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至今

版面從黑白到雙色
排版從純文字到文圖并茂
容量從48 頁到64 頁
印刷從鉛火到光電
內容從常規欄目為主到重點策劃為要
手段從紙媒到一刊兩網一微一抖矩陣
發行量從4800 到26 萬
25年了,火炬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各地關工委的開拓進取
萬千五老的慈愛關懷
廣大青少年的燦爛笑顏
所有的故事,都在這里
匯集成關愛之火、希望之火、奉獻之火
并越燒越旺
25年了,火炬初心不忘
有些老通訊員
每期雜志都翻閱
年年裝訂成冊,細心保留
有些發行員
風里來雨里去,為及時把雜志帶給五老
一輛自行車騎了16年
有些老讀者
白發蒼蒼
還堅持把紅色的故事講給孩子聽
讓紅色基因烙在血脈里
這些,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25年來,火炬的事業
因他們的關懷、關心、熱愛、支持
而更加火熱
關 懷
?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中國火炬》題詞
?中國關工委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李鵬同志為《中國火炬》出刊100期題詞

王丙乾同志為《中國火炬》出刊100期題詞

顧秀蓮同志為《中國火炬》出刊200期題詞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
中國火炬是在老領導的關懷下直接成立的。中國火炬能發展壯大,也離不開領導同志的關懷。
在火炬出刊100 期時,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國務院原總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鵬和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丙乾題詞。李鵬同志的題詞是“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要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王丙乾同志的題詞是“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在火炬出刊200 期時,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為雜志題詞。題詞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進一步把《中國火炬》雜志辦得更有特色、更有深度、更有新意,努力創新發展,為關心下一代工作鼓與呼”。在火炬出刊300 期時,顧秀蓮主任發來賀信,肯定《中國火炬》“在不斷探索中進步、在不斷創新中發展,積極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更好發展鼓與呼,成為中國關工委的喉舌”。
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來到中國關工委機關,看望領導班子和辦公室同志。在調研關工委宣傳情況時,翻閱了《中國火炬》。

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常務副主任閔振環到雜志社調研

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楊志海到雜志社調研

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張玉臺到雜志社調研

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胡振民寄語《中國火炬》創刊25周年
關工委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顧秀蓮同志自2008年3月任中國關工委主任以來,特別重視關工委的宣傳工作,重視《中國火炬》的發展。這些年來,火炬每次開會,她都來講話做指示,還多次到雜志社,與大家一起研究如何辦好雜志。
她多次強調,《中國火炬》是中國關工委宣傳平臺的主要陣地,要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好這個陣地的凝聚作用。她寄語《中國火炬》,要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殷切囑托,堅持守正創新,堅守辦好雜志的政治責任,牢牢把握輿論宣傳的正確導向,全心全意為五老服務,為青少年服務;牢記前輩們艱苦創業之不易,心懷感激,奮勇向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推動者、引領者,大力唱響時代主旋律,永葆理想和激情。在新時代長征路上,堅持不懈,繼續奮斗,努力做到與時代同步,與青少年同心,與改革開放同進,努力把《中國火炬》辦成領導滿意、五老歡迎、讀者喜愛,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一流雜志。
顧主任非常重視《中國火炬》通訊員隊伍建設,贊揚通訊員所作出的貢獻,對怎么進一步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她希望通訊員要懷揣一顆熱心,“政治上要強,業務上要精”,爭取“當好快手,練成能手,爭做高手”,盡心盡力,共同辦好《中國火炬》。
中國關工委各位常務副主任也多次深入雜志社調研指導工作。
動 力
?關工委事業的蓬勃發展,
?五老與火炬心連心,
?關工人心懷感激,奮勇向前。
關工委事業的蓬勃發展帶來充足的養分。隨著黨中央將關工委工作納入立德樹人頂層設計,黨對關工委的領導全面加強,關工委工作環境進一步優化。中國關工委成立30年來,全國關工委和五老用優良的作風感染青少年,用高尚的人格教育青少年,用豐富的經驗培育青少年,用無私的奉獻關愛青少年,譜寫了一曲1367萬五老離休不離崗、退休不褪色、辛勤培養下一代的動人篇章。
心懷感激,奮勇向前。今年通過對疫情、脫貧攻堅、復工復產、中國關工委成立30周年的報道,記者、編輯們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中國火炬》有一支責任心強、業務水平高、能打硬仗的隊伍。我們的動力,來源于對前輩們艱苦創業之不易的感激,來源于五老行動和精神的鼓舞。唯有如此,我們方能奮勇向前。
本刊記者張鵬:工作中,我能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五老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份執著、堅守和感情。一份執著是老同志對黨和國家的忠誠,一份堅守是老同志無私的奉獻,一份感情是對青少年無限的愛。記得多年前的一個冬季,我們來到吉林省的一個偏遠的村屯進行采訪。這是當地一名五老在自家開設的校外活動站。來這里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他們課余時間沒有地方去,這名五老為了讓他們有個安全活動地方,就把自家作為課外活動場所,無償提供給青少年。當記者問他圖的是什么時,這名五老說,圖讓孩子能有個地方學學習、活動活動,圖讓孩子的父母安心在外工作。這句簡單的話,讓我肅然起敬。從那時起,我就堅定了要做好關心下一代宣傳這份工作,通過自己的筆,讓全社會了解關心下一代這份事業,了解這些“忠誠敬業、關愛后代、務實新創、無私奉獻”的老同志。

