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健 (安慶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安徽 安慶 246003)
近些年,建筑行業在我國城市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蓬勃發展。保障建筑工程的質量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密切相關,是整個行業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建筑行業存在已久的不規范行為極大的增加了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難度,如建筑行業存在的層層分包和以包代管現象。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眾多建筑業公司往往犧牲了工程質量,導致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豆腐渣”工程,嚴重的甚至造成了重大安全事故[1]。例如,在2018年30天的時間里,碧桂園公司相繼發生上海奉賢項目售樓處模架坍塌、杭州蕭山項目地基開裂、六安工地暴雨坍塌等3起質量安全事故,事故累積造成7人死亡、19人受傷,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2,3]。由此可見,當前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面臨著極其嚴峻的考驗,這也對當前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當下,我國已基本建立了與工程質量監督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形成了系統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措施。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如何順應潮流改革,進一步有效保證在建工程的質量,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安慶地區為例,闡明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的應用現狀,總結了相關難題并提出了建議,為當下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礎。
同全國其他城市類似,安慶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的建立和發展也經歷了不同的階段,當下正逐步完善。2015年9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等相關文件的指導精神下,結合安慶市的實際情況,安慶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發布了《安慶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4],用于指導安慶地區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近些年,安慶市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在該文件的指導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體制及人才培養等方面。
2.1.1 執法權力范圍問題
目前,安慶市各質量監督機構大部分已調整為財政全額撥款管理型事業單位,充分突出了其執法屬性。但在實際工程中,質量監督機構受政府委托進行行政執法時,有執法權力卻無行政處罰權。具體表現為:對工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可以直接簽發整改通知或停工通知,但是對建筑企業違反的國家法律法規條款進行行政處罰時仍需要其他政府部門配合,這使得監督機構執法的時效性和實效性都差強人意,達不到預期效果。
2.1.2 執法公平性問題
20世紀80年來以來,有部分質量監督機構是以檢測單位為基礎成立的,兩者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系[5,6]。同時也存在一些由政府注資建立的投資公司或房產公司,其主要受政府有關部門直接管理。質量監督機構在對這些企業進行質量監督時,往往會存在監督執法不嚴格等問題,影響到監督的效能。這一現狀在安慶地區也是普遍存在的,質量監督機構在執法過程中常出現袒護“兄弟”單位等現象。
2.1.3 工程質量投訴機制
隨著工程建設量的直線上升,工程投訴量也在逐步增加。大多數質量監督機構在處理投訴問題時,依然抱著就事論事的態度解決問題,具體表現為只處理投訴的具體問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對減少質量投訴數量缺乏基本的措施與對策。當下,人民群眾已經慢慢認識到保障自身權利的重要性,對房屋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在處理民眾對住宅工程質量的投訴時應當做到更加防患于未然。
從目前的安慶市地方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中的職能部門設置上來看,其功能雖然齊全但體制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安慶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與縣市一級的質量監督站在法律上并沒有明確的從屬關系,雖然都受到安慶市建委的領導管理,但具體到某工程的質量監督上,依然是分區域管轄。此外,同級的各部門也缺乏有效聯動,比如在實際工程中對某責任主體處罰后,應當將處罰信息統一納入到區域誠信管理體系中進行共享,對被處罰責任主體在整個區域內的招投標行為進行約束,從而被動提高整個區域的工程質量。
2.3.1 工程監督人員自身素質層次不齊
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是一項涉及到技術、法律、政治、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工作。從業人員業務水平的高低、執法力度的大小都會直接影響到質量監督機構的監督水平。若監督人員整體學歷水平低下,無法掌握學習最新的知識,無疑會對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2.3.2 工程監督人員數量無法滿足執法要求
目前,安慶市某些區域監督站人員年齡結構極為不合理,處于“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而相關法律要求執法過程中的人數不能少于2個人,故加大對人才的引進也是極為有必要的,同時對招進來的新人也要注重培養,千萬不能出現在崗位上荒廢的現象。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有關土木工程專業的技術難題,故而質量監督管理的從業人員專業素養必須過關。不僅要學習并掌握國家最新頒布的法律法規條文,同時還應掌握與工程建設相關的理論與技術。特別是在當下這個信息更迭速度飛快的時代,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從業人員更應該注重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針對從業人員結構不合理,要做好最新人才的招聘工作,避免出現人才斷層的現象。
監督機構在接到工程質量投訴后,應召集投訴人及有關責任主體現場查看,對投訴的問題與實際工程進行對比,確定投訴內容是否屬實。對于能夠直接明確處理方案的一般質量問題,經各方同意后可以直接下達整改處理意見。對于大型復雜的工程及出現的質量問題,應會集相關職能部門綜合討論,達成統一意見后上報上一級領導出具書面處理意見。對于已經處理過的投訴問題,應督促相關責任主體及時反饋整改信息,使得質量投訴管理能夠做到閉環。同時,應注意對普遍存在問題進行歸納整理,找出該問題發生的根源,并反映在日常的監督和抽查中,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
目前,我國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監督模式還是半經驗式的,相對于發達國家還較為落后。安慶市應結合本市建設工程的實際情況,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監督模式進行再創新。
3.3.1 加強工程項目開工前的監督管理
在工程開工前,應加強與施工圖審查機構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審查過程,掌握工程施工的重點與難點,為后續質量監督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同時,監督機構應對合同內容及招投標結果進行審查,做到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最后,應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決定是否接受監督登記。
3.3.2 加強質檢機構與檢測單位的交流
質量監督機構應加強與檢測單位的聯系與交流,實現檢測數據互相共享,充分發揮檢測單位在實際工程督查中的作用,讓結果用真實的數據說話。
3.3.3 構建統一的信息處理平臺
近年來,安慶市各區域的質量監督機構不斷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建立了工程質量信息監管平臺,信息處理平臺主要用于收集質量監督過程中形成的有效信息,如檢測記錄等。其目的是提高質量監督的水平,實現了質量監督工程流程的標準化,保障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權威性,進一步提高了質量管理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本文以安慶地區為例,闡明了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的應用現狀,總結了相關問題并提出了改革建議,得到的結論如下:
①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的改革應從制度和人才兩方面同時入手,做到雙管齊下;
②隨著建筑行業的蓬勃發展,完善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仍是建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質量;
③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質量監督機構應及時發現問題并反饋,找出共性,改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