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鵬飛 (石獅市市政公用事業處,福建 泉州 362700)
隨著城區面積不斷擴大,路燈管養數量和范圍也越來越大,對路燈管理和服務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在建立新型智慧城市、節能型城市和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的新形勢下,路燈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石獅市是中國福建省下轄縣級市、全國百強縣,是一座美麗富饒的城市。目前石獅市路燈設施日常維保工作由石獅億興電力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負責,至2019年12月底列入管理與維護的路燈供電線路648km,變壓器244臺,路燈總盞數38726盞,路燈總基數14956基。路燈燈泡材質主要有節能燈、高壓鈉燈、LED燈3種,其中高壓鈉燈數量占燈具總數約2/3,常用功率燈具為100W、150W、250W和400W。
根據2017-2019年路燈電費支出情況,實際電費達2000萬元/年,單盞路燈電費支出費用為516.4元/盞(2000萬/38726盞)。若按單盞普通高壓鈉燈平均250W計算,電費為825.6元(250W·h×12小時×365天×0.754元/度),目前高壓鈉燈數量為24648盞,一年耗電量2034萬元,已經基本接近目前實際能耗費用。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路燈照明鈉燈占比大、多為低效照明為主,電能利用率不到70%,電能浪費嚴重;二是設施自身老化嚴重,目前市區范圍內路燈設施(電纜、箱變、燈桿等)普遍使用年限在10年以上,個別路段使用時間近20年,自然老化嚴重,造成電纜設施不能長時間保持正常運轉,電力能耗逐年攀升,城市照明節能改造勢在必行。
目前石獅市實行建管分離模式,由于“重建輕管”意識普遍存在,城市路燈建設單位與管理維護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管理部門未參與路燈規劃設計方案圖審,規劃施工和管養容易出現脫節。因為建設單位不承擔日后路燈的管理和維護責任,沒有嚴格按照國家《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進行設計、立項、施工,同時工程缺乏監管,造成部分路燈照明工程無法達到《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的質量標準;移交時不能通過驗收,造成移交工作一拖再拖,養護工作不能有序開展,給日后維護工作帶來許多困難和隱患。比如:路燈線路大部分是地下直埋,實際埋設深度不足,路燈電纜容易被破壞。規范要求樹木與路燈的安全距離至少保證要1m以上,而在實際施工中,由于盲目追求綠化景觀效果,樹木和燈桿間距太近,下部灌木將路燈桿檢修門圍的嚴實,上部喬木枝葉茂密遮擋路燈照明,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電力、水務、通訊、綠化、市政道路改造中的不文明施工,導致道路反復開挖。特別是在房地產企業開發過程中,存在破壞線路、燈具的現象,導致路燈無法正常運行,成為影響路燈管線的安全運行和文明城市形象的因素之一。
隨著我市市政道路的不斷發展,配套照明設施不斷增加,現有的管理機制不足之處逐漸顯現。一是人員配置不足,路燈供電線路從408km發展到648km依然只配置20人,目前日常的維護工作已是超負荷運轉,在全市多條路段路燈同時存在故障時,即便巡檢人員及時發現了問題,按現有維護人員數量也無法及時維修,更談不上市區背街小巷及老區居民點路燈精細化管理;二是激勵措施不足,維修技術人員是按電力公司薪酬體系領取固定工資,無法切實有效激勵維修人員多勞多得,提升路燈設備維護效率;三是維護管理方式落后,目前仍然在使用2007年的路燈管理系統,監控系統故障頻發,無法及時監控所有路燈運轉情況,白天路燈無故亮燈時有發生,冬夏季節亮燈時間依然采用人工調節時控方式控制亮滅時間,管理措施耗時耗力,維護效率低下;四是現有維修隊伍缺乏高桿燈、太陽能燈、監控系統、變壓器燈專業技術人員,需要再聘請第三方專業技術人員,導致路燈設備故障問題無法第一時間修復。
近年來,雖經費投入較之往年在逐年增加,但目前路燈設施超過使用年限的路段共有101條,其中燈桿超過使用年限的有37條,燈具超過年限的有64條,老化嚴重故障頻發也是影響路燈維護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按目前路燈盞數測算,維護經費仍不足以滿足全面維修和更新改造的需求。
根據《半導體照明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17〕1363號)文件精神,為石獅市路燈照明設施維護管理提供專業服務,緩解人員和機械不足的問題,切實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同時要規劃先行,統籌編制全市路燈節能改造發展規劃,按輕重緩急,分批分次原則,將路燈設施老化嚴重路段納入節能改造議事日程,以實現對城市道路的高能耗高壓鈉燈、金鹵燈等燈具實施LED節能改造工作,從而減輕財政路燈建設及路燈電費的支付壓力。
一是建立統一領導,協調城市路燈建設和管理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嚴格把關路燈工程建設規劃、設計方案論證、建設質量監督、維護管理等工作。建設部門審批建設規劃設計方案時,必須征求路燈管理部門的意見后方可進行工程建設。嚴格遵循《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的質量標準,全程參與監管,落實責任追究制,確保新建、改建路燈工程質量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為后期移交統一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明確路燈設施養護管理職責,加強與路燈建設單位的溝通,確保施工質量保修期路燈照明設施管理到位。對已過施工質量保修期的路燈,進行全面檢修,排除現有故障后盡快移交統一管理;三是加強日常巡查力度,與城管執法部門聯動,針對部分無手續開挖道路施工的項目及時予以叫停,并主動與施工、監理單位聯系,進行管線交底,避免施工過程造成電纜損害;四是及時對樹木進行修剪,以確保路燈照明效果。
在現有管理模式下,要完善考核獎懲機制,特別是設立獎勵制度,提高維護技術人員積極性,提高路燈設施維護巡檢效率;優化管理模式,確定區域責任人,實行網格化片區管理,責任落實到人;結合數字城管平臺、12345便民服務熱線,及時匯總故障問題,分類提出整改措施,對市民舉報和發現的問題及時處理。
由于現有人工巡察的方式存在盲區和局限性,無法適應今后智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建議政府加大前期資金投入,支持路燈管理部門在現有城市照明智能監控系統中引進先進技術,建立全面覆蓋的智慧化路燈監管體系,采用動態智能監控的管理來實現自動控制、監管,提高城市路燈監管工作效率和城市照明管理水平。
路燈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繁榮和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窗口。作為城市路燈管理者,要以完善城市照明設施,方便人民群眾生活為出發點,以不斷提高城市路燈管理與建設水平為己任,結合智慧城市和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優先采用綠色、環保、節能的照明產品,充分保障城市照明和節能需求,再塑和美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