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航,黃振疊,陳 康
(1.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麗新農業技術服務站,浙江 麗水 323000;2.蓮都區黃村農業技術服務站,浙江 麗水 323000;3.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仙渡農業技術服務站,浙江 麗水 323000)
國外畜牧業發達國家畜牧業產值在第一產業中的產值占比往往超過50%,2018年美國畜牧業產值占第一產業比重超過60%,英國畜牧業產值占第一產業比重達接近66.7%,而新西蘭畜牧業產值占第一產業比重更是達到91.8%。筆者以英國畜牧業舉例:
英國的畜牧業有四大特點:一是走專業化、集約化道路,畜牧業的機械化程度與自動化程度較高;二是以養牛業作為英國畜牧的主導產業,以2018年公開的數據看,英國的養牛業產值占第一產業1/3以上,即畜牧業的50%以上;三是英國擁有面積可觀的大型牧場,且往往互相打通;四是拿出全國50%耕地面積用來種養牛業所需的植蕪青甜菜等飼料。正是這些條件奠定了英國畜牧業在世界的領先地位,促使英國畜牧業能產出高質量的肉制品和乳制品。
從產值規模看:2018年我國畜牧業總產值達3萬億元,只占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的30%,比重遠遠落后于國外畜牧業發達國家。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目標是以集約化、規模化為中心著重抓規模效益的同時不斷推進智能化、數字化和標準化。據專家測算,經過15年的發展,到2035年,我國畜牧業總產值占比將從30%提升到52%,成為我國第一產業的主導產業。
從畜牧機械規模上看:2018年底,我國畜牧機械超過780萬臺,畜牧機械原值超過2585億元,占比超過全國農業機械總原值的27%。
從畜牧生產環節上看:不同養殖類別畜牧機械率度卻非常不均衡——生豬養殖總體機械化率30%左右,其中生豬養殖飼料投喂、環境控制等環節機械化達60%;蛋雞和肉雞養殖總體機械化率40%左右,其中蛋雞肉雞養殖飼料投喂、糞污處理以及環境控制機械化率達70%;而牛羊、禽類的養殖總體機械化率則不到30%,其中奶牛飼料投喂、擠奶等環節由大型乳制品企業壟斷,機械化率則接近100%。也就是說:我國畜牧機械化在養殖環節中的種養循環,廢棄物收集與處理、工程防疫等環節都是薄弱環節。
總的來說,我國畜牧養殖機械化率僅為33%,畜牧業機械化總體水平不高,且遠遠落后于畜牧業發達國家;我國畜牧養殖機械也存在不同養殖類別與不同養殖環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不同養殖規模的養殖場畜牧機械化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占總養殖場主體20%的大型養殖場實現了全環節機械化養殖,機械化率接近100%,但是占總養殖場主體80%的中小規模養殖場畜牧機械化程度偏低。
近些年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農村閑置土地不斷增多,另一方面在環保整治以及非洲豬瘟疫情雙重壓力下,很多小型養殖場選擇關停,農村畜牧養殖規模有一定減小。某種意義上這也為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大型養殖企業或合作社應該抓住機會,通過土地流轉政策,將原本種植經營權分散的土地整合連片,形成一定規模,形成畜牧生產用房及各配套環節如種養循環,廢棄物收集與處理的用地需求,另外還可以通過種植發展蕪青、大豆玉米等飼料降低飼料成本,實現自給自足。
目前,我國在不同養殖類別及不同養殖環節的畜牧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均衡,因此我國目前應協調推動六大主要畜種實現全面機械化。具體來說:一方面要制定與推進畜種、設施裝備、養殖工藝等環節相適應的技術規范,實現各環節系統化并能在生產流程上無縫銜接;另一方面在重點關注畜牧生產中的薄弱環節,主要是在青飼料收獲與打捆機械、青飼草料投喂機械發展新型技術,提高工藝水平。此外在養殖場整體智能管控領域進一步實現數字化監控,疫情預警、畜禽糞的處理與回收利用,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數字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隨著以5G技術的發展,我國農業機械也迎來了技術革新的發展契機。互聯網+畜牧機械成為畜牧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共識。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更是提出了要大力發展新基建,這也為畜牧機械發展注入了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內涵。當前,互聯網+畜牧機械有如下幾個切入點:一是在畜禽養殖各環節,以多功能傳感器為基礎要件,注重發展畜禽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等功能與系統,以便準確掌握畜禽生長狀況,進而實現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與無人化養殖與管理;二是構建全國聯網的畜牧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各養殖場畜禽生長,疫情預警情況,統籌各養殖場畜禽出欄、檢疫、跨區域調配運輸,實現全國畜牧產業發展一盤棋。
總之,畜牧機械化是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國家畜牧管理部門,農機管理部畜牧生產主體需要齊心協力,借助國家土地流轉、5G發展、新基建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東風,順勢而為,為我國畜牧機械化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