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洋
遼寧省沈陽市,是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是國務院批復的東北唯一的特大城市,更是孕育了千年文明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樂遺址、沈陽故宮、“九一八”紀念館……,無不彰顯著歷代沈陽人渴望平安的精神,更孕育出沈陽人追求幸福的“安全是福”思想,成為今日沈陽城隨處可見的安全文化寫照。

安全文化宣傳現場 沈陽市應急管理局供圖
自2013 年,沈陽市啟動了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工作(以下簡稱“創城工作”)以來,始終堅持黨對安全工作的絕對領導,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創城領導小組,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五方聯動”。沈陽市委、市政府專項研究城市安全問題年均20 余次,市領導督導檢查城市安全已成常態。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沈陽逐步確立了以“安全是福、共創共享”為核心理念的城市安全文化體系,全面推進城市安全治理責任網格化、治理手段信息化、治理標準精細化、監督檢查常態化,全力助推創城工作實現加速跑。
2019 年7 月,沈陽市委、市政府印發創城實施意見,明確14 項攻堅任務、4 項保障措施,并積極通過分行業領域組織推進,形成了縱向拉動、橫向聯動的組織體系和責任體系。2019 年,47 項國家考核指標、158 項具體任務順利完成。危險化學品深度執法檢查、“四責”聯動落實、“1+M+N”應急指揮體系等工作模式得到了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的充分肯定。
沈陽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發展理念,著力構建“1+4+N”(1 個安全文化理念體系、4 項安全文化建設工程、N 級安全文化宣傳陣地)城市安全文化發展框架,從社會安全、企業安全、個人安全3 個維度,聚焦宣傳隊伍、宣傳陣地、宣傳載體和宣傳方式,持續打造全民安全素質提升、安全意識提高、安全習慣養成的新引擎,全力推進城市運行安全全域治理,創新形成了安全文化引領城市安全發展的“沈陽模式”。
“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沈陽始終堅持把安全文化創新作為延承沈陽歷史文化底蘊、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的新“增長極”,用“大安全”思想構建起“安全是福、共建共享”為核心的全新安全文化理念。
一是安全思想孕育。從“新樂人”、努爾哈赤,到周恩來以及無數英烈,再到今日的沈陽人,都為了“安全是福”而拼搏奮斗。近年來,沈陽城市運行呈現出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的良好形勢,已連續十年實現重特大安全事故零發生。安全文化的力量正逐步顯現。
二是核心理念引領。沈陽組織專業團隊總結提煉以“安全是福、共創共享”為核心的安全文化理念“4321”體系,具體內容為,“4”指安全文化核心精神、核心理念、核心價值觀、核心原則,“3”指安全監管行為、企業安全行為、個人安全行為,“2”指安全文化責任、安全文化使命,“1”是安全文化愿景,即打造安全沈陽的愿景。
三是文化精神牽動。沈陽出臺《沈陽市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沈陽市安全文化建設推廣實施方案》,實施17 項安全文化推廣普及措施,線上線下全維度傳播“安全是福、共創共享”安全文化核心理念。
設計“安全沈陽”文化標識是展現安全文化核心理念的一項重要工作。沈陽組織專班進行全新設計,以中國印為主體圖案,將具有沈陽特色的沈陽故宮大政殿與“安”字相融合,整體呈現盾牌形象,寓意安全沈陽的莊嚴承諾,全面闡釋“安全沈陽、福佑盛京,監管為盾、安全為基,生命至上、人安為本”的沈陽安全文化精神。另外,沈陽專門設計了安全文化大使卡通形象,經全民征名活動后,命名為“安全俠”,并將圖文標識注冊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于2017 年12 月面向社會正式推出。
沈陽始終堅持抓資源、系統抓,注重在整合各方資源、統籌各方力量、促進地區協同和擴大群眾參與上下功夫,持續集聚安全文化建設的硬核力量。
一是依托“網格+”建框架,拓展宣傳網絡。將應急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消防安全、學校安全、居家安全、燃氣安全、用電安全、食品安全、防災減災等城市安全文化內容應加盡加、應納盡納,不斷細化實化網格員安全文化宣傳推廣普及職責。
目前,沈陽全市191 個鄉鎮街道、2 524 個村和社區、3 973 個責任區、2 萬7 168 名網格管理員實現了全員參與、落人落責、應管盡管,將網格管理內容從單一隱患排查向城市安全文化普及拓展,將網格管理觸角從生產經營領域向公共安全領域延伸,構建覆蓋全域的城市安全文化宣傳“一張網”。
二是以“四責”促聯動,形成工作合力。發揮沈陽市安全生產委員會的作用,逐級壓實安全文化建設的黨委政府領導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和全員崗位責任。成立全市安全文化建設推進領導小組,協同市應急管理委員會、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市消防安全委員會、市防災減災委員會、沈陽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等市級指揮部,融合市、區縣、鄉街、村和社區、企業五級安全文化宣傳員隊伍。通過系統梳理各級安全文化建設責任主體、內容方式、管控流程,把安全文化責任在標準上嚴格起來,在內容上系統起來,在措施上完善起來,在環節上銜接起來,做足安全文化建設主動作為的乘法,形成齊抓共管強大合力。
