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地處大別山腹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鬃嶺腳下,是全縣重點貧困村。2015 年7 月,金寨縣中醫院信息科80 后女干部余靜,主動請纓報名駐村扶貧后,大灣村開始有了新改變。
駐村以后,為了與村里的黨員干部群眾打成一片,農村長大的余靜又開始說起了熟悉的“大嗓門”山村話。針對村級各項工作靠后的現狀,她建立和完善村級財務公開和干部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及時召開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和群眾會進行談心,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狠抓穩辦。很快,大灣村黨員群眾在談到余靜時,總會說一句:“這個城里來的余書記,穿衣打扮很樸素,跟咱們山里人一樣實在,是個來干事的人。”
2016 年4 月24 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灣村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并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余靜和幾位村民代表受到總書記的親切接見。“這是我終生難忘的經歷!總書記的到來讓全村村民信心、干勁更足了。我要加倍努力工作,讓大灣村村民早日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余靜很清楚,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抓班子帶隊伍,提振大灣村的精氣神。她帶領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積極搭建平臺吸引全村黨員參與到具體工作中來,激發黨員隊伍活力;同時,又以抓黨建促脫貧“四聯四幫”活動,促進群眾黨員、能人大戶的幫帶自覺性,增強黨員的責任感、使命感。
她的認真,村民們看在眼里,更帶動了全村黨員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在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三清四拆”工作中,大灣組的老黨員汪達金,新老灣組的周益宏、周端信不僅帶頭做好安置點搬遷和土地征用工作,還不厭其煩地做個別農戶的思想工作,使大灣組和橋邊街道的美麗鄉村建設順利實施。年輕黨員張琪,利用自己茶葉合作社和農家樂的優勢,不但自己家脫了貧、致了富,還主動聯幫貧困戶,先富帶后富。
在廣大黨員群眾的齊心協力下,大灣村由原來的軟弱渙散村變成了工作先進村,逐漸形成了全民參與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余靜也成了干部群眾心目中敢說敢做、有責任有擔當的扶貧帶頭人。
大灣村的精氣神提起來了,脫貧的路子卻還沒有走順暢。貧有千種,困有百樣,余靜深知只有找到“病因”,才好精準施策。她按照“先看房、次看糧、再看學生郎、還要看技能強不強、最后看看有沒有殘疾重病臥在床”的“五看法”逐戶走訪摸排,只要是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她都想方設法為其制定詳盡的產業、就業扶貧計劃。
今年41 歲的王新云是大灣村張灣組的村民,她是從貴州遠嫁而來的外地媳婦,家里有兩個患病老人需要照顧,還有兩個孩子正在上學,一家幾口人的生活全靠丈夫一人在外地打工維持,常常捉襟見肘。余靜得知王新云家的情況后,一邊鼓勵她要樹立致富信心,一邊為她出謀劃策。在余靜的幫扶下,王新云一家享受了產業扶貧、健康扶貧等多項優惠政策,在大灣村五斗潭附近經營起了農家樂——窗明幾凈的農家三層小樓里,共有20 多張床位,家庭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王新云家早已實現脫貧,平日里,她打理著農家小院,照顧家里的老人;旅游旺季時,接待來往游客,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只是解決一家或幾家的困難。余靜和工作隊員們逐戶量身定做脫貧措施,在大灣村實施發展了扶貧產業、易地扶貧搬遷、光伏發電、小額扶貧貸款、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政策兜底扶貧等十項舉措,確立了“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紅綠結合”的發展思路:引進龍頭企業打造一體化茶葉產業鏈條,支持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山羊、黑毛豬、黃牛養殖等特色種養殖業,挖掘汪家老屋、十二檀等鄉村景點發展旅游、開起民宿和農家樂,動員貧困戶入股光伏發電……與此同時,大灣村利用豐富的紅色、綠色旅游資源,打造“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前行”國家AAAA級景區,配套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十里漂流”等重點旅游項目。
2016 年以來,大灣村共脫貧158 戶399 人,2018 年實現了“村出列”的奮斗目標,2019 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78.6 萬元。

余靜(后左二)在金寨縣大灣村與村民交流
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讓大灣人脫下了貧困帽,為老百姓帶去了一項又一項實實在在的大實惠。但余靜發現,有人放開膽子、甩開步子,抓住精準扶貧奔小康,也有少數人擺脫不了思想窮根,躺在政策紅利上“等靠要”。這無疑違背了脫貧攻堅的初衷。
“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得及時把‘等靠要’的落后思想‘扭’過來,把扶貧與扶智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內生動力,把‘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余靜和村干部開始多方調研,開動腦筋,組織引導群眾制定村規民約,開展了“我脫貧、我光榮”授牌、“最美家庭”評比等活動,讓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很多貧困戶后來都是主動要求脫貧。
“張邦若戶昨天遞交了脫貧申請,主動要求脫貧,讓我挺感動的,老太太以前內向不愛與人交流,自從和她深接觸后,我發現老太太開朗熱情了,精神面貌明顯不一樣。”幾年的駐村扶貧,讓余靜有了很多工作感悟。她說,作為基層干部,一定要接地氣,增加與老百姓的聯系,與群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干在一起、苦在一起。要讓群眾感受到黨員就在身邊,群眾才能更加信任你,才會更有干勁兒。
2017 年,因工作扎實出色,余靜作為基層黨代表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回村后,她結合自身學習體會,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將十九大精神融會貫通到脫貧攻堅的日常工作中去。2018 年,她獲得“全省第六批優秀選派幫扶干部標兵”光榮稱號,2019 年又獲得“中國好人”稱號。
“榮譽既是壓力更是動力,我們一定會把幫扶政策措施落實好,帶領鄉親們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余靜說,“2016 年,我在總書記面前立下‘大灣村一戶不脫貧,我堅決不撤崗!’的軍令狀,現在我想對鄉親們說,我們不但要脫貧,而且要致富,要讓大灣的‘好生態’變成‘金飯碗’,要讓大灣成為最美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