四川省德陽市,參加鄉村夏令營的小朋友開心地笑了

山東省壽光市五老和志愿者正在為受災群眾準備愛心午餐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逢源街五老教孩子畫畫

重慶市綦江區“校園開心農場”喜獲豐收
本刊記者孟德成:2014年,我到我的老家山東省淄博市采訪,剛好碰上了周村區關工委常務主任李勤田。初見這位老人,一點也不像快80 歲的人。他的幾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為黨工作是應該的,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小車不倒繼續推,為了祖國下一代,發揮余熱要繼續。”“人生在世,就要為社會發展多作貢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當得知老人上午治療,下午工作的時候,我就被他的熱情和堅持感動了。2020年2月26日,李勤田燃盡生命的最后一絲光和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人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已是禁不住淚滿襟。他像一支火炬,讓自己的生命燃燒不止。我當時暗下決心,雖然老人不在了,但我會沿著他的足跡,在報道好關心下一代工作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本刊記者趙楊子:“五老精神”的感召是我們不竭的動力。在工作中,我們了解、接觸了許多奉獻在關心下一代工作第一線的五老,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凈化著我們,給了我們在工作上不斷努力的精神動力。
五老王蘭花做社區工作20 多年,做志愿服務10 多年。她自己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卻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志愿服務中。幫助困難孩子、解決鄰里矛盾、保證社區整潔安全,每天從早忙到晚,周末無休,電話24 小時開機,只要有人求助,她就第一時間跑過去幫忙。別人不愿管的事,她管;別人不愿幫的人,她幫。受過委屈,有過不被理解;調解時被人罵過,被趕出門過;為幫助患病無錢醫治的孩子,她幾乎見門就進,見人就求。一路走過來,滿是辛酸困難,但王蘭花從來沒有停止過志愿服務。問她是為啥,她說,就是沒法看著不管。
做一回、幫兩回,還可以說她這是骨子里的善良。可一直這么堅持下來,志愿服務一做就是10 多年,這,就是一種精神了。她一位70 多歲的老媽媽,還能為幫助別人每天超過1 萬步地跑前跑后,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干好自己的工作?
本刊美術編輯郭春燕:老同志們認真敬業的態度打動了我。雜志整體設計操作性很強,因為文字和材料的不斷變化,也很復雜。張光老師來社里教我們做版式,不管是整體結構、色調控制,還是版式編排,都一絲不茍。他做指導的時候,就像一節一節的新聞講座,大到主題策劃,角度切分,小到文字編排字號大小,每次都是耐心講解,對待出現的問題也是一絲不茍,究其原因,講其結果。對于排版,有的時候更是直接把版式就畫出來了,快速細致到讓人驚訝。他有糖尿病,喜歡抽煙,但是講得投入的時候,往往忘了要抽煙,忘了按時吃飯。每每這時候,他總是故作氣急敗壞的樣子,說又忘記抽煙了,連吃飯都忘了。他對新聞事業的熱情、對雜志的心意和付出,讓我覺得自己不努力會很慚愧,誰都對不起。
記者、編輯們提到的五老還有很多。他們有的被寫成報道材料,讓我們了解,讓更多人知道。但大多數,還是在默默地作著貢獻。有許多老人家,當大家發現他做了那么多好事,想要向他回報以尊敬和贊揚時,他卻已離開了這個世界,再也聽不到、看不到了。是他們,使我們懂得了工作的意義,給了我們努力工作的動力。

