部病原攜帶的年齡構成情況[n(%)]Table 1 Age composition of pharyngeal pathogens[n(%)]
125例患兒中存在個人過敏史的有85例,占68.00%;無個人過敏史的有40例,占32.00%。85例患有個人過敏史的患兒中,共患過敏性疾病125例次,疾病種類構成為:濕疹74例次(均為現患濕疹),蕁麻疹21例次,藥物過敏20例次,過敏性鼻炎10例次,分別所占比例為59.20%、16.80%、16.00%、8.00%,見表2。

表2 個人過敏史中疾病種類構成Table 2 Types of diseases in personal allergies history
本研究85例過敏患兒中,33例為MP攜帶,陽性率為38.82%,40例非過敏患兒中,8例為MP攜帶,陽性率為20.00%,過敏患兒的MP陽性率高于非過敏患兒,差別有統計學意義(χ2=4.372,P<0.05),見表3。

表3 PIC患兒過敏體質與支原體攜帶的關系(n)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ergic constitution and Mycoplasma carrying in children with PIC(n)
隨著對慢性咳嗽的認識,作為兒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的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也引起人們的關注[1]。本研究發現125例感染后咳嗽患兒中,在性別上無明顯差異,而在發病年齡上,學齡前組最高,占48.80%,考慮與學齡前組活動特點有關。西安地區兒童入園年齡為3~6歲之間,但其免疫功能與學齡組相比尚未發育完全,而入園后接觸人群比嬰幼兒期明顯增多,接觸病原機會也大大增加。
支原體作為一種介于病毒和細菌之間的病原菌,近年來發現在兒童慢性咳嗽中起著重要的作用[7-9]。本研究對125例感染后咳嗽患兒咽部分泌物進行支原體檢測和細菌培養,發現病原攜帶患兒占37.60%,證明雖然患兒癥狀完全好轉,但病原菌仍存在氣道內,對氣道產生刺激作用。在病原攜帶患兒中以支原體攜帶為主,占病原攜帶的80.85%,提示感染后咳嗽與支原體感染關系密切。而在咽部支原體攜帶的年齡構成情況中以嬰幼兒組占43.48%為最多,考慮可能原因為:①嬰幼兒組室外活動相對少,接觸病原機會少,故其不是主要發病年齡,但嬰幼兒組免疫未完全建立,免疫力低,導致其感染后清除病原菌能力差;②納入病例數較少,存在偏倚。
本研究咽拭子細菌培養的陽性率低于沈丹琪等[7]人對慢性咳嗽患兒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后細菌培養的陽性率,考慮可能原因:①納入疾病種類不同;②試驗標本不同,本研究為咽拭子培養,有些條件致病菌未報告,僅報告正常咽喉雜菌生長;③檢驗人員對標本結果認識不足,導致有些致病菌未甄別及報告;④抗生素應用,由于大多數患兒家長均給患兒服用過抗生素,導致咽喉部正常菌被消除或導致菌群紊亂,條件致病菌致病,而MP作為病原菌,即使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仍可在咽部持續存在一段時間。
本研究PIC患兒中,約68%存在過敏個人史,其中濕疹是個人過敏史中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結果與其他臨床研究大致相同。目前國內外對PIC的過敏史研究較少,有學者發現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兒過敏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以濕疹史為最常見的臨床表現[10],而另有學者對CVA和PIC研究發現兩組間其濕疹率無統計學差異[11],考慮特應性體質即過敏體質是嬰幼兒喘息的遺傳學因素,也可能是感染后咳嗽的遺傳學因素,使該患兒在感染后更容易出現PIC。
另外,本研究發現過敏患兒的MP陽性率高于非過敏患兒。過敏體質患兒由于其體內高敏狀態,在感染支原體之后,支原體作為致敏原,會誘發或加重機體的過敏反應,從而引起氣道高反應較正?;純焊訌娏遥瑢е驴人赃w延[12]。且過敏體質患兒其氣道對支原體的清除能力低,導致支原體清除不足。臨床上應注意具有過敏體質的患兒在發生支原體感染后可能更容易發生感染后咳嗽。
PIC為兒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而病毒、衣原體、百日咳、真菌等也為感染后咳嗽的病原菌[13-16],但本研究未進行咽拭子病毒、衣原體、真菌、百日咳桿菌等檢測,可能導致本研究陽性率偏低,需進一步擴大檢測病原菌范圍。另外,本文樣本量偏少,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進行多中心研究。
綜上所述,兒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以學齡前組最常見,而MP感染與過敏體質的患兒可能更容易發生PIC,需對MP感染及過敏體質的患兒及時治療,以免造成咳嗽遷延不愈,影響患兒的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