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江關愛工作的實際出發,九江市關工委適時提出了“十結對”幫扶倡導,把助學幫扶工作做細、做實、做小,用一種無聲的關懷,讓迷茫的孩子看到希望。
今年6月,抗擊新冠肺炎轉入常態化防疫,九江市關工委主任史之漢、副主任張劻任、周錦元、周清西、丁冰洋結伴而行,前往革命老區修水縣,走訪他們結對幫扶的貧困學生。貧困學生除一名住在縣城,其余都在偏遠山區。他們每年風雨無阻,來到修水山區,面對面做結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送上慰問金。5年過去了,結對學生有的已經初中畢業,幫扶卻還在延續。
“聽黨話,跟黨走,萬老圓夢”活動自2015年開展以來已成為常態。2017年,為使這一活動深入開展,市關工委動員5 萬名五老和黨政機關干部,用3年時間,與5 萬名貧困家庭的學生開展“一對一”幫扶。結對幫扶使這些家庭貧困的學生能夠正常生活和學習。五老力爭達到在全市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失學,不讓一個考上了大學的考生因貧困上不了大學,不讓一個殘疾青少年生活無著,不讓一個問題青少年流落到社會。到去年底,結對幫扶和“四個不讓”的目標全部實現。
市關工委從實際出發,提出“十結對”幫扶倡導:市、縣關工委班子成員帶頭結對;機關單位關工委與掛鉤扶貧點特困青少年精準結對;城區單位關工委與城區留守兒童分工結對;老政法干部與失足青少年定向結對;鄉賢五老與本地青少年就地結對;老教師與原學校學生約定結對;企業五老與青工崗位結對;老黨員與鄉鄰青少年親情結對;老專家與村青少年助力結對;社會團體愛心人士與青少年友愛結對。

匡華國(左二)參加受他資助的孩子吳雪梅的婚禮
“十結對”的倡導在全市得到普遍響應,各地頻頻傳出助學幫扶的佳話。廣大五老幫扶幫教在精、準、細上下功夫,在幫教上注入真誠,在幫扶上流露真情。通過一次次牽手、一個個電話、一條條微信、一堂堂課,老少兩代人心連心互動,面對面交流,手拉手共進,積極探索幫扶幫教協同并進的有效途徑,使幫扶幫教成為“萬老圓夢”活動一體之雙翼,驅動之雙輪。修水縣工信委退休干部、原外貿局副局長匡華國,自2010年開始,從自己捐款到爭取社會各界集資,籌集3 萬多元,幫助貧困學生吳雪梅、吳森淼、吳星星三姐弟上學。三姐弟都考上了大學,老大已參加工作,老二考上了研究生,老三還在大學讀書。2017年,大姐吳雪梅喜結良緣,匡華國高興地參加了她的婚禮??锶A國參加關工委工作以來,主動聯系廣東、深圳、上海等地愛心人士和中華兒慈會,動員捐資60 萬余元,資助貧困學生528 人次(其中長期結對幫扶的大學生42 名,小學至高中生109 名)。市水利局退休的領導干部江達禹,從自己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拿出3 萬多元,資助結對幫扶的貧困學生。
幫扶助學,使一些貧困學生在迷茫時看到了希望,在低谷中揚起了風帆,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去年考上大學的談瑞江,說起瑞昌市人大關工委對他的幫扶,總是感動得熱淚盈眶。生活在農村的談瑞江,讀小學時父親遇難,母親出走,奶奶生病,全家僅靠年邁的爺爺維持生活。支離破碎的家庭陰影使他精神上萎靡不振,學習成績很差。市人大關工委了解他的情況后,自2012年以來,開始了對他長達8年的幫扶。市人大關工委自身幫扶資金有限,就千方百計聯系一位愛心企業老板,每年提供6000 ~10000 元,解決了他讀書和生活的費用。2013年,談瑞江在人大關工委幫助下,從鄉下轉到城區讀書。市人大領導會同關工委的老同志,把他接進機關為他過生日,經常到學??赐?,與學校班主任、任課老師座談,了解他的思想和學習情況,對他進行思想教育。中考時,談瑞江以較好成績考入市一中。去年,談瑞江考取江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市人大關工委及時為他籌措助學金1.2 萬元,幫他圓了大學夢,又聯系一家愛心企業,每年資助2 萬元,幫助談瑞江完成4年的大學學業。
在幫扶資金的籌集上,市關工委采取了多種辦法。一是市、縣兩級財政出一點,從去年起市財政關愛資金由每年60 萬元增至120 萬元,縣、區財政不少于20萬元。二是動員愛心企業捐一點,瑞昌市洪一鄉是邊遠山區,鄉黨政領導帶領鄉關工委負責人,上北京、下廣東,四處拜訪、多方聯絡本鄉在外工作和創業成功的愛心人士,募集了善款264 萬元,建立了關愛基金。各地關工委發動企業,建立慈善基金會。湖口縣中星醫藥化工有限公司出資500 萬元,建立關愛基金會。全市87 個基金(基金會)匯集關愛幫扶資金(基金)達億元以上。每年年末,關工委聯合市慈善總會、九江銀行等單位,開展“萬老圓夢· 暖冬助學”活動。去年的“暖冬助學”活動,為近500 名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84 萬元。三是號召社會愛心人士募集一點,市關工委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開展“10 元愛心捐款”活動。全市“10 元捐”共籌集資金40 余萬元。各地各級關工委每年發放到家庭貧困學生手中的助學款達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