三是以“百千萬”促落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沈陽開展安全文化“百千萬工程”活動,即:百個安全文化示范社區、千名安全巡檢員、萬名安全志愿者,全面推動“安全沈陽”建設。同時,沈陽組建33.3 萬人的“盛京義勇”志愿者團隊,充分發揮就近、知情、人熟的“三大優勢”,積極參與城市安全。志愿者們活躍在微信群中、電話網里,全身心爭做百姓安全“守護神”,全方位助力城市安全治理,以安全文化的軟實力來打造城市安全的硬實力。
主動求變、因勢而謀、突出創新是沈陽始終堅持的原則。以安全沈陽文化手冊、系列海報、公益宣傳片、文創產品為載體,以傳統媒體、新媒體、社會宣傳資源為主陣地,沈陽全面構建了矩陣式融媒體平臺,全力打造人人參與安全、人人關注安全的濃厚安全氛圍。
一是強化文創產品拉動。沈陽推出“安全沈陽”文化手冊、設計印發安全文化吉祥物、安全文化大使卡通形象及系列安全文化宣傳海報,制作40 余部安全文化系列公益宣傳片和“安全俠”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公共場所等7 個主題宣傳掛圖,拍攝公益微電影《都市守望者》和動漫片《安全俠話安全》,首創自媒體精品欄目《沈陽消防畫報》,編發非煤礦山、交通運輸、建筑施工、危險物品生產、金屬冶煉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知識手冊讀本,開發安全文化鑰匙扣、撲克、書簽等系列文創產品,讓“安全沈陽”走進百姓生活,守護百姓安全。
二是強化媒體融合拉動。緊抓主流媒體,28 個市直部門與《沈陽日報》社共建全媒體工作室,調動整合《沈陽日報》《沈陽晚報》、地鐵第一時間、沈陽網、帥正App、指尖沈陽App 等媒體優勢資源,與沈陽廣電集團搭建全市安全預警統一發布平臺,開設《紀元說交通》《消防進行時》《沈陽應急課堂》專欄,與省市11 家主流媒體組成沈陽消防戰線媒體大聯盟,全方位普及推廣城市安全文化。
此外,沈陽積極開拓新興媒體,與新華社、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東北新聞網建立聯動平臺,與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商建立聯動通道,通過沈陽應急、沈陽消防、沈陽110、沈陽市平安志愿者協會等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公眾號發布推送安全提示信息6 000 余萬條,形成上下聯動的新媒體矩陣效應。
三是強化社會協同拉動。沈陽積極整合社會資源,建設沈陽消防文化廣場,邀請多名遼寧知名藝人作為消防宣傳大使開展消防宣傳活動。目前,全市已建成230 塊社區宣傳屏、240 塊高速公路出入口宣傳屏、1 515 個鄉村大喇叭,協調城市機場、沈陽地鐵、公交移動視頻和戶外廣告屏、電子門楣等載體,滾動播出應急安全常識和安全公益宣傳片。在全市開展“安全是福”微信傳遞、“紅動盛京,共享平安”全城共跳廣場之舞等系列活動,建立5 000 余個“平安家園,共同守護”消防隱患有獎舉報微信群,以及1 160 個“農村交通安全宣傳微信工作群”,總計約有120 萬人參與到活動中來。應急管理工作者通過親身工作感悟,譜寫了歌曲——《我們是應急人》,并制作成MV 在全市應急系統傳唱。
從基礎工作抓起,從基本制度嚴起,以樹立導向、解決問題、分層推進為抓手,沈陽采取“抓點示范、連點成線、以線擴面”的方式,通過潛移默化的安全文化教育熏陶,帶動全員落實安全行為成為思想自覺。
一是抓住“關鍵少數”。扣緊壓實黨政領導和企業主要負責人等“關鍵少數”的主體責任。2017 年起,沈陽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在市委理論中心組解讀改革意見、培訓風險防控;市委組織部、市安委辦連續3 年在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開展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輪訓,開辦沈陽安全講堂、應急大講堂32 期,聘請國家、省級專家傳道解惑,累計培訓各級領導干部3.52 萬人次。
在此基礎上,沈陽推進實施全員培訓,編制印發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和“九小”場所從業人員培訓教案、PPT 教案,23 套警示教育片,4 套通用考試試題。同步累計舉辦宣講班278 場,培訓安全負責人、管理干部65 萬人次。
二是抓實典型推動。深化“安全生產月”“安康杯”“保護生命、安全出行”等安全生產普法宣傳教育載體,推進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安全文化主題場館、平安校園、平安社區、安全社區、燃氣安全示范社區、防災減災示范社區、防震減災示范社區等系列創建活動,組織開展崗位安全責任“一口清”編寫大賽和隱患排查大比武大練兵。如沈陽機床集團編制了《企業文化第一行動綱領》,沈陽航天三菱公司創建了安全文化道場……
目前,沈陽已建成全國減災示范社區56 個、省級減災示范社區51 個、省級以上安全文化示范企業34 家、安全文化教育基地20 處。
三是抓細文化“五進”。實施安全文化“五進”宣教工程,以“落實主體責任、安全發展是福”為主題進企業,推動企業反違章、除隱患、控風險、保安全;以“鄰里守望、安全共創”為主題進社區,共同守護平安家園;以“懂安全、知危險、會避險”為主題進學校,從小養成安全行為自覺;以“人人安全、家家受益”為主題進家庭,提升市民安全意識;以“美麗鄉村、安全護航”為主題進農村,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全面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目前,沈陽已累計組織開展“五進”活動1.2 萬余場,宣傳受眾率覆蓋市民500 余萬人次,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明顯增強。
安全發展無止境,創城永遠在路上。如今,沈陽市已經形成了全民支持、全民參與城市安全的濃厚氛圍,更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具有特色的安全發展之路。下一步,沈陽市將繼續強力推進科技、管理、文化3 個維度的創新發展,壓實城市安全治理責任、夯實城市安全治理基礎、堅實城市安全治理能力,以累不垮的精神、耗不盡的精力、干不厭的激情、折不撓的意志,全力推進創城工作,力爭首批獲得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