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萍 黃玉垚

某地危化品運輸事故演練現場
2020 年6 月13 日,浙 江 一 輛液化氣槽罐車行駛至G15 沈海高速公路往溫州方向溫嶺西出口互通匝道中段發生爆炸,炸飛的槽罐車砸塌路側的一間廠房并發生了二次爆炸,造成20 人死亡,175 人受傷。事故后的8 天內,廣東、浙江、山東等地又密集發生了7 起槽罐車事故。根據應急管理部與消防部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近幾年發生的危化品事故中,77%發生在運輸階段,危化品運輸環節已經成為危化品安全中風險最高環節之一,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刻不容緩。
“6·13”沈海高速溫嶺段槽罐車爆炸事故發生后,多地緊急下發通知,要求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安全隱患專項檢查。各地舉措主要有以下兩類:
一是政策法令類。如限定通行區域和時間,規定危化品運輸車輛只能在最右側車道行駛;加強檢查,采用固定執勤和流動巡邏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嚴查危化品運輸車超速、超載、疲勞駕駛等重點違法行為,詳細查看危化品運輸車輛安全技術狀況、車輛道路運輸證以及駕駛人、押運員從業資格證,逐車檢查液體危險貨物罐車安裝緊急切斷裝置情況、車輛GPS 安裝使用情況、監控記錄、提醒記錄、處罰記錄、車輛實時在線情況和行駛狀況等;頒布新禁令,規定禁止運輸、裝卸時間;要求違規企業停業整頓、淘汰注銷等。
二是技術保障類。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必須按要求安裝GPS 定位系統,確保使用正常;整合危化、危爆品運輸企業定位監控平臺,高速公路交通運行監控系統、公安交警交通安全智慧管理平臺等信息系統資源,實現危化、危爆品運輸車輛路線、位置以及所載危化、危爆品種類、數量等信息共享,保證車輛監控數據準確、實時、完整傳輸;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健全危化、危爆品生產、使用、運輸企業及從業人員、運輸車輛等的數據共享機制,納入平臺管理,全量匯聚、全程掌握各類數據信息。
如此次事故后,在公開渠道了解到的危化品運輸安全措施基本上是交通運輸部門、公安部門的工作安排,少見多個部門聯合發布的應對措施。危化品安全管理環節眾多,僅危化品運輸環節就涉及危化品本身、車輛、人員、道路狀況等多方面因素,還涉及與裝卸、儲存等環節的銜接。各部門職能既有交叉,又有空白地帶,各自掌握的信息不能共享,形成多個信息孤島,漏洞多風險大,難以打通危化品安全管理閉環,效果往往有限。
各地部署的危化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大部分,仍主要依靠人防,先進物防技防技術的應用較少。人防為主的安全管理工作對人員數量、工作強度和專業水平要求較高。當前,我國尚未組建專業危化品安全監管隊伍,無法滿足全面監管的需求;技術滯后則限制了監管手段,影響政策相關要求的落實,如本次事故后某省要求危化品運輸車輛安裝GPS 且限制其在最右側車道行駛,但因GPS 民用領域(開放服務)的定位精度在10 米,根本無法區分車道,與國家大力提倡使用的北斗定位系統定位誤差2 厘米相差甚遠,導致限制車道行駛的要求無法監管。
事故發生后,政府部門迅速針對危化品運輸安全開展了一輪自查自糾:國務院安委會決定對事故查處實行掛牌督辦,交通運輸部印發緊急通知,部署切實做好危化品運輸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工作,浙江、山東、山西等地紛紛做出加強危化品運輸安全相關工作安排。但企業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既沒有看到企業對政府工作的響應,也沒有看到自發應對的相關報道,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動性和自律性缺乏。缺少責任主體的參與和配合,政策出臺了,落到實處卻很難。
第一,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工作機制。
建議建立多部門危化品安全管理協同工作機制,如交通、公安、質檢、安全監管等多部門,聯合制定危化品運輸安全“黑名單”,將達到一定處罰次數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車輛列入,限期整改甚至限制車輛出行,而不僅僅是當前普遍執行的“一罰了之”。前述的重大安全隱患,既可以包括未按規定時間年檢、未按規定加裝緊急切斷裝置等車輛本身存在的安全問題,也可以涵蓋公司失信、無證人員上崗、安全管理不到位等與車輛所有者、駕乘者安全相關的問題。
第二,依靠安全裝備和先進技術加持。
目前,國家已要求危化品運輸車輛安裝安全限速裝置、緊急切斷裝置并開啟自動關閉功能。下一步,針對危化品運輸安全事故多發,在安全裝備方面,積極研發可以預防槽罐車二次爆炸的先進安全裝置;在安全技術方面,探索基于北斗三號系統的智能駕駛行為識別系統、北斗三號“地基增強”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在危化品運輸中的應用;大數據優化危化品運輸路線,遠離車輛集中、靠近居民區的路段,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水平。
第三,提高違法違規成本,開展警示教育。
建議以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資格證書、限制貸款等各種形式提高安全違規成本;加強培訓教育力度,在了解企業各職能人員工作生活活動特點的基礎上,通過交通廣播、小視頻等一線人員感興趣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有針對性、有震撼效果的警示教育,對主要負責人的宣傳教育側重于追究刑事責任,對一線生產者/司機/押運人員的教育則側重于嚴重的事故傷害及對其社會家庭生活的惡劣影響,激發管理人員和一線人員學習安全知識、知法懂法守法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