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麗

1989 年10 月23 日,阿云嘎出生于內蒙古鄂托克旗蘇米圖村,阿云嘎在蒙語中是“雷鳴閃電”的意思。他的爸爸是很有天分的音樂人,會撥三弦、拉二胡,還會做馬頭琴。然而在阿云嘎3 歲那年,爸爸就因急性心臟病永遠地離開了他。爸爸對于阿云嘎來說,從來只是旁人只言片語勾勒出的影子:他是帳外駿馬的老主人,是草原最熱情的漢子,可惜沒能陪兒子長大。
爸爸走后,媽媽也愈發消瘦,直到一天清晨,媽媽也因為癌癥離開了他。這一年阿云嘎6 歲,之后就一直跟著大他21 歲的哥哥生活。父母的離世讓他自卑又自閉,變得不愛和同學朋友說話,憂郁氣質由此而來。13 歲的時候,哥哥決定把靦腆的弟弟送去藝校學習舞蹈——一個不說話的孩子總要有一技之長傍身。
然而在藝校的日子也并不好過。阿云嘎早已過了開筋壓骨的年齡,練功開軟度,幾乎每次都痛得哭到聲音沙啞,有一次他甚至跑到學校的鍋爐房里躲了三個小時才敢出來。后來哭得沒有眼淚了,想想身體打不開,舞蹈就肯定練不好,小家伙一狠心,就自己開始練。不懈堅持中,阿云嘎慢慢找到了跳舞的感覺,并成為班里最優秀的畢業生。一年后,他考入內蒙古某文工團,16 歲便拿到了令人趨之若鶩的“鐵飯碗”。
不過,這份穩定卻不是阿云嘎想要的。不到一年時間,他就辭掉工作,向家人宣布要去北京尋找更多可能。長輩親戚風塵仆仆地趕來勸誡,周遭的反對聲連成一片。大哥望著阿云嘎,一陣沉默,轉身離去。傍晚,大哥將兜里皺巴巴的錢一張張理平,遞給弟弟——500塊,他湊了很久。“你去吧。”他已為弟弟傾盡所有。
就這樣,阿云嘎揣著大哥借來的500 元錢出發了,從牧區到首都,口袋里只剩下100 多塊,這時他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在北京生存下去。白天阿云嘎在老鄉開的蒙古族餐廳跳舞打工,晚上就在垃圾場對面的地下室里準備考試。
即便是在餐館打工,阿云嘎同樣想方設法學習新東西。每次他都是餐館里走得最晚的那個人,因為在餐館打烊之后,才能有機會摸到餐廳里的鋼琴,他摸索了好幾年,自學了鋼琴,還意外發現了自己的唱歌天賦。為了攢錢深造,阿云嘎堅持每晚都上臺演出,生意好的時候常常連跳幾場,就連除夕夜也不休息。終于,過度的勞累讓阿云嘎因一次意外,摔成腰椎三度脫垂。醫生告訴他,不能再跳舞了,再這么跳下去,極有可能癱瘓!
4 年后,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院長張旭在一次聚餐中,遇到了阿云嘎。酒過三巡,不擅飲酒的阿云嘎獻唱蒙古族民謠《母親》,以表敬意。曲終人初醒,同桌人望著這個沉靜的男孩,他的眼睛里仿佛有寬廣的河流,流淌著無盡的哀傷。張旭回過神來,對阿云嘎說:“下個月你來報考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表演專業吧,我想見到你!”
2009 年,阿云嘎終于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他在人人網上寫下:夢想成真的感覺真好!然而就在這時,厄運突然降臨:阿云嘎的大哥肝癌病危。從住院到離開,不過短短20 天。大哥病危那一夜,阿云嘎急得跑遍大半個北京城,當他攥著一萬塊錢跑到醫院時,大哥掙扎著望著他卻已經說不出一句話,漸漸地就沒了生氣。那一刻,阿云嘎淚如雨下,他覺得天都塌了!