湖北省漢川市老農技員給青年農民講解棉花病蟲害防治

老戰士梁育秀為“高鳳英中隊”授旗

遼寧省大連市關工委老專家沙國河向孩子們講科學知識
發 展
?每次改版都有新氣象新進步,
?構建“一刊兩網一微一抖”宣傳矩陣,
?工作條件改善。
雜志改版及發行:《中國火炬》是中國關工委的機關刊物,一頭連著老,一頭連著小,我們在改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一老一小的需求。在改版的實踐中,針對遇到的問題,我們不斷地充實調整。
在辦刊過程中,每當遇到社會重大新聞熱點和中國關工委重大事件時,《中國火炬》馬上加強報道力量,調整欄目、版面、篇幅,進行深入報道。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共產黨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做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期指導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綱領性文件,也是關工委工作的指導性文件。當年5 期,雜志開設“思想道德建設”欄目。思想道德建設成為雜志報道的重點,這一欄目也一直是雜志的主要欄目。2020年9 期,“思想道德建設”欄目正式改成刊中刊,包括主題教育數據、聲音、資訊、范例、學習、實踐等小版塊,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很多讀者喜歡看。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中國火炬》相繼開設4 期“喜迎十九大”欄目,在醒目的版面上刊登各地開展的喜迎十九大的活動,營造祥和喜慶的氛圍。十九大召開后,又開設5 期“學習貫徹十九大”欄目,刊登各地關工委、五老的心聲和體會。
今年是中國關工委成立30周年。《中國火炬》從2020年第5期—9 期,開設紀念中國關工委成立30周年專欄,刊登了32 名老同志30年來的工作經歷、體會和對新時代關愛事業的期盼。從9 期開始,連續3 期在封底刊登中國關工委成立30周年招貼畫。
《中國火炬》從1995年創刊以來,每次改版都有新的氣象、新的進步。2010年1月,顧秀蓮、楊志海、閔振環等中國關工委領導,不僅對辦刊的指導思想、輿論導向、內容設置等提出了原則要求,還親自審定新版設計。改版后的中國火炬為大16 開,加了彩頁,加大字號,得到了廣大讀者特別是老同志的好評。2014年8月,雜志由單色改為雙色。2016年,為滿足各地宣傳需求,從第1 期開始,雜志容量由48 頁增加到64 頁。

2004年5期,“思想道德建設”欄目開設,當時印刷是單色

2020年9期,“思想道德建設”欄目成功改版,印刷早在2014年8期轉為雙色印刷

三十而立再出發
自2019年5 期開始,正式將特稿作為雜志的主打策劃欄目。此后,雜志圍繞工作大局,做好特稿策劃,做到重大活動、重要節日有專題,平時期期有主題。如2019年特稿“五月鮮花開 歌頌新時代”主題是貫徹落實總書記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講話精神;在“八一”,結合總書記對學習老兵張富清的指示精神,以講述老兵故事、傳承軍旅風采為話題,作了“當年是戰士 今日關工人”的主題策劃,刊發24 位老戰士事跡和今昔對比照片;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從新中國成立的見證者、親歷者、建設者三個點切入,作了“我和我的祖國”主題策劃,以五老獨特的視角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偉大成就。12月策劃“致敬功勛五老 弘揚五老精神”專題,約取了全國22 位五老講述他們的關愛故事。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以后,3 期雜志策劃了“關工人到”專題,派記者連線采寫武漢市關工委和五老一線抗擊疫情的稿件,連線3 位身處武漢一線的關工人了解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感人一面,展現了全國五老和自愿投身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和事跡。
2020年是脫貧攻堅年,5 期雜志策劃“助力扶貧關工行”專題。講述關工人在助力扶貧路上,積極發揮自身特長優勢,走進社區鄉村、奔走校園內外、深入千家萬戶,與貧困戶建立幫扶對子,關愛留守兒童,開展“手牽手”“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聯系愛心人士和企業為貧困地區孩子捐款捐物的事跡。
在青少年中傳承紅色基因是關工委永恒的使命和責任。雜志11期策劃“見證”專題,講述小物件蘊含的紅色故事,如半條被子見證初心使命、一個頂針見證沂蒙精神、一枚勛章見證抗美援朝精神、一只背簍見證為人民服務精神,講述全國關工委和五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中代代相傳的事跡。
這一系列的重點報道,將《中國火炬》雜志的辦刊質量和報道力度推到了一個新的層面。
著力形成報道內容與形式設計的合力。我們根據重點選題類型的變化,在設計形式上加強了對重大選題圖文關系的匹配,加強了對重大選題主題區的設計力度。根據雜志特點對各欄目區域在設計上進行了更加清晰的格式化區分。充分利用有限的彩色插頁開設圖片專題欄目,如“關工之窗”“關工時空”“本刊圖評”“關工人藝苑”等。將雜志封面與每期重點選題緊密關聯,將封面圖片與導讀標題緊密關聯,讓讀者對每期重點報道一目了然。
雜志發行。《中國火炬》與關心下一代事業一起發展壯大,發行量由1995年的4800 份到如今的26 萬多份,已成為宣傳關心下一代工作的喉舌、各級關工委交流溝通的橋梁、展現五老精神風采的舞臺。