他學著大哥的樣子挑起整個家,供養不會說漢語的大嫂和侄兒們。屬于他的苦難就像一個輪回,仿佛永無止境。后來,阿云嘎在節目里演唱蒙古族民謠《哥哥》,聽的人早已淚眼婆娑,而唱的人,眼角沒有一點濕潤。他的眼淚真的已經流干了……
親人相繼離開,孤獨的阿云嘎繼續在音樂劇的路上前行。剛入學的他,在同學的眼里就已經是藝術家的水平了,“他跳舞跳了好多年,歌也唱得好,幾乎沒有什么不會的了,不知道他為什么還要上學。”
在大學里,阿云嘎比同班同學大幾歲,于是他就變成了大家的“嘎嘎班長”。但阿云嘎也遇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雖然歌舞水平非常出色,卻講不好普通話,所以在臺上有時會忘詞、跑調。老師批評他,他就解釋自己是蒙古族,老師說:“你在臺上表演,誰管你是哪個民族、學了多長時間的漢語?演不好是你自己的事兒!”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之后,阿云嘎每天苦練繞口令,每天讀報紙、看電視跟讀,養成跟吃飯一樣的習慣。
2012 年,阿云嘎陪朋友在國家話劇院面試時,機緣巧合被田沁鑫導演看中,讓他出演北京歌劇舞劇院音樂劇《天橋》的男一號。憑借在這部劇中的出色表現,阿云嘎被北歌藝術總監廖勇看中。于是,畢業后他就以獨唱演員的身份,被直接錄取進入北京歌劇舞劇院。
雖然心里一直放著“成為頂尖音樂劇演員”的念頭,但市場并沒有給阿云嘎機會。由于音樂劇曲高和寡,劇員收入低薄,這對于有一大家子人要照顧的阿云嘎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無奈之下,阿云嘎只好利用業余時間參加綜藝節目和各種比賽演出,還出演過網絡劇。
他輾轉于各個選秀現場,用一口“嘎式唱腔”從愛情唱到故鄉,從深情唱到雄壯……令這個蒙古族男孩興奮的是,在此期間,他不光擁有了一張屬于自己的專輯,還在內蒙古老家開啟了人生第一場演唱會。
在苦難中浸泡,卻長成了“太陽”,阿云嘎知道,一切都在往美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參加綜藝節目多了,開始有人在網上“噴”他,說他“不愛惜羽毛”,就知道賺錢,并質疑他對音樂劇的熱愛。他卻很坦然地說:“音樂劇本來就是小眾藝術,我為什么不能通過參加一些綜藝節目,讓更多人知道這種高雅藝術呢?”
除此之外,阿云嘎還零片酬接演了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我的遺愿清單》等。在《我的遺愿清單》中,他飾演一個在生命最后努力實現自己100 個心愿的癌癥病人。他一遍遍唱著生和死,也一遍遍打動著人心。表演結束,一名本來想放棄生命的觀眾告訴他,決定把以后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后一天,活得肆意瀟灑。阿云嘎說,他從來沒有為了錢和利益,在藝術上妥協過,他決不會違背自己的良心。
2018 年,《聲入人心》節目組向阿云嘎伸出了橄欖枝。由于是綜藝節目,阿云嘎一開始是拒絕的,但節目組的負責人跟他介紹說,這是一檔以音樂劇和歌劇為主題的綜藝后,他立刻來了興趣。
30 歲的阿云嘎,算是這檔綜藝里年紀最大的幾個“中年人”之一。比賽到了后半段,阿云嘎因為高強度的排練和比賽壓力病倒,他的聲帶紅腫,不該再發力唱歌,但他強打起精神登臺演唱《心臟》。節目一結束,阿云嘎就被送去了醫院,那時他的體溫已經超過了40℃。醫生搖搖頭說:“幸好沒什么大事,如果聲帶小結或者什么的,可能就會終結你的職業生涯。”即使這樣,阿云嘎也不后悔,他將舞臺比喻為“戰場”:“在舞臺上那一刻,就要像一個戰士一樣,即便是‘戰死沙場’,我也有一種‘倒了就倒了’的灑脫感。”
超強的專業實力、一本正經的搞笑,讓阿云嘎迅速成了觀眾討論的熱點,隨之而來的還有大眾對音樂劇、美聲、歌劇這類小眾高雅藝術的關注。各種贊譽撲面而來,阿云嘎的頭腦卻非常清醒,他說努力的人很多,自己只不過是最幸運的那一個。他參加節目的初心就是推廣音樂劇,讓更多的人走進劇場去感受音樂劇的魅力,這才是對這份幸運最好的回報。
2019 年3 月,當阿云嘎邁進央視《經典詠流傳》舞臺時,不少觀眾已經對他有了較多的了解,大家紛紛感嘆這個長相俊朗的男孩,雖然沒有套馬漢子的威武雄壯,卻有著強悍的專業實力,以及磨難中向陽而生的堅韌和勇氣。
今年,阿云嘎更忙了。4 月23日,他參加了浙江衛視綜藝節目《24 節氣生活》春分篇,帶著草原男兒的煙火氣息,他仿佛讓自己住進了節氣里。7 月24 日,2020 版《倩女幽魂:人間情》重磅發布由阿云嘎演唱的同名主題曲MV,時隔33 年經典再現,首次古裝造型亮相的“音樂劇王子”阿云嘎白衣飄飄,更是驚艷全場。
雖然曾經背靠深淵,但通過不屈不撓地打拼,如今的阿云嘎終于闖出黑暗,逆天改命。屬于音樂劇和阿云嘎的春天,正悄然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