我和我的祖國

見證

《中國火炬》年發行數據圖
構建“一刊兩網一微一抖”宣傳矩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新媒體、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顧秀蓮主任要求多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進行宣傳,要研究大數據新媒體發展、智慧社會建設等提出的時代課題,推動關工委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把關心下一代工作拓展到網絡空間。雜志社著重打造“一刊兩網一微一抖”宣傳矩陣,走上了宣傳的快車道。
關愛下一代網:定位是基于關工委,面向全社會,推廣和展現我們關愛下一代事業,致力于打造精品欄目,傳播正能量。網站歷史累計瀏覽次數近150 萬。
《中國火炬》官網:在紙質版雜志的基礎上,增加電子版雜志。突破容量限制,只要是好故事,都有機會出現官方網站上。網站提供在線訂閱雜志功能。設置通訊園地,展現各地通訊員風采和關工委工作。官網已審核發布文章8.4 萬篇,2020年共發布文章2.53 萬篇。網站歷史累計瀏覽次數185 萬。
《中國火炬》微信公眾號:公眾號設置“今日關工事”“主題活動教育展播”兩個主欄目,“雜志圖評”“雜志封面故事”等子欄目。從各個方面展現全國各地各級關工委組織的公益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典型經驗、人物風采、交流互動等,累計發布消息2.36 萬條。
《中國火炬》抖音號:5G 時代的到來,短視頻是文字、圖片、語音之后,最為全面的信息傳播方式,受眾接收信息更加直觀全面!《中國火炬》在2019年10月27日開設《中國火炬》抖音號,共獲發布作品123 個,粉絲量25.1 萬,獲贊550.6 萬,播放量1.27億。
工作條件改善。《中國火炬》創刊時,借用中國石化總公司兩套單元房辦公,水電、電話、辦公用具及打印、收發均由石化總公司無償資助。隨著雜志辦刊積累了一些資金,經過中國關工委領導同意,在2001年4月,雜志社在一個居民小區購置了辦公用房。雜志社又于2015年1月租賃建國門外外交公寓房屋一間,極大改善了辦公條件。隨著事業的發展,2020年4月,雜志社終于搬到了目前的辦公地址。我們建起了攝影室和直播間,能完成采訪、攝影、錄像、直播等工作。我們使用新型發行系統,和財務系統對接,改變了過去手寫訂單的工作模式。工作條件的改善,必將進一步激勵火炬人奮發向上,宣傳好關心下一代事業。

關愛下一代網界面

《中國火炬》官網界面
榮 譽
《中國火炬》雜志社獲得的榮譽有
?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



《中國火炬》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殷切囑托,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和使命,牢牢把握輿論宣傳的正確導向,堅持守正創新,堅守做好雜志的政治責任,在宣傳關愛事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受到上級領導和各地五老的支持和歡迎。
《中國火炬》雜志社因此在2000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先后4 次,被中國關工委、中央文明辦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7年,雜志社獲得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自建社以來,王立文、葛清選、趙愛民、郭春燕、張鵬等5 位同志相繼獲得“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0年“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2010年“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2015年“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

2020